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马拉松意外事件背后,裁判队伍数量、专业化水平亟待改善

近日,大连马拉松比赛因一件意外事件引爆网络舆情。在比赛结束前,一辆赛事车突然转弯,挡住了中国选手尹顺金的跑步路线。事件发生后,网上出现了多种不同声音,很多网友甚至上升到“阴谋论”的层面,认为赛事车故意阻拦尹顺金,让其他国外选手夺冠。当然,

近日,大连马拉松比赛因一件意外事件引爆网络舆情。

在比赛结束前,一辆赛事车突然转弯,挡住了中国选手尹顺金的跑步路线。事件发生后,网上出现了多种不同声音,很多网友甚至上升到“阴谋论”的层面,认为赛事车故意阻拦尹顺金,让其他国外选手夺冠。当然,圈内人士和专家看了视频画面都明白,这应该是属于一次乌龙事件。事发时,中国选手尹顺金和其他选手处于冲刺阶段,尹顺金较其他选手落后三四十米,这种情况下,尹顺金要想完成超越还是很困难的。所以,说这次事件影响他夺冠毫无根据,但对尹顺金的最终成绩有没有影响?肯定是有的,尹顺金面对车辆不得不减速绕过去,肯定是耽误了时间。

视频中的诸多细节也显示,这应该是涉事车辆人员错误判断引发的意外事故。车辆在赛道上转弯上,前面第一梯队选手已经过去了,但是,当车辆转至水平线时,司机估计突然看到了跑上来的尹顺金,司机可能有点傻眼,急忙踩了刹车。这时候,赛道上的裁判也发现不对,急忙挥手让车辆离开赛道。

11aaaa09b7d89d64475967b669898e24.jpg

显然,这是一次严重的判断失误导致的意外事故。赛后,大连马拉松组委会向选手和观众致歉。尹顺金也表示,对于这次遭遇感到很无奈,但他也认为,这次是意外事件,希望以后的马拉松赛事组织更加周密,不再发生类似事故。

但是,作为一场高级别的马拉松赛事,发生如此大的疏漏,无论是组织方还是更高层面的田协,都有必要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并反思,以便改善今后对赛事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其实,要还原当天的事件并不难。根据马拉松圈内人士介绍,当天转弯车辆上有“赛事全面”的字样,而根据规定,大连马拉松属于双金赛事,会有6名中国田协国派裁判,分别为比赛监督,技术代表,赛事全面,起终点裁判长、检查裁判长,丈量员兼全程计时引导员,这辆车上当时的乘用人应该是国派赛事全面。

国派裁判是马拉松赛事中级别最高的管理监督人员,担负着规范、监督整场赛事的责任。作为国派裁判,他肯定是知道车辆不能横亘在冲刺赛道上。所以最大的可能是,该国派裁判在没看清赛道实时情况下就做出了错误判断,要求司机转弯,而路面上的裁判反应不及时,没能及时阻拦车辆转弯,结果就导致了这起乌龙事故。

当然,事后,笔者也听到各种说法版本流传出来。有的说司机擅自转弯,应该承担责任;甚至有不少不明就里的网友网曝司机。这种说法和做法非常不负责任,作为马拉松赛事司机,不可能在没有裁判的指令下擅自行动。

还有一个从内部流传出来的更有意思的说法称,事发时,车辆出了点故障,这种说辞比“临时工”更为荒诞,过于侮辱公众的智商。

这起乌龙事故的主要责任到底在哪里,其实非常清楚。

事发后,此次赛事的组织方智美体育发表声明称,他们仅提供大连国际马拉松赛事组织服务,这项服务不包括“竞赛执裁和竞赛管理”!智美体育强调称,他们无权控制或操作这些车辆,并表示愿意无条件接受并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

8a82068c6e29f3bed9e6fece0f4e4d0c.png

这番表态很清楚地表明,智美体育这次并不想背这个黑锅。实际上,熟悉马拉松赛事的都清楚,赛事组织方是一个活动运营公司,是一个服务机构,它确实无权管辖赛事裁判。

10月19日,中国田径协会发布《中国田径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路跑赛事竞赛组织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近期,部分路跑赛事发生了竞赛组织方面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通知》要求,如遇赛事突发事件和重大情况,监管单位、赛事组委会及比赛监督需在30分钟内口头上报。

中国田协在通知中对组委会、运营公司以及中国田协选派的技术官员分别提出了要求,其中,要求组委会认真做好赛事保障工作。赛前,要注意对赛事车辆、设备检修调试,并完成相关工作人员培训。有电视、网络视频转播的赛事,要做好转播车辆和转播人员的安全教育、规则教育,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及违反规则的情况。

426236a338c23c2148ba5f9973e2a32d.png

对中国田协派出的技术官员,则要求: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国田径协会有关规定、技术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执裁能力、水平;接受协会委派后积极参与赛事工作,全面了解竞赛组织信息和岗位职责,开好赛事相关工作会议,高质量完成委派任务;协助监管单位及赛事组委会做好赛事组织工作,指导当地裁判的技术工作,如有问题及时向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部报告;

