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诞生120年,女性得主8人,而你只认识一位……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吴晓波,作者:巴九灵

勇夺诺贝儿化学奖的女性,用4年追平了过去100年

为了拿到诺奖,她们需要突破更多阻碍。

 人物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里,一位“酷姐”格外瞩目,她是卡罗琳·贝尔托西。她毕业于哈佛大学,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她热爱音乐,在读书期间曾经是乐队里的最强键盘手,乐队还曾经拿下了常青藤高校联盟的摇滚乐队比赛第一名。她同样也热爱科学,是第8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

又一个女性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出现令人激动,但这并不代表科学界对女性科学家的偏见已经完全消失。

诺贝尔化学奖,说是诺奖“嫡子”也不为过。因为诺奖的发起人是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他在1895年设立遗嘱,于1901年开始颁发奖项,起初诺贝尔奖包含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5大奖项,在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又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被诟病为“男人奖”,顾名思义,得奖的男性比例太高,女性太低。最低的是物理学奖,迄今为止只有4名女性获奖,占比1.8%;其次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占比2.2%,第三是诺贝尔化学奖,占比4.2%。作为诺贝尔奖嫡子的化学奖,女性人数不断增加,自然更具代表意义。

2020年的诺贝尔奖被看做是女性的丰收之年,那一年两名女性包揽了化学奖。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道德纳,因为基因编辑的相关研究获奖。沙尔庞捷说:“作为获此殊荣的女科学家,我希望能对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年轻女性传递信息,女性能在科学界有所作为并获诺奖。”

这样的鼓励并不突兀。从与诺奖有关的女性身上,小巴发现女性想获得诺奖,至少要比男性多迈过三道坎。


第一:研究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是居里夫人。当诺贝尔1895年立下遗嘱并设立诺贝尔奖时,女性的地位远低于男性。在德国,妇女还不被允许上大学;在瑞典,1921年女性才有投票竞选公职的权利。

居里夫人在高中毕业后就因为家境贫寒辍学,做了6年的家庭教师才去巴黎求学。居里夫人尚属幸运,遇到了能和他一起搞研究的丈夫皮埃尔。当时的女性不允许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报告,只有皮埃尔能代为论述。

在皮埃尔的坚持下,居里夫人才有机会和他共同获得了第一次诺奖。

而一些女性并没有这么幸运,她们终身被困在女性身份里,无法正常开展研究。

被爱因斯坦称为“德国居里夫人”的迈特纳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奥地利的高中拒绝女性学生,迈特纳在私人学校苦读最终考上了大学。

直至她成为奥地利的第一名女博士之后,迈特纳依然不能摆脱歧视。德国的柏林皇家威廉研究院不允许女性担任高等职位,她只能一开始做没有薪水的助理,和化学家奥托·哈恩一起研究。

迈特纳在核裂变方面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她的名字却无法出现在论文上。在1944年,哈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而迈特纳却因为性别、职位等原因无缘诺奖。她曾经不无哀伤地感叹,做女人几乎是犯罪。


第二:提名


诺贝尔奖的提名名单,至今遵循保密50年的规定,只有早期的数据可考。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研究员克洛弗德曾经研究过提名中的性别比例,截至1949年,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5000名候选人中只有50名女性。

关于女性科学家太少的微妙的争议一直存在,而在诺奖的评选委员会中,女性也并不多,不足男性的三分之一。

诺贝尔奖委员会任职者的男女比例情况

诺贝尔奖委员会无意去平衡性别上的不均,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席托尔斯·汉斯·汉松在2021年表示,不会用配额的方式来刻意提高某类人的比例:

“说到底,我们要把奖颁给那些最值得的人,那些做出最重要贡献的人,而不是因为任何人的性别或种族。”诺奖的平等却意外加重了女性获奖的难度。


第三:社会期待


第三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是英国科学家霍奇金,她在1964年因为确定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构获奖。这个成就有多重要?人们能合成维生素B12、青霉素,都得仰仗祖师奶霍金奇。

获奖之后,当时的报纸对她的赞誉却令人啼笑皆非,称赞她是贤妻良母:“她做饭、打扫卫生、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似乎还是排在能做家务之后的荣誉。

居里夫人在皮埃尔过世之后,受到了不少来自同行的奚落,他们认为居里夫人一定只是皮埃尔的助手,直到皮埃尔过世五年,她才用诺贝尔化学奖证明了自己的研究能力。

大约从2018年开始,瑞典皇家科学院有意提高女性科学家的提名数,要求各个委员会奖女性的提名数翻倍,但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汉森估计,提名中女性的比例翻倍后才只有25%。

但事情仍然因为这些努力展现自己科研实力的女性,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前4位诺贝尔化学奖的女得主,经历了100年的跨度,但短短4年时间,就出现了4名新的获奖者。这与女性正在接受更良好的教育,受到更多尊重,以及诺贝尔奖在提名期增加女性比例都密不可分。

正如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得主卡罗琳·贝尔托西所说,我们现在只有8个人,但我坚信,这肯定是一条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路。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