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富第一董广阳最新分享:今年消费是一波一波向上的行情,每一步回落过程中,应该大胆去建仓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六里投资报

啤酒股价有望再创新高

华创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大消费组组长董广阳日前在一场线上交流中,就2023年白酒、啤酒、预制菜、乳制品等各个消费细分行业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分享。

在食品饮料板块,从2010年至今,董广阳或其团队已11次上榜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在近7年的评选中,6次荣获第一名。

在分享中,董广阳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消费复苏的趋势已经非常明确,具体节奏上将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春节期间,动销数据非常理想,恢复强劲,甚至高于去年同期。

二是春节后的相对淡季,从四五月份到端午节、中秋节,迎来新的改善周期。

董广阳认为,消费将迎来整体性的回暖,但具体的反弹节奏与强度,则要视细分赛道而定。

例如在疫情中受损较为严重的卤味休闲、餐饮供应链以及啤酒,弹性要更强。

而在疫情中受损较小甚至没有受损的居家消费型的企业,其弹性就要更弱一些。

从节奏上来讲,董广阳认为,目前为止,消费也不能算完全恢复。

在2023年,消费总体上应该是一波一波向上的行情。

投资报整理提炼了董广阳的交流要点和精彩内容:

1.扩产能,本身也说明这些企业对未来长远的信心。而且现在扩产的基本上都是头部酒企。

行业会不断进一步集中,五年、十年之后,全国可能就二三十家白酒企业占有绝大部分的市场。

这些企业如果不扩产,可能二三十年之后就不够用。

2.按理说2023年到2024年,大众品板块应该是会迎来一个大年。

企业应该是业绩反转的一年。

一旦需求开始改善,成本又开始回落的时候,它会有非常明显的规模效应出来。

企业已经把它自己压缩到最底部的时候,一旦需求端开始改善,收入端起来,费用还没起来,成本还下降了,那么毛利率上升,费用率下降,效果非常明显。

所以净利率会快速的回升。

3.啤酒行业,它处于从2018年、2019年以来一个非常强劲的升级路径上。

结构升级带来每年均价的持续上涨。

均价它一年能够涨到7到8个点,这在普通的大众品行业几乎是没法实现的。

这两年虽然销量受损,但是业绩并没有受损,反而是逆势带来比较好的增长,十几、二十个点的增长。

所以,它的业绩其实看起来没有受太大影响。

但今年销量恢复之后,它销量+价格同步驱动,使得它今年增长速度还会加快。

我们认为在这个情况下面,他们的市值、股价还会创新高。


整个消费的复苏 

已经非常明确


问:在防疫政策出现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2023年食品饮料行业的整体复苏情况?哪些行业有望率先复苏?

董广阳:应该说整个食品饮料行业过去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然也分品类。

相对来说,居家消费型的这个板块受益一点,并没有受到太大损伤,因为大家都在家里了,所以这是必须的消费。

比如方便速食,包括其他的预制菜等,这些行业都在快速发展。

像白酒类型的,因为它自身的行业规律,相对来讲自身的议价能力比较强,

所以,这些企业的业绩也仍然保持相对不错的表现,但增长速度整体来讲还是比前几年要慢一些了。

第三块就是其他的板块,可选一点的、相对低频一点,或者跟餐饮相关的一些领域。

这些领域应该说是受的影响非常大,餐饮供应链的公司,包括其他的一些食品公司,

疫情导致的流通阻断,使得人流减少,这方面销售大幅下降,利润也大幅下降。

同时叠加这两年的包装、石油、各种运输成本的提高,使得这些企业业绩受损比较严重。

在2023年开始,随着人流的快速翻转,其实最近在1月份以来,已经开始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各种春运的数据里面,以及餐饮各方面消费数据。

