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趋势、大模型与范式巨变:2023外滩大会银行高管脑暴笔记

巨变的前夜,是最纠结的,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上市银行财报季刚刚落下帷幕,外界看到的是盈利依旧增长、资产质量稳定。但是冰面之下,却隐含着行业的担忧:看不到的是增量不增收、市场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以及财富管理不明朗的未来......但与此同时,以

巨变的前夜,是最纠结的,也是最激动人心的。

上市银行财报季刚刚落下帷幕,外界看到的是盈利依旧增长、资产质量稳定。但是冰面之下,却隐含着行业的担忧:看不到的是增量不增收、市场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以及财富管理不明朗的未来......但与此同时,以生成式大模型所带来的AI技术革命,却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

这是失望之冬,更是希望之春。这时先行者的经验分享,行业共同体的思想碰撞,就显得至关重要。

2023年9月8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指导,网商银行承办的外滩大会银行业数字化论坛上,来自邮储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网商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高管分享了自身数字化转型实践和感悟。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发布了《银行数字科技五大趋势》:随身银行、AI风控、数字员工、边缘物联与云原生架构。

“驱动银行发展的核心动力正发生变化,以前是规模驱动,现在是新技术驱动。”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在现场表示,中国在银行数字化上已经形成了全球竞争力,这对于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金晓龙将银行业数字化所带来的变化总结为四个方面:银行经营服务的触点发生巨大变化,银行的产品形态发生巨大变化,银行增长的核心动力发生巨大变化,银行的经营理念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孕育着趋势,趋势代表着机会。

五大趋势:领先机构的新战场

在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引爆点》一书中,他将趋势比作一种社会病毒,流行或变革往往以快速、病毒式的方式传播,接触到某些关键元素或“粘性”因素时,会突然达到“引爆点”,然后迅速蔓延或改变。因此,把握趋势、掌握先机,就成了今天银行业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先来看一下IDC对于银行数字化转型五大趋势的具体预测分析:

  • 第一个趋势是随身银行。《2022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银行平均电子分流率97%,9成以上业务都已实现线上化。第三方数据监控平台显示,2023年6月底,中国手机银行App月活用户数超5亿。不仅App,银行在微信和支付宝上的小程序超过200多款。

  • 第二个趋势是AI风控。IDC预测,到2026年,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信贷授信将成为银行的主流选择。由于更为复杂的模型、算法的应用,至2026年底,银行欺诈洗钱等案例将降低12%。

  • 第三个趋势是数字员工。IDC预测,到2025年,超过80%的银行都将部署数字人,承担90%的客服和理财咨询服务。随着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数字员工“看懂文字、听懂语言、做懂业务”将成为常态。

  • 第四个趋势是边缘物联。IDC 预测,到2027年,40%的G2000企业将通过低轨道卫星技术满足偏远、农村和高风险地区的网络覆盖缺口。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和其他数据,各行业的中、小、微型企业贷款覆盖率将达到70%。

  • 第五个趋势是云原生架构。IDC预测,到2025年,60%的中国境内银行将基于当前应用程序的使用现状制定并实施云原生数字核心战略。

其实,这些趋势是已经发生的事实,用凯文凯利的话说,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流行。

从全球范围看,在银行业务领域,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推出的虚拟助手"Erica",帮助客户细化资产报告、追踪消费以及提供个性化建议。在金融安全领域,MasterCard运用AI技术进行欺诈检测,避免损失。而在个性化金融服务方面,Wealthfront、Betterment等金融科技公司利用智能机器人财富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理财建议。值得注意的是,监管科技(RegTech),如欧洲银行已经使用AI技术进行反洗钱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监管。

再看国内,与国外类似,投资策略、风险控制、智能客服等均有使用到AI技术。蚂蚁集团的支小宝,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推荐;中信银行“哨兵”智能防诈骗系统运用AI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智能客服已经成为很多中国银行的标配,比如交通银行数字员工姐妹花“姣姣”和“小姣”,工商银行的“智慧柜员”等都为用户提供了全天候服务。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金融与科技两方交汇已成定局。

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指出数字化转型前,广撒网、冲规模的粗放式增长是主流。数字化转型后,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精细管理 、精益运营,成为银行机构的升级方向。但是今天,这还不够,比拼大模型、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成为了领先机构的新战场。

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

AI巨变:越受制于稀缺人工经验的领域,AI的发挥空间越大

“产业将因技术而发生范式变革”。

在外滩大会银行业数字化论坛演讲的最后,网商银行行长冯亮的PPT上显示了这样一张坐标图,横轴表示客户的潜在需求,纵轴表示人工经验的能力边际,巨大的潜在需求与稀缺的人工经验之中,存在一个巨大的蓝海。

