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周期:被忽视的服务业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申万宏源研究 作者:屠强 王胜

工业企业去库存或持续至明年一季度,不过中后期或看到去库存放缓的现象。

摘要

本轮服务业提前于工业去库存,反映服务业企业预期变化,历史上工业库存总会回归至匹配服务业水平,后者显示工业去库存或持续至24Q1,但后续速度或有所放缓。

工业企业库存增速下行≠企业在减少库存量。1)工业企业库存为名义值,其变化包括PPI的影响。市场将价格周期作为库存周期领先指标存在“认知误差”,两者同向变化主因名义库存也受价格影响,而名义库存却时常与实际GDP口径中库存变化背离。2)实际库存才是更真实的观测指标,去年以来增速上升。剔除价格后的实际库存与PPI、名义库存明显背离,实际库存显示2022年以来工业企业已在补库。3)上游补库推动工业库存回升,但中下游持续去库。能源保供是整体工业补库存核心原因,但中下游受需求偏弱影响去库。

全口径实际库存去化速度快于工业库存,主因服务业提前去库存。1)工业库存只是全口径库存中的60%。全口径库存还包括服务业与农业库存,虽然服务业由于供需相等的属性不直接创造库存,但包括批发零售环节库存,服务业库存增量一度高达工业库存增量的44%。2)工业企业补库放缓,但全口径库存却在加速去化。根据实际GDP口径构建“全口径实际库存”指标,22H2以来去库存加快,而同期工业企业为补库速度放缓(上游仍在推升工业库存),差异主因服务业提前去库存。

服务业库存显示工业去库“长路漫漫”,但速度或放缓。大部分时间工业企业库存领先服务业库存一个季度,反映库存由工业转移至服务业的过程时滞。但2021年四季度以来,工业库存快速回补的同时,服务业库存却开始提前走弱,历史上两者分化后也总会弥合,这也注定了同期工业企业“单边”补库存的进程不可持续,因此自22Q3开始,工业企业库存经历补库放缓、中下游加快去库的过程。而根据目前偏低的服务业库存,整体工业库存要去化至匹配目前服务业的水平,至少还需要四个季度,也即24Q1,也是全口径库存去化的截止时间。但考虑到服务业最集中去库阶段过去,后续整体库存去化速度或有所放缓。

库存周期滞后于盈利周期,也显示工业去库存或至24Q1。2022年工业库存“单边上行”主因前期工业盈利高增,后者也将成为拉长目前工业去库存周期的主要因素。企业是否决定增加或减少库存(提高or降低周转),本质上是出于对企业盈利的考量,从数据上也能发现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领先工业企业实际库存3-4个季度,这也是为何2022年在服务业提前去库存背景下,工业企业仍补库存半年(前期盈利高增)。但自2022年以来工业企业盈利大幅走弱,也按3-4个季度传导时滞,已从22Q4开始压制工业企业补库存的动机,同期中下游更是已开始去库,而考虑到截至目前企业盈利整体仍然偏弱,这也意味着,工业企业去库存或持续至明年一季度,不过中后期或看到去库存放缓的现象。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估算误差。

正文

企业是否愿意增加库存量是评判经济景气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市场研究库存周期的核心原因。但市场用于观测库存周期的“工业企业库存”一方面无法准确衡量“量”的增加,同时是窄口径的库存,本文旨在构建真正衡量全口径库存周期的指标。


1. 工业企业库存增速下行≠企业在减少库存量


1.1 工业企业库存为名义值,其变化包括PPI的影响

市场将价格周期作为库存周期领先指标存在“认知误差”。从数据上来看,PPI同比领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二个季度,但主因后者是名义值,而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大部分采取“FIFO”核算方法,原材料价格变化引发的成本波动或直接影响产成品库存金额的核算。

名义库存时常与实际GDP口径中库存变化背离。譬如2021年二三季度名义库存增速快速走高的阶段,貌似显示工业企业在快速补库存,可同期实际GDP口径中库存却平均拖累GDP增速1个百分点,主因当时库存增速快速走高源于“运动式减碳”等国内能源供给偏紧推动PPI飙升,而实际库存在加速去化。

1.2 实际库存才是更真实的观测指标,去年以来增速上升

剔除价格后的实际库存与PPI、名义库存明显背离,实际库存显示2022年以来工业企业已在补库。由于工业企业存货周转天数小于1个月,而且考虑到存货计价多数是成本法,因此用当月或前一月的PPIRM(工业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进行价格指数构建更为合理,而不是PPI(衡量出厂销售价格)。剔除价格处理后,实际库存增速并未再呈现出滞后于价格周期(PPI)的特征,同时与名义库存增速明显背离。在2022年名义库存增速整体回落的过程中(-7.2pct至9.9%),实际库存增速同期明显回升(+10.9pct至7.9%)。