受损比较严重的一些公司,在销量上恢复还是非常之大的。

最近一段时间,应该非常明显地处于一个全面的动销恢复的过程之中,其中又叠加了今年的春节。

现实说明,春节还是一个非常刚需的节日。

幸亏疫情高峰比较早,高峰之后大家的消费在快速地恢复,把春节前45天的消费集中到了,最近一月第一周开始之后的一段时间内。

春节一般往年的旺季有45天,但是现在可能基本上只有20天。

所以显得最近几天的数据动销情况,可能比去年同期还要好。

整体来讲,我们认为2023年在目前情况来看,说明整个消费的复苏已经非常明确。

具体的节奏,可能要分两拨。

第一拨就是疫情刚刚放开之后消费的恢复,到春节、到元宵节这一阶段。

这一阶段销量恢复非常明显,而且部分时间可能会超越去年同期,非常强劲,这是一个点。

第二阶段就是在春节之后。

因为春节之后,政策也好,经济也好,都是开工的观察时期,消费进入一个淡季。

到端午节、到中秋节,又会迎来一波新的消费的周期。

这个阶段,我们相信也会迎来很多企业数据的改善。

2023年可以说是叫困境反转的一年。从估值和业绩方面都是修复的一年。


食品饮料迎来整体修复 

但先后与强度有所区别


问:在恢复程度方面,您认为食品饮料行业的修复有望达到何种水平?哪些细分行业最值得期待?

董广阳:其实到目前为止,也不能算完全恢复。

我觉得恢复有两个方面。

第一,最大的是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可以展开来讲,就是商务性社交,以及年轻人的社交。

商务性社交是什么?

白酒为主,中高档白酒为主,这是少不了的一个环节。

年轻人社交需求面可能会更宽一点,比方说啤酒、预调酒,还有餐饮相关的休闲食品。大众化的一些餐饮会复苏比较快一点。

这两个板块,肯定是在放开过程中最先修复的。

其次,相关的其他板块,可能会逐步修复,一些比较正常、比较稳健的食品消费品。

总体来讲,我们认为2023年至少相比2022年是强劲的修复,能够回到2019年当然最好了,至少可以比照参考2019年的数据去做参照。


酒企扩产着眼 

未来5-10年


问:近年来白酒企业接连加码扩产能。比如去年包括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头部白酒企业密集抛出了扩产能的计划。您如何看待未来白酒企业的竞争格局?

董广阳:应该说扩产能,本身也说明这些企业对未来长远的信心。而且现在扩产的,基本上都是头部酒企。

总体来讲还是说明,头部酒企的中高档名酒在未来长期的市场里面是供不应求的。这是一个大的判断。

行业会不断进一步集中,五年、十年之后,全国行业可能就二三十家白酒企业占有绝大部分的市场。

这些企业如果不扩产,可能二三十年之后就不够用。

这是有可能的。

因为白酒是一个时间性的行业,需要长期的基酒,只有大量基酒才能够支撑未来比较好的销售。

所以现在扩产也是为了这个基础。

像十年前,其实也有一轮扩产,各家名酒都扩产,规划也都很大。

但它的规划后来遇到2012年底政策环境,那时候压力还挺大的。

但实际上最后,当时的扩产成为了2016年开始的这一轮企业的优势。

因为他们的基酒,成为一个品质优势。

像古井,当时如果没有扩产,前面几年的高增长都难以实现。

洋河如果当时没有扩产,他现在也不会说,我是全行业酿酒量的最大的,存酒量也最大的,他都不敢这么说。

所以这一轮扩产,也是为可能5年之后的一轮新的繁荣做好准备。

或者说不是行业繁荣,就是头部酒企进一步抢占市场做好准备。


啤酒在消费复苏后 

有望量价齐升


问:聊完白酒,我们再聊一下其他的品种。在大众品方面,您认为2023年能否迎来大年?您较为看好哪些细分领域的成长空间?