中国田协强调,“对于出现玩忽职守情况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这从侧面反映,田协还是掌握了一些情况的。

大连马拉松乌龙事件不是个案。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马拉松赛事热潮中,各地频频出现一些乱象,让很多专业人士对这项运动“走样”感到痛心。

例如,10月15日的青岛海上马拉松赛一度出现现场混乱的情况。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赛事现场补给不充足、人员分流不到位、领取奖牌排队太久……现场甚至出现群众高喊“退钱”的情况;当天,在山东另一城市临沂举办的马拉松赛也出现了争议事件。冠军选手在冲过终点线时,被两名拉线员用横幅阻挡。好在工作人员及时赶到,冠军最终顺利通过。

在这些事件都反映出,各地马拉松赛事组织很多细节不规范、不专业。有马拉松跑友反映,2019年无锡马拉松比赛时,起跑点赛道上停着一辆轿车,严重影响参赛者的流线。事后向人询问得知,那是一辆高级别裁判的车。这几乎和大连这次乌龙事故异曲同工,赛事中的高级别裁判有意无意地充当了赛事规则的破坏者。而由于高级别裁判身份的特殊性,能制约和监督他们的,除了中国田协,其它赛事参与方似乎无能为力。

这件事情反映出,在全国马拉松赛事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对赛事裁判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千万马拉松选手期待赛事裁员更加专业化、表现出更高的敬业精神。

业内人士告诉笔者,马拉松在我国火起来也就几年时间,很多人,包括裁判队伍在内,对马拉松的认识还是不全面的。据统计,2011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只有22场,2014年也才51场。

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家体育总局也取消了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赛事的审批。这些政策为马拉松赛事打开了闸门。2016年,全国马拉松赛事飙升至993场,2019年1828场,短短5年增长了30多倍。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中国用4-5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马拉松5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对马拉松运动缺乏理性认知。

马拉松赛事数量多了,但质量也没有同步提升。表现之一就是裁判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根据田协官员对外披露的数据,目前中国田协管理下的路跑比赛监督有298人、国际丈量员6人(B级)、经常参与路跑赛事的裁判员近万人,这些人员构成了协会体系下对路跑行业的技术服务队伍。

近万人的裁判员看似不少,但考虑到每年近两千场大型马拉松比赛,裁判员的数量并不充足。举例来说,这次大连马拉松,3万名选手参加,裁判员有221人。据媒体报道,除了六名国派裁判,其他本地裁判员中这些裁判里包括2位田径国际级裁判,20位田径国家级裁判。由此计算,裁判员与运动员比例大致为1:136。

再以2023年10月15日天津马拉松赛事为例,此次比赛也是3万名选手,裁判员共有306名,其中中国田径协会选派裁判6名,天津市田径协会选派裁判300名。裁判员与运动员比例大致为1:100。

今年的青岛海上马拉松参赛选手同样是3万名,但裁判员大约是170人,裁判员与运动员比例大致为1:176。

可见,各地赛事上对裁判员的配备数量有较大差距,从国派裁判数量看,有时候也很难满足各地如此旺盛的需求。例如,今年4月15日、16日这个周末,全国各地同时举行30多场路跑赛事。而且频繁的参加赛事也必然让很多高级别裁判吃不消,稍有懈怠就会影响到赛事质量。

2021年夺走21条选手生命的甘肃省景泰县马拉松越野赛惨剧后,新华视点就曾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这次严重马拉松惨案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文章指出,“一项马拉松赛事,涉及到大量的工作,如赛前的赛道规划、勘察,比赛过程中的跑者的能量补给、检查,医疗救护等,裁判员多达几百上千人”,这是一项系统性、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决不能一拍脑袋就上。

2020年,人民网体育频道发文称,我国马拉松赛事如火如荼,但仍有五大问题仍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马拉松赛事数量快速增长同管理能力、资源相对有限的矛盾。中国马拉松面临着赛事质量良莠不齐、赛事管理人才缺乏、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等难题。如何加强协会对整个行业的管理和协调,仍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

此次大连马拉松事件后,中国田径协会路跑赛事竞赛专家组成员沈纯德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也对马拉松赛事泛滥引发的监管力量欠缺的情况表示了担忧。

沈纯德认为,一个省同时五六个比赛,可能出现包括裁判、监管力量有所欠缺的情况,这就容易发生问题。建议监管单位更好地进行规划策划,确保不发生问题。

这再次说明,大连马拉松事件虽然只是一次乌龙,但它向所有热爱马拉松运动的选手和管理机构都敲醒了警钟。它让我们意识到,只有尽快提高马拉松比赛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才能吸引更多的运动爱好者参与这一比赛。

跑不动先生半马怡情,全马伤身,超马灰飞烟灭!跑步记得量力而行

20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