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最有钱的一代人,晚年陷入了贫困?

今天网上看到一个话题,说的是现在年轻人啊,因为工作不好找,在家宅久了,于是当起了“全职儿女”。爸妈直接支付工资,让子女全职陪伴。任务清单都罗列好了,只要照做干活,就能拿到钱话题中的张女士68岁,张女士夫妻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每个月有11000

今天网上看到一个话题,说的是现在年轻人啊,因为工作不好找,在家宅久了,于是当起了“全职儿女”。

爸妈直接支付工资,让子女全职陪伴。

任务清单都罗列好了,只要照做干活,就能拿到钱

话题中的张女士68岁,张女士夫妻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每个月有11000元,给40岁的独生子每个月5500工资。

儿子吃住父母家,开销很小,以前月入两万月光族,现在反而有了存款。

估计正常人都要吐槽了,丫的这不就是升级版啃老么,咋还美名曰“全职儿女“了呢…

说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说个之前看到的内容,感觉很有触动。

日本呢,曾经出过一本书,名叫《老后破产》

内容呢,主要聊当时二战后出生的人群,这些1950年附近生人,他们也被称之为团块世代(后面我称为创世代)~

创世代呢,算是经历了上世纪中期经济腾飞的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日本最有钱的一代人了。

1990年在美国各大奢侈品店也是肆意买买买的他们,可是曾经叫嚣要买下整个美国的。

但这一代人呢,却在晚年陷入了贫困。

为啥?这就要提到坑爹的子女了~

创世代的子女,也就是1975年附近出生的,通常叫团块二代(后面我称为次世代)。

次世代运气就没有父母辈那么好了,90-00年,他们正逢大学毕业不久,刚刚踏入职场。

彼时恰好也是日本经济最繁荣昌盛的时期。

不过倒血霉的是,在次世代上车买房之后,楼市却一反常态,开始崩盘了。

此时尾随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危机,也开始正式袭来。

因为日本奉行的终身雇佣制,在经济危机之后,大量企业由于和员工深度捆绑,导致陷入亏损并破产。

而随之对应的,就是企业们后来开始采用“编外制”

而00年代的日本年轻人,可以说很多人开始连正式工作都找不到了.

于是做起了临时工,开始得过且过将就着。

数据来源:wind

而当时日本的非正式编员工,收入其实是大幅低于正式编制员工的。

因此可以想象,他们的工作、投资、置业,都挺失败。

数据来源:wind

那到这里应该能解释清楚原因了,次世代因为经济贫困,所以必须让有钱的创世代爸妈来补贴拮据的子女~

再加上日本老龄化又很严重,创世代还要赡养年龄很大的父母。

因此在面临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后,创世代也被拖累惨,不少人甚至七十多岁都没法退休。

而次世代后的一代,也就是1983年之后出生的那批人,后面我称为觉醒代哈。

觉醒代在次世代持续失败挫折的影响下,因此自身也就学会了躺平…

所以觉醒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宅,佛系,自我。

不喜欢拼搏,也不追求啥奢侈消费,追求稳定,但对于信息技术接受度很高。

........

那么问题来了,思哲你说那么一通,意义是啥?

我觉得日本案例最大的价值,就是:

为咱们未来三十年啊,给出了一个最差预期下的投资参考...

毕竟撇开中日关系不谈,日本往后推二十到三十年,其实就很像我们走过的路了。

如上图,60年代是日本全球产业链再分配得利的时期,而日本的泡沫顶峰在1990年附近出现。

而90年代是产业链分配到国内的时期,如果线性推测,中国的泡沫顶峰理论上就是2020附近。

当然我们不能这么简单粗暴得出结论,但注意一些现象:

2020年掌握最多财富的,不就是那些60-70年代出生,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财富的中年人么。

他们吃满了20年中国房地产的黄金腾飞时机,也经历了中国入世二十年实业的井喷期。

要么下海创业赚到了大钱,要么赶上了房价飙升,买了大量房地产,成了房东。

这代人手里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这是别的一代终其一生都无法比拟的。

比如随便上海拉一个中年土著,只要手里有两套房产,资产就有千万,就够年轻人拼一辈子的了。

而90后一代呢,我之前去上海打车时,也和一个开特斯拉的滴滴土著司机聊。

他说,他恨死外地人了,自己学历不高,父母让他做点事,但很多外地人都是985精英,太卷了,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只能出来跑滴滴补贴家用。。

但实际上,自己家里并不缺钱,爸妈有车有房。

你会发现,因为创世代优于次世代太多(各种因素),财富断层无疑早就呈现出来。

所以问题的核心点在于,当下我们的90、00后会不会成为日本一样的次世代…

情况确实颇有几分相似,比如房价已经连续多年不涨横盘,90后刚需也是不少掏空六个钱包才勉强能够上车。

再考虑到当今社会工作机会的减少,降薪裁员,房贷压力。

以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愿坐高铁跨城存钱,也不愿意把钱拿去买房、炒股。

年轻人已经开始呈现出躺平迹象了…

那么如果未来地产再来一个十几年的下行周期,那可真是会应证这句鬼话。

对了,作为参照的日本,房价是从90年之后开始衰退,然后到现在三十年过去了,很多地区依旧不到高点的50%...