董广阳:从业绩基数上来讲,按理说2023年到2024年大众品板块应该是会迎来一个大年。

因为过去两年业绩受损非常严重,同步受到了需求和成本的影响,两方面挤压。

也就是过去两年在毛利率是下降的,费用率是上升的,而且收入端又下来了,规模效应是变差的。

所以今年如果疫情放松放开,人员流动起来,逻辑上来讲,加上去年底开始,油价也开始稳定、回落一点,包括包装在内的各种成本也是在回落的。

企业业绩是反转的一年。

实际上很多企业是在煎熬,压缩各种各样的费用和成本,把自己处于最收紧的生存状态。

一旦需求开始改善的时候,成本又开始回落的时候,它会有非常明显的规模效应会出来。

原来费用已经压到底部了,一旦需求端开始改善,收入端起来,费用还没起来,成本还下降了,那么毛利率上升,费用率下降,效果非常明显。

所以净利率会快速的回升。

当然我认为恢复的过程不只是一年,大概率很多企业会把这种高成长的业绩延续两年。

当然这里面要筛选。

相对来说,大家都知道像连锁餐饮这种相关的企业受损最大,连锁卤味类似相关的公司业绩弹性最强。

其次,就是一些偏B端供应商的业务,

比方一部分做中餐B端,西餐B端供应链业务的公司,他们会快速回升。

第三,一些像B端、C端都有的调味品,或者是餐饮供应链的。因为它C端相对还行,所以可能恢复的力度相对小一点。

最后就是可能纯C端的,偏居家硬消费的,疫情期间相对来说受损不大,弹性会比较小一点。

啤酒是一个特殊的板块。

为什么?

因为啤酒实际上在过去两年疫情期间,销量受到很大影响。

但是啤酒行业,它处于从2018年、2019年以来,一个非常强劲的升级的产业路径上。

结构升级带来每年均价的持续上涨。

均价它这一年能够涨到7-8个点,这在普通的大众品行业几乎平时是没法实现的。

因为正常大众品行业,它的价格是随着通胀而行的,

通胀往年一般都是2到3个点,也就是它可能三年才会涨7-8个点。

但是这两年啤酒处于持续升级的阶段,

结构升级推出更高端产品,你每年都可以看到它处于5-10个点的价格提升过程中。

这两年虽然销量受损,但是业绩并没有受损,反而是逆势带来比较好的增长,十几、二十个点的增长。

所以,它的业绩其实没有受太大影响。

但今年销量恢复之后,它销量加涨价格同步驱动,使得它今年增长速度还会加快。

我们认为在这个情况下,他们的市值、股价还会创新高。


成本端边际下行 

通过企业业绩逐季体现


问:如何看待食品饮料行业接下来成本端的压力?在2023年可能会有哪些边际变化?

董广阳:我认为总体来讲,成本边际应该是下行的,虽然不会下行特别猛烈,但是应该是边际下行。

因为过去两年石油价格上涨,包括海外的通胀,这些因素使得我们整个成本上升比较多。

但是从目前来看,海外也不存在一个持续通胀,美国的通胀数据也在回落,甚至有衰退的预期。

全球衰退预期的情况下面,很多的供应供需关系就会改变。

所以整体来讲,我们认为今年成本边际应该是逐步回落。

这个通过企业逐个季度会体现出来。

当然一季度甚至可能还不能完全体现,

因为它们都要提前采购很长时间,可能还是在高成本的计入报表,但是往后应该会不断体现出来。

后续来看,只要经济维持正常水平,我觉得他们的利润率改善还是都非常可观。


2023年食品饮料 

是一波波向上的行情


问:2023年在食品饮料板块投资中,最需要关注哪些不确定性因素?

