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业绩反映资本市场波动,华兴资本(1911.HK)下半年更具确定性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华兴资本身上充足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或许更值得关注。

在疫情以及全球地缘局势影响下上半年全球股市遭受不同程度冲击国内经济增长承压、A两地股市情绪较为谨慎如今仍处于修复阶段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偏弱的背景下相关金融公司的业绩不可避免地遭受影响。 

“黑天鹅”与“灰犀牛”交替出现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承压 

继光大控股、交银国际发布盈警后,8月16日,华兴资本控股(下称“华兴资本”)也发布了2022上半年业绩预告,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54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 

对此次业绩造成影响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专注赋能中国创新经济的领先金融机构,华兴资本的各项业务推进与中国新经济公司的发展和上市节奏密切相关。但整个上半年,港美股市场表现低迷,2022年上半年新经济首次公开发售发行规模相比2021年同期大幅降低。以港股为例,上半年新股上市量骤降9成,创下近年来新低,公司的承销收入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二级市场的震荡也传导到了华兴资本的投资业务上,拉低了该板块表现。 

同时,在境内的证券业务上,华兴证券的自营投资和科创板IPO承销项目,也遭受A股市场负面拖累,没能实现正投资收益。叠加投行业务收入慢于预期,创新券商经纪业务的持续投入,导致上半年公司以净亏损收尾。 

事实上,在俄乌冲突和西方制裁的“黑天鹅”事件,以及疫情“灰犀牛”的持续负面影响下,不少上市公司都遭受了较大的业绩压力,与国内其他可比中小盘港股金融公司相较华兴资本的投资回撤表现已经相当克制显示出了更强的风控能力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光大控股上半年预亏26亿港元-28亿港元,而去年同期该公司还录得18.1亿港元的盈利。但这并不是个案,交银国际、海通国际也纷纷由去年同期的盈利状态跌入亏损漩涡,两家公司预期上半年亏损分别在16.5-17.5亿港元、16.5–17亿港元。 

锚定中国新经济赛道,carry实质性释放增添发展确定性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华兴资本身上充足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或许更值得关注。 

一方面,华兴资本专注新经济的硬核增长逻辑并没有发生改变。无论是传统服务和消费行业的现代化升级,还是产业向互联网、数字经济转型,亦或者是以“碳中和”为核心的能源革命驱动,中国的新经济具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和趋势导向,2016-2021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在GDP中的占比由15.3%提升至17.25%,新经济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投资机遇毋庸置疑,即便在较短周期内表现欠佳,但长期成长具备更强的稳定性。 

华兴资本看好中国、看好中国新经济的战略定力意味着其将是长期趋势的把握者在赋能中国创新经济的过程中也将充分享受时代红利同步获得可观的持续成长 

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布局投资管理、投资银行、华兴证券等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生态的多元化公司,华兴的各条业务主线间的互补协同效应显著,可驱动更多的变现机会,这支撑其在市场反复调整和冲击的上半年,环比2021下半年实现大幅的亏损收窄,下行风险充分释放,公司各项业务也渐次进入筑底上扬阶段。 

较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在疫情扰动和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影响下,华兴基金的收费资管规模持续增加,上半年公司顺利完成第四期人民币基金30亿元首次关账,将为公司带来新的管理费收入。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计未实现carry收入达到45.3亿元,其中一半以上的carry由一二期基金(2013-2015年募集)贡献,目前这批基金已进入退出期,加上2021年完成的三期基金投资,公司carry将开始实质性释放和如表,为下半年和未来业绩奠定坚实基础,增添更多可持续发展的确定性。 

华兴资本方面也表示,2022年市场形势依然严峻,公司将继续稳步发展资管业务,持续增加产生管理费的资产管理规模。不断巩固客户关系,进一步向科技、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新增长领域转型。同时,优化经营和成本结构,保持公司稳健运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