寻找阿里的“确定性”之锚

在接连的主动变革后,阿里找到且瞄准了某种确定性

11月16日,阿里发布2024财年第二季度(即2023年9月30日为止的三个月)业绩公告。

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实现营收224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经营利润335.84亿元,同比增长34%;调整后EBITDA 492.4亿元,同比增长14%;调整后净利润401.9亿元,同比增长19%。

深入分析阿里巴巴的财报后不难发现,其经营效率和财务表现都在稳步增长。

尽管眼下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但阿里巴巴通过持续的变革和创新,在较大体量之下,依然实现了稳健的营收增长,以及较好的利润水平,锁定了增长的确定性。

变革,让阿里巴巴重新迸发出生机活力,也使得该公司的内生性成长得到持续的兑现。


1

成熟业务独立面向市场,成长动能多点释放


今年3月,阿里巴巴启动“1+6+N”组织变革,其更多成熟业务开始独立面向市场。如今,改革成效已经在财报中开始体现,多个业务板块的成长动能迎来释放。

从最新财报数据来看,全球化(海外电商+菜鸟)、本地生活、大文娱、夸克等业务板块的收入在季度内均实现了强劲增长。其中,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收入同比增长了53%,菜鸟集团的收入同比增长了25%,持续表现出色。淘天集团收入同比增长4%,持续夯实基本盘,其中批发业务更是大幅增长18%。本地生活集团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6%,大文娱集团的收入同比提升了11%。

反映到利润层面,从经调整EBITA来看,各大业务板块也均各有表现:

淘天集团的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为3%,继续表现稳定。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亏损大幅收窄49%,本地生活服务亏损收窄23%,大文娱集团亏损收窄44%,几大重投入和“爬坡型”的业务板块正逐步改善经营状况,业务持续扩张的同时,减亏力度持续,业务质量均得到有效提升。典型业务为:菜鸟集团经调整EBITA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增幅达到625%,云智能集团业务增长44%。

聚焦到各业务板块亮点上,不难看到,淘天业务基本盘相当稳固。财报显示,淘宝APP用户数、交易买家数、订单量均录得持续增长,其中,88VIP会员数规模超3000万,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而刚刚落下帷幕的双十一,参与商家、交易买家及订单量较去年同期相比也均录得正增长。

此外,国际业务快速发展,包括Lazada、速卖通、Trendyol等多个主要零售平台表现强劲。本财报季度内,AIDC零售商业整体订单同比增长约28%。

本地生活业务修复强劲,季度整体订单同比增长近20%,年度活跃消费者(AAC)季度环比持续增长。文娱相关业务持续展现活力,大麦网GMV录得三位数同比增长,继续保持其行业领先地位。由阿里影业联合出品并担任主宣发的动画《长安三万里》,成为2023年至今票房表现最好的动画电影。

一系列成熟的业务分拆为独立的业务单元之后,各组织在经营上的机能性提升,带动阿里整体的经营活力也得到有效激活。

这背后的原因不能理解,一方面在于业务板块分拆后,权责机制更为分明,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在自负盈亏下,更加专注于自身的运营和市场开发,提升经营效率。因此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创新空间。可以说,阿里的主动变革,能够帮助这些业务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从而抓住新的增长机会。

另一方面,在独立运作后,各业务板块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将资源和注意力集中在核心业务和战略发展方向上。更重要的是,独立面向市场的业务间协同并未因此消失。如海外电商与菜鸟一起在海外开疆拓土,商流与物流结合不仅能更好服务消费者,也一起创造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大文娱集团各业务协同效应持续凸显,大麦与优酷联动的TFBOYS十周年演唱会打破优酷线上付费演出纪录。

阿里主动变革释放的活力与生产力十分显著,各业务不仅更加独立面向市场竞争,也保留了原本业务间协同优势,因此,顺延着向上的大方向,阿里还将有望持续兑现成长动能的释放。


2

阿里云不再完全分拆,还将加大投入背后的逻辑


阿里在此次财报公布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市场感到意外。这是否有悖于此前公布的战略调整?