董广阳:对于风险,总体来讲,我们基本不考虑估值的问题。

今年来看,估值也不会高到哪去,很难形成食品饮料大牛市的这种情形。

如果有风险,第一,就是中间的消费复苏过程被打断。

第一个方面还是疫情,新的疫情来了,

大家产生了新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可能会使行情受到阻碍和打断。

第二,可能因为现在市场预期非常之高。

马上国内经济进入上行周期。无论是经济也好,投资也好,各方面都会发力,我们消费就会快速改善。

但也有可能刺激力度也没有那么大的效果,或者,没有必要做这么大的刺激。

另外,海外的经济衰退也可能比较严重,对国内的出口也是一种影响,使得经济恢复的强度不如预期,也可能会打断短期内快速上涨的过程。

但总体来讲,我认为今年的行情应该还是一波一波的向上。

如果看清这个长期的走向,在每一步回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大胆去建仓。


乳制品龙头 

仍将继续改善利润率


问:乳制品行业之前除了疫情,还叠加了一些通胀,以及原奶等成本上涨的挑战,也挤压了他们的利润。随着政策预期的改善,您如何看待乳制品行业接下来的发展情况?

董广阳:乳制品行业应该分几个方面去说,应该说本身它其实是属于利润率回升阶段。

但是去年疫情这些因素的影响,确实是有点始料不及的,

包括它的酸奶这些品类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使得龙头公司有个别季度,出现业绩比较大的波动。

今年预计这些方面的业务会恢复。

另外一个,这两年出生人口是在持续减少,所以市场很担心龙头公司的奶粉业务也受到影响。

但总体来讲,我觉得奶粉业务经过了一两年的消化时期,业绩也调整过了,后续也是一个回升的状态。

包括人口的数量来看,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可能是人口出生最少的一年。

第三个,就是新的品类,像奶酪这些也还有空间。

但总体来讲,乳品行业你要让它高增长是不可能的。

渗透率已经比较高,基数已经比较高了。

其次,从品类迭代升级的角度来讲,

奶粉和奶酪这些产品开始高速增长了,这就是一个升级到后段的典型特征。

所以说,可能未来几年是一个稳健增长的状态,收入10个点左右稳健增长状态。

利润率我觉得未来几年还是会改善的,还是能带来两位数的利润成长。

估值,我认为应该处于合理的20-30倍左右的水平,

前段时间确实有点极端,最近正在修复之中。


预制菜的商业模式 

需进一步磨炼


问:接下来我们再聊一聊居家期间非常热的预制菜行业。随着线下消费的复苏,您如何看待预制菜企业接下来的业绩空间以及成长性?

董广阳:我认为预制菜行业应该现在处于发展初期,

2018年、2019年是整个餐饮工业化开始的一个起步阶段,餐饮供应链的标的被大家所熟知。

随着疫情的加速,加速了预制菜,以及方便速食产品的大幅度增长。

这两年大家去看线下的会员制商超也好,线上的电商也好,增长最快的就是方便速食产品。

而且预制菜这个概念其实在变化。

预制菜早期可能是一些熟食料理,

现在慢慢已经扩展到了很多的领域,从熟食料理到一些净菜,再到一些可以快速加工、简单加工,在家里10分钟左右就能够做出来的这种菜品。

所以这个行业,一方面是行业需求,消费习惯培养起来。

目前预制菜分成三类企业在投。

一类是偏速冻料理,速冻类的食品公司,往预制菜方向发展。

第二类就是农产品公司,看到预算菜发展,就往下游做。

第三类,调味品类型的公司,也在往预制菜方向发展。

应该说这三类公司都在齐头并进。

当然,还有一部分公司,是供应团餐的公司,也在大量的改造。

有些地方政府在大量划出土地,来搞预制菜产业园,如火如荼。

但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其实还是需要进一步磨练的。

因为这个行业需求非常大,市场非常大,但加工程度其实并没有太深的附加值,或者太高的壁垒,使得大家一拥而上。

所以能走出几个真正的全国性品牌,还是存在一些压力和疑问的。

可能只有少数公司具备这样的条件,要么已经具备全国性的网络,要么已经具备全国性的研发品牌优势的公司;

所以在标的上,还是要精挑细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