而它,是AI的领地。

用冯亮的话说,潜在需求越大,供给端受制于稀缺人工经验的领域,AI的发挥空间越大。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发展、风起云涌的今天,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五大趋势中,AI风控、数字员工和边缘物联都与AI相关。

先说AI风控。

中信银行“哨兵”智能防欺诈风控系统,将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反欺诈,通过电话核实、弹窗警示、交易阻断等机制,主动劝阻被诈骗客户860人,拦截资金1.12亿元;查控涉赌涉诈账户2.34万户,管控资金2.65亿元。

网商银行的百灵系统,将大规模人工智能应用于小微金融,针对小微客户新推出“信用”自证,支持包含合同、发票、营业执照在内的26种凭证,以及工程车辆、店面门头、货架商品等超过400种细粒度物体的识别。

通过AI、图像识别等技术处理这些复杂、非结构化的数据,网商银行为客户匹配更适合的额度和利率,帮助小微经营者提升融资自主性。从原有的主动授信、单向供给的模式拓展为供给和需求双向互动模式,从根本上缩短客户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的距离。

目前,“百灵”已能支持70多种自证任务,超过800多万客户使用。成功提额客户,平均额度提升4.5万元。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实际应用到小微数字信贷领域的领先尝试之一。

再说边缘物联。

平安银行利用物联网+卫星构建的天地一体化数据网络,优化数据风控模型,不断扩大供应链末端的中小微企业服务广度,把科技能力运用到三农金融服务上,四川悬崖村的羊群、广东紫金县的茶园、广西百色的芒果园,都用上了物联网设备,这些数据不仅能监控作物的生长状态,帮助农民科学养殖,还能帮助银行依托数据为农户提供贷款,解决他们的资金周转问题。

网商银行的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通过数据算法,给予农户精准的授信额度和合理的还款周期。大山雀已累计服务120万经营性农户,在数据相对稀薄的农村地区,为解决金融服务“有没有”找到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

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

但是,这些还只是刚刚开始。

技术:深入实体场景才能拓展金融服务边界

技术正在加速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

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所指出的,技术可以改变价值链,可以提高效率,创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扩展商业边界。

网商银行行长冯亮表示,网商银行坚定的认为科技是网商银行破解普惠金融难题的唯一选择,没有别的选择,所以网商银行目前有1600名员工,一大半都是科技人员。

“这是我们坚定的选择”,冯亮有说这个话的底气,八年来网商银行累计服务超过了五千万小微客户,但是这家银行没有一家网点没有一个信贷员。

网商银行行长冯亮

这样的变化不止发生在网商银行。

从2022年9月-2023年6月,短短9个月间,邮储银行主动授信贷款突破了千亿元。从资产质量方面看,所有主动授信发放的资产质量都要比同期发放的同类型的其他贷款质量要好,邮储银行已经把主动授信作为五大差异化增长极之一,其背后也是智能化风控体系。

参加外滩大会的邮储银行副行长牛新庄表示,这几年邮储银行跑出了比同业更快的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度。他透露,邮储银行三年累计在科技上的投入897亿,在2019年的时候,总行科技的人员只有几百人,但今天总行科技方面的人员有四千多人,短短三四年的时间整个队伍增长了六倍。

浦发银行副行长谢伟表示,过去三年,金融科技领域出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新话题,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以数字化转型作为关键技术,正在为银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尽管技术本身富含前瞻性与创新性,但是与会的银行高管也清醒的认识到,技术并不能自我证明其价值。真正让技术发挥价值、产生改变的,是技术被运用于实际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实际效益。

建设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姜俊指出,现在金融越来越向实体靠拢,呈现出融入实体的趋势,而科技是唯一的金融和实体同样需要的公共能力,是能够帮助银行融入到不同业态里面的媒介,依靠科技可以实现数据的交流,可以去贴近客户,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

此外,正如迈克尔·波特所强调,技术不仅可以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改变行业的游戏规则,还帮助公司改善已有的运营。

广发银行副行长林德明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要综合处理好六个关键要素:要有明确的转型目标和综合战略;要从CEO到中层管理人员的投入;要部署高素质人才;要有灵活敏捷治理思维,推动更广泛的思维变革;要进行有效的进展管理,建立明确的标准;还要有业务的主导技术平台和数据平台,建立由业务需求驱动的现代技术架构。

因为说到底只有企业自身发生了改变,才能抓住技术带来的机会。

今天,得益于金融机构们的探索,中国在银行业数字化上已经形成了全球的竞争力。

但是,生成式AI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到来,让未来的发展又充满变数和机遇,一定有人弯道超车、后来者居上,也一定有人被时代所抛弃,退出竞争行列,商业史上曾经发生过那些故事,注定会在未来再次上演。

把握趋势者,胜。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