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收评:恒指涨0.49% ,煤炭股全天强势,内险股表现活跃

南下资金净流入30.25亿港元,大市成交额为1658亿港元

1月11日,港股三大指数午后回落明显,恒生科技指数转跌至0.25%,恒指、国指涨幅分别收窄至0.49%和0.65%,早盘三者再度刷新阶段新高。今日南下资金净流入30.25亿港元,大市成交额为1658亿港元。

盘面上,大型科技股涨跌参半,阿里巴巴、腾讯涨超3%,百度涨超2%,美团跌2.5%,小米跌2%;机构指澳煤对国内供需基本面影响较小,煤炭板块全天强势领涨,兖矿能源劲升超8%表现较佳;内险股继续活跃,手游股、汽车股、电信股、石油股、药品股普遍上涨。另一方面,电力股跌幅最大,近期强势的餐饮股表现低迷,海底捞跌近6%,濠赌股、乳制品股普跌。

具体来看:

科技股冲高回落,腾讯、阿里涨超3%,百度涨超2%,哔哩哔哩涨超1%,美团、小米跌超2%,京东、网易等跟跌。中金公司表示,所谓大时代,是指个体公司的主观努力退居次要地位,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或成为主导基本面的主要力量。互联网板块2023年的主旋律之一仍旧是宏观层面因素的修复。随着宏观因素的修复,对个体公司考察的重要性亦将日益凸显。

煤炭股全天强势,蒙古焦煤涨超10%,兖矿能源、中国秦发涨超8%,中煤能源、伊泰煤炭、中国神华等全线走高。消息面上,近期有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与部分电力和钢铁企业开会,讨论了恢复澳大利亚煤炭进口一事,大唐、华能、国能、宝武四家央企有望点对点进口澳煤,禁令可能最早于4月1日撤销。

医疗保健设备概念涨幅居前,启明医疗-B大涨超11%,堃博医疗-B、微创医疗涨超8%。瑞银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及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去年分别跌23%及26%,该行料归咎于多个因素。今年该行对国内医疗保健板块看法乐观,因行业政策可预测度更高、企业基本面改善,以及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谷底。同时预计今年创新及复苏将成两大主题,并指在生物科技、医疗科技、药店、医疗服务、CRO及疫苗板块蕴藏机遇。

内险股集体走强,中国太保涨超7%,新华保险、中国太平涨超4%,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涨超3%。华泰证券表示,过去十年在宏观环境压力增加和自身基本面恶化的双重压力下,内地寿险股估值震荡下行,在2022年触及了有史以来的低点。该行指,寿险H股投资者更关注利率变化和基本面变化。展望2023年,该行认为大部分内地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有望实现正增长,利率环境相对稳定,权益市场向好将有力支撑寿险股估值修复。

餐饮概念跌幅居前,海底捞、海伦司、九毛九、太平洋酒吧跌超5%,呷浦呷浦跌超4%,奈雪的茶、谭仔国际等跟跌。昨天市场出现看空消费的“小作文”,有机构称,消费板块涨幅已经巨大,行业基本面尚难完全修复,外资买入可能放缓,龙头股估值普遍到位,建议逐步兑现消费股,更多关注估值尚在五年低位的大金融板块以及科技制造业的结构性机会。

半导体概念走低,上海复旦大跌超11%,中电华大科技、脑洞科技跌超5%,瑞鑫国际集团跌超3%,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等跟跌。招商证券指出,当前半导体需求仍然呈现结构分化趋势,以手机/PC 为代表的消费类需求仍显疲弱,汽车/光伏等细分需求是相对亮点。半导体行业尤其是消费类仍面临较大去库压力,半导体景气度边际变弱趋势逐步向上游设备和零部件传导,2023年中半导体产业链库存有望去化完成,建议持续关注需求和库存边际变化,静待行业景气拐点,并把握板块投资的提前布局时机。

今日,南下资金净流入30.25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入7.25亿港元,港股通(深)净流入23亿港元。

展望后市,中信证券表示,随着海外投资者对国内政策预期的逐步扭转,外资在2023年有望持续回流港股。展望2023年,国内防疫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叠加地产信用风险的逐步化解将共同带动经济基本面预期逐步企稳,改善港股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衰退预期交易后,二季度起港股料将进入估值抬升阶段,随着下半年国内经济复苏提速,料港股更将迎来估值和业绩的双重修复。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