……

当然,如果未来我们也要经历漫长的阵痛期,那有没有办法去应对。

我觉得哈,先别过于悲观,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机遇和风险也是并存的~

举个例子,60-70一代,掌握了最大的财富。

而考虑计划生育控制了90后的人口基数,作为子女一辈,能继承的财富也是最多的。

所以关键点在于次世代如何能替创世代保住财富,做好资产的管理~

只要次世代能保住上一代的财富,就已经战胜90%同龄人了。

而保住财富,绝对不是一味的无脑买房,又一头扎回地产的套娃陷阱里边。

其实做好全球资产配置这一点,就足够了,这点也可以看我的历史文章。

可能有人说,我父母并不算有钱,也没啥继承的,那我岂不是凉透了

但实际上财富分很多种,除了房产之外,还有很多。

以下是我觉得老龄化背景下,有价值且更容易获取的东西:

1、技能包,比如少子化之后,那些独家不外传的技能也有机会get了,比如传统手艺、相声、话剧这类越来越稀有的技能,普通人将会有更大的机会直接从大师处学艺。。。

2、学历,当新生人口减少一半,那么教育资源的获取难度理论上也将会降低一半,换句话说单位付出时间,获取的价值是两倍。

这种情况你也不需要像之前那么努力了,因为竞争对手不仅少了,甚至也没有之前那么努力了(躺平)

3、资源包,比如我们常说的稀缺客户资源。

过去因为人多,这种资源异常宝贵,但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少,那么新人去到企业的销售岗,有机会可以传承到更多核心资源来提升自己。

4、企业岗,也就是说老龄化之后,企业之间内部竞争压力会减小,如果愿意往上冲,那么就会比之前有更多机会获取管理岗位。

5、行业入场券,其实日本90年崩盘后,科技人才的前途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是拿到了越来越高的薪资。

老龄化下,能更容易接触到优秀的行业,包括AI、芯片、新能源、医疗等各种高价值赛道。

只要避开衰退周期的传统行业,也是个很好的对抗方式。

.......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下行的进程中,作为进程的一份子,如何面对这种衰退的情况?

这里我结合一些日本的历史数据,拍脑袋说几个我总结的看法:

说说哪些是我们应该尽量要规避的。

1、避开业务以国内为主,没法全球化拓展的企业

如果未来经济下行是明牌,那对于没法开拓全球市场的企业,处境将会十分艰难。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日本境内为主要客户的企业,可以说十几年以来都很难有所突破了。

比如松本清、日本永旺、山田控股这些日本本土企业,常年营收增长率只有不到3%,勉强高于GDP增速。

受限于人口、经济总量,数据非常低迷,股价自然也不用多说。

具体国内有哪些,大家也可以开开脑洞,篇幅受限,我就不轻易盖棺定论,可以后面再探讨。

2、大金融板块要担心

日本在90年代后二十年金融板块的表现也是最糟糕的。

如果经济低迷,金融股很难有好的表现。

其中最危险的我觉得还算是券商保险公司。

保险主要是博弈利率差,但在利率下行环境下极为吃亏。

而券商主要博弈市场成交量,但在低迷经济体下,成交数据很难会长期向好。

3、规避依赖人流量的板块

数据来源:wind

如图,从1990年经济到顶之后,日本百货的业务开始出现极速下滑。

像日本的百货商店超市,这些涉及商场之类的商业模式,过去是靠人流量聚集来产生效益。

但老龄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更宅,不愿意社交,所以百货的模式可能会是一个无解的衰退模式。

而超市也受到了不小影响,而与之对应的,小而美的便利店发展反而是最快的...

同理,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比如:

商业地产、电影院、KTV、酒吧、网吧、会所、住宅、大型家居配套、游乐园、教育机构和配套等,都不太友好。

这里就不做一一列举了。

……

最后话又说回来,日本有哪些是逆周期,表现较好的呢?

这里我收罗了券商的一张分析表,喏,具体如下:

当然,券商分析的主要是消费赛道里一些细分类目的机会

我们可以作为参考,但以上结论也仅仅是出自于日本市场。

对于国内环境没法生搬硬套,所以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了。

另外注意哈,其实科技医药,在老龄化和科技化的大浪潮里,才是日本失去的几十年里表现最好的板块。

但具体细分类目,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

感兴趣可以给文章点个赞,我后面再深入调研分析下。

一句话,下行赛道下也有可以借力起飞的方法。

一起共勉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