实际上,企业的战略往往需要有一定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避免陷入教条主义的窠臼当中,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竞争压力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不对云业务进行分拆,我们认为,阿里有着深刻的考量。

一方面,云业务是阿里巴巴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也是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阿里云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平台之一,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行业趋势。

这也意味着,阿里需要对云业务持续投入,保持长期发展定力,以保持领先地位和实现持续增长,因此保留在集团内部,能够更好的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让集团直接触达业务线,推动云业务的发展壮大。

另一方面,在当前AI浪潮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云计算具有一定特殊性的领域。

正如财报中所提到的,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给云智能集团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公司保持审慎的态度,提前研判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也有助于整体业务的稳健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公司对投资人、股东负责对态度。

最后,从业务协同层面来看,云业务保留在集团内部与核心电商业务将形成更好的融合优势。

从过往来看,也正是电商业务的崛起带动了云计算业务的量变,最典型的莫过于双十一,能够满足如此高峰值的算力背后离不开云业务的支撑。

眼下,伴随直播电商业务、以及AI技术的应用,云业务与电商业务的协同与融合也将更为紧密,因此将云业务保留在集团内部,可以更好地满足电商业务的需求,并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云计算服务,同时也将有机会开发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综上,阿里云不再完全分拆并加大战略投入,实际上是公司对云业务的重视和对长期主义的坚持。

这一在当前看起来最优的决策,意图使得阿里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并为公司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相对于以往,可体现出,阿里在发展过程中似乎更加注重以长远视角去谋划业务布局,同时审慎经营态度、实事求是,主次分明的极简风格逐渐形成,经过一次次洗礼之后、重新定位起航的阿里似乎多了一丝浓厚的本土味道,这样的阿里,真的与以往不同了。


3

业务生态加速“飞轮转动”,

如何看待阿里增长的确定性?


在阿里的战略调整、业务分拆等一系列动作下,不难看到阿里的内生增长动能得到了有效释放,同时全球化生态布局和科技投入也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当下该如何看待阿里后续增长的确定性呢?

首先,不可否认阿里的业务生态布局已经日趋完善,从电商、云计算、数字媒体到物流、金融等领域都有涉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

这种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单一业务的风险,各业务彼此间也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赋能,形成有机协同。同时,公司内部各业务板块通过分拆等调整,也正持续释放新的增长动能。

往后看,随着后续一系列成熟业务的分拆上市,不仅有助于业绩层面得到强化,同时在估值层面也将带给公司价值重塑的机会。

其次,阿里的全球化战略也在不断加速推进。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阿里也加快了海外市场布局的步伐。

如今随着公司层面逐步由过去各业务板块“分散”的出海,聚拢到形成体系化的全球化布局,阿里的海外业务有望迈上新的台阶。从此次财报中亦能够看到,海外业务(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已经成为推动公司整体营收增长的重要驱动所在。

最后,阿里的科技投入也在持续加强。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阿里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构筑数字基础设施生态。

仅从AI来看,AI技术可以赋能电商领域,提升电商平台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用户体验,也可以与云计算相结合,提升底层基础设施能力,为云计算客户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服务。

如今,阿里自有的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已推出2.0升级版本,阿里云针对包括金融、游戏等特定行业推出8个垂直模型。后续随着这一系列前沿探索和创新业务布局也将有望为阿里带来更多新的增长机遇,也帮助其提升自身业务生态效率、降低成本。


4

总结

在投资中,发掘优秀的企业,寻找低估值机会,本质上也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确定性的一个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关注公司的战略动作以及资本市场未来的预期和公司的长期价值。

不难判断阿里在变革后已经步入新的拐点,因此市场有理由应该重新审视其价值,简单总结起来就两个关键的硬核逻辑:

一是,阿里的组织变革与新战略大图使其更加专注于自身的运营和市场开发,并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创新空间。

二是,全球化生态布局和科技投入为阿里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想象空间。这些措施有助于阿里释放内生增长动能,拓展海外市场,提升科技实力和竞争力,为阿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此判断出阿里的增长具有较高的确定性,相信这种确定性也将大概率会持续下去。

更为重要的是,未来的阿里将继续保持足够的韧性定力,在诸多挑战和机遇面前,不断获得巩固的增长态势机会,并有能力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的回报。

如今的阿里虽然告别了很多人和事。但是,向前迈步和适应变化依然是其不变之道。市场得到的是一个更加专注、瞄准目标的阿里,这才是最具确定性的阿里,不是吗?(全文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