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16条”迎优化!港A两市地产股狂飙,机构:行业估值有望持续修复

延期政策影响几何?

7月11日,港、A两市房地产概念股大涨,截至发稿,A股金科股份、*ST新联涨超4%,津滨发展、海泰发展、京投发展、中南建设等纷纷上涨。

港股市场方面,合景泰富集团涨超5%,融创中国、龙光集团涨超4%,雅居乐集团、中骏集团控股、佳兆业集团、富力地产、越秀地产等普涨。

消息面上,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期限的通知》,对去年11月出台的房地产“金融16条”中的部分政策进行延期。

两部门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通知》延长有关政策适用期限,是综合考虑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合理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


“金融16条”期限延长


继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后,房地产行业又迎一大利好政策。

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期限的通知》,对“金融16条”中关于房企存量融资展期等部分政策进行延期,将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消息发布后也迎来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延期有助于打消金融机构对房企新发放配套融资的部分顾虑,为房企提供适度宽松的融资环境,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对房企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具体来看,此次政策延期主要涉及两项内容:

一是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基于商业性原则自主协商,积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完工交付。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一年,可不调整贷款分类,报送征信系统的贷款分类与之保持一致。
二是对于商业银行按照《通知》要求,2024年12月31日前向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发放的配套融资,在贷款期限内不下调风险分类;对债务新老划断后的承贷主体按照合格借款主体管理。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项延期的政策也是“金融16条”中比较重要的两条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各金融机构应按照文件要求切实抓好落实,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推动行业风险市场化出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对于此次政策的影响,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表示,着眼于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在因城施策原则下,各地未来在加大公积金购房支持力度、减免房地产交易环节税费、引导居民房贷利率下行等方面都将持续发力。另外,在延续实施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计划基础上,不排除三季度增加额度、乃至推出新的定向支持工具的可能。

若各类政策调整到位,三季度末楼市有望走出趋势性企稳回升势头,四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将出现回暖。这不仅会有力提振整体消费和投资信心,激发经济内生增长动能,还能切实防范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投资机会渐显?


今年以来,房地产板块持续震荡走低,房地产开发板块指数累跌14.29%。具体个股方面,*ST宋都、ST阳光城年内跌幅均超80%,ST粤泰、*ST嘉凯、ST泰禾等多只带帽ST地产股跌幅也均超50%。若不计算ST股,格力地产、新城控股、深振业A等股跌幅居前。

随着今年疫情消散,一季度释放积压需求,全国楼市迎来短暂复苏。但进入二季度,销售增长动力迅速减弱。克而瑞最新数据显示,6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5267.4亿元,同比降低28.1%,单月业绩增速由正转负,6月业绩规模低于去年同期。

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约4041.7亿元,同比下降16.2%。其中,信用债同比下降7.0%;海外债下降34.6%;信托下降69.6%;ABS下降4.5%。

中指研究表示,房企融资环境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善,需要加大融资支持此力度。此次政策加大力度支持房企融资,可见政策的目的在于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及保交楼。

万联证券指出,2023年以来政策维持宽松,供求有望在收缩中实现均衡。房地产行业修复之路虽有波折,但是方向不会改变,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修复过程中预计仍会受到政策的扶持,看好下半年行业销售重新企稳,在供求收缩中实现新的均衡。建议关注财务稳健、销售表现较好、土储充足的国央企背景房企以及部分优质民营房企。

中信证券也表示,政策重点从逆周期调节转向防风险,需求侧有望在2023年底前走稳,政策的变化是符合行业实际情况的,也是有利于宏观经济行稳致远的。预计全年房地产市场基本面两头高,中间低,2023年三季度有可能是全年基本面最为低落的时间点。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这种基本面的下行。当前的基本面下行预计既是行业面临长期压力的有序释放,也料成为行业在2023年底销售再次上行之前的必要调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