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车企承诺了个“寂寞”

变相降价不讲武德?

16家车企的《承诺书》签约不到两天,便由中汽协官方做出了修正,改的还是最核心的“价格”表述部分。

原《承诺书》要求坚持遵守行规行约,规范市场营销活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注重营销宣传方式方法,不夸大宣传、不虚假宣传,不为吸引眼球、增加获客而对消费者进行误导性宣传。

中汽协做出修正的理由是,关于“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这句话表意不当,不符合《反垄断法》精神,同时还敦促16家企业遵守法规,自主定价、公平竞争。

因为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七条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其中包括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车企互相之间已经具备竞争关系,还试图在价格上达成某种共识,这显然是和条例定义相违背的。

(来源:中汽协)

于是整个承诺书只剩下了“不夸大宣传、不虚假宣传,坚持打造高质量产品,以及积极旅行社会责任”等条约。更别提车企想提价就提价,形式上并不具备约束力,更多是一种自律行为。

这16家车企既有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重汽、奇瑞、江淮、吉利、长城这些老牌车企,也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一众电动车新锐。

甚至还包括特斯拉,上半年降价降得最频繁的车企,也是率先“背刺”的“熊孩子”。承诺书签约的第二天,就针对Model 3/Y推出了引荐奖励活动。

规则是,推荐好友买特斯拉并且在有效期内提车,购车人就可获得3500元引荐奖励(可用于抵扣车辆尾款),以及90天免费试用特斯拉增强版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福利。

这不就是变相的降价么.....

(来源:特斯拉)

特斯拉今年的销售策略很明确,就是要以价换量,牺牲毛利来突破销量目标。虽然生产端的不利因素已经消除,但是需求方面并不乐观,于是上半年调整了很多次价格。

特斯拉上半年交付88.9万辆,交付同比增长57%。两个季度交付量均创下了新高,接近完成了180万-200万辆的一半。

年初,特斯拉打响“第一枪”的价格战闹得沸沸扬扬,多家车企纷纷跟进,降价手段包括金融补贴、订金膨胀、外饰限时免费选装、选配打折、保险补贴、交付激励等各种花式降价,看得眼花缭乱。

3月份汽车降价迎来了小高潮,湖北出台的政企补贴政策,其中东风雪铁龙C6车型最高补贴9万元。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车企还是经销商,都卷得遍体鳞伤。

在一个动态博弈的自由竞争市场里,你一降价大家就会跟进。更关键的是,降价这一行为带给消费者的信号并不积极,如果未来降价竞争是可持续的,还未购车的消费者大可作壁上观,直到心仪的汽车品牌相继参与,给予自己一种抄底的信仰。

而且,被动降价的车企一多了,考虑买车的人反而更加狐疑,生怕价格变化让他们变成了“韭菜”,车企“过了这村可没这店”的营销路数也不太管用。更何况如果做的是高端车型,品牌形象会不会因为降价而受损,除非是为了生存。

蔚来六月销量环比增长了74%。在经历4、5月销量连续徘徊在6000多辆的低估后,李斌终于狠下心来降价,6月12号蔚来官方宣布了全系起售价格下调3万元,尽管李斌此前也曾表示不参与价格战,也得向冰冷现实低头,或者说蔚来本身其实也是这场价格战的受害者。

一季度蔚来尚且有平均一万辆的水平,但毛利率已经低至1.52%,净利润亏损相比去年同期也扩大了接近30个亿,从二季度销量上不难预判,财报超出预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来源:tipranks)

当然了,产品卖得好,根本不需要降价,而且一降价,肯定会招来怨言,对于品牌忠诚度是非常大的损害。但根源在于竞争,有些车企由攻转守,无论卖得好不好,都还是要做降价的准备。

年初BBA原来以减产来执行保价策略,回应其他车企降价,但是从3月开始,BBA旗下多款车型却加入了降价优惠活动,新能源车型也开展了限时降价活动。

BBA的燃油车在中国高端汽车市场里的份额正逐渐被特斯拉、蔚来、理想等车企蚕食,在电动车市场里也没有太多声量。

今年1-2月的高端SUV销量排名中,特斯拉Model Y、理想L8和L9等车型甚至超越了宝马X3、奥迪Q5L等热门车型。

(来源:连线出行)

而今年上半年凭借混动逆袭,连续用L7、L8、L9包围高端SUV的理想汽车,虽然没有直言降价,面对憋着劲的BBA,也不免要做出考虑,为了保护购车主不当“韭菜”,理想曾经在3月推出购车90天内降价返还差价,言即明确,也是一种“服软”。

车企们协商共同稳价的“君子协定”随着特斯拉的“背刺”成了笑话。这种承诺书不仅不具备强制约束力,而且也无法左右车企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补贴模式,该怎么降价还得怎么降。

打响降价第一枪的是特斯拉,整出变相降价的也是他。李想本人也在社交平台上表过态,说降价不一定能帮助企业提升销量,但是可以打击别的企业。

市场竞争的本质就是通过各种市场化手段让车越卖越多,国家在电动车上的政策也表明了鼓励外企竞争,促销降价、减产都是车企攻守之间的角力,只有反击和坚守才能捍卫地位。

在平衡各方竞争利益上,政策已经做的足够多。延迟购置税等政策其实也给车企分摊了一些降价压力,只要价格在允许补贴的区间之内,依然可以通过各种补贴来让价格更具备吸引力,这就让竞争不必过早地淘汰一些还在努力通过提高销量来实现盈利的潜力车企。

产品差异化定位出色,能够有效解决驾驶痛点的车企,其竞争阻力往往小于缺乏产品“杀手锏”,或者功能布局过于超前,且同价位赛道过于拥挤的车企。

船票毕竟有限。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话题

#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电动车五巨头,你更看好谁?#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