单独观察5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虽然名义增速大幅回落2.7pct至3.2%,但实际增速(-0.6pct至7.2%)基本平稳。

1.3上游补库推动工业库存回升,但中下游持续去库

名义库存显示上中下游均快速去库,但真实情况是上游补库,中游慢去库,下游快去库。若简单根据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则上中下游库存增速从2022年以来均明显回落。而观察剔除价格后的实际库存增速,上游库存从2022年以来大幅回补(+24.3pct至14.5%),主要反映煤炭等能源保供政策强化、推动上游库存快速增加。但同期中下游开启去库存,中游(-3.5pct至10.6%)、下游(-6.3pct至7.2%)库存增速均回落,且下游回落幅度更大,与终端消费需求偏弱、企业主动去库存有直接关系。


2. 全口径实际库存去化速度快于工业库存


2.1 工业库存只是全口径库存中的60%

全口径库存还包括服务业与农业库存,服务业库存增量一度高达工业库存增量的44%。基于投入产出表库存变化数据,工业库存只是全口径库存中的60%。剩下还包括服务业与农业库存。虽然服务业由于供需相等的属性不直接创造库存,但包括批发零售环节库存,2020年服务业库存增量为1113亿,相当于同期工业的43.7%。

2.2 工业企业补库放缓,但全口径库存却在加速去化

22H2以来工业企业为补库速度放缓,但根据实际GDP口径构建“全口径实际库存”指标,同期全口径却是去库存加快,主因服务业提前去库存。工业库存变化的同比增量由7490亿下滑至2555亿,显示工业企业补库速度放缓,上游补库仍是主导因素。但“全口径实际库存”指标由22Q2同比增加6808亿(四季度滚动加总),变为23Q1同比减少9084亿,与工业中下游去库存的走势较为匹配。


3. 服务业库存显示工业去库“长路漫漫”


3.1 本轮服务业库存早于工业去化,已导致下游工业去库

2022年以来服务业库存提前加速去化,也在半年后导致工业库存指标开始回落。大部分时间里工业企业库存领先服务业库存一个季度,反映库存由工业转移至服务业的过程时滞。但2021年四季度以来,工业库存快速回补的同时,服务业库存却开始提前走弱,单季变化额的同比增量由22Q1-966亿大幅下降至23Q1-11639亿(四个季度滚动求和),历史上两者分化后也总会弥合,这也注定了同期工业企业“单边”补库存的进程不可持续,因此自22Q3开始,工业企业库存单季变化额同比增量也开始明显回落。中下游工业库存更是加快去化,与前期服务业库存变化较为一致。

工业库存终将与服务业弥合,后者显示工业库存去库或持续至24Q1,但去库速度或放缓。而根据目前偏低的服务业库存,整体工业库存要去化至目前服务业的水平,至少还需要四个季度,也是全口径库存去化的截止时间,但考虑到服务业最集中去库阶段过去,后续整体库存去化速度或有所放缓。

3.2 库存周期滞后于企业盈利,工业去库存或至24Q1

注:比较盈利周期与库存周期不能简单看增速,因为前者是流量、后者是存量,因此需将库存也划算成流量值(本文方法),再对比,会发现存在非常稳定的规律。

2022年工业库存“单边上行”主因前期工业盈利高增,后者也将成为拉长目前工业去库存周期的主要因素。企业是否决定增加或减少库存(提高or降低周转),本质上是出于对企业盈利的考量,从数据上也能发现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领先工业企业实际库存3-4个季度,历史上仅2020年突发疫情导致的快速被动补库存时期两者分化,其他大部分时间高度一致,这也是为何2022年在服务业提前去库存背景下,工业企业仍补库存半年(前期盈利高增)。但自2022年以来工业企业盈利大幅走弱,也按3-4个季度传导时滞,已从22Q4开始压制工业企业补库存的动机,同期中下游更是已开始去库,而考虑到截至目前企业盈利整体仍然偏弱,这也意味着,工业企业去库存或持续至明年一季度,不过中后期或看到去库存放缓的现象。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估算误差。


注:本文选自2023年06月29日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库存周期:被忽视的服务业——“天工”系列专题之三》;证券分析师:屠强 王胜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