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策略:二次上市公司何时能被纳入港股通及 9 月港股通调整展望

本文来自: 宇观策略,作者:光大策略研究团队

港股通新一轮调整会纳入哪些公司?

要点

港股通概览和规则概述

港股通名单定期进行调整。根据规则,除了需要对被实施风险警示、退市整理和暂停交易的A+H股中的H股进行临时调整外,港股通主要随着恒生综合大型、中型和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的调整而调整,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恒生综合指数的调整规则来预测港股通的变化。

9月份潜在的港股通纳入名单

我们筛选出港股通今年9月潜在的纳入名单为:中国华融、海昌海洋公园、渤海银行、海螺环保、亚信科技、创新奇智、云康集团、汇通达网络、信利国际、IDG能源投资、361度、瑞尔集团、快狗打车、香港航天科技、大唐新能源、圣诺医药-B、港龙中国地产、创梦天地、新特能源。另外同股不同权的公司预计纳入时间会有不同。我们预计贝壳-W于12月12日前后被纳入港股通。

2022年9月潜在的港股通剔除名单

港股通9月可能的剔除名单:云音乐、金科服务、正商实业、先声药业、京信通信、绿地香港、和铂医药-B、朝云集团、中国动向、嘉和生物-B、天立国际控股、建业地产、久泰邦达能源、易居企业控股、华夏视听教育、药明巨诺-B

港股二次上市公司距离被纳入港股通还有多远?

双重上市需要同时满足两地对上市公司的各项管理要求,整体要求更严格。其优势是能被纳入港股通,且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受政治因素影响而被迫从美国交易所退市的风险。若企业选择在香港作双重主要上市,其须遵守的规则应与在香港次公开发行股份的公司保持一致。

1、若不含有同股不同权架构,在转为双重主要上市公司当日即能被调入到港股通

当中。参考再鼎医药的例子,2022年6月27日再鼎医药(9688.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完成由第二上市向双重主要上市的转换,同日就被调入港股通中。

2、若含有同股不同权架构,只要已经在港交所上市超过6个月+20个工作日,在转为双重主要上市公司当日也可被调入到港股通当中。2019年10月18日,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同时发布港股通业务实施办法,允许将具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纳入到港股通中。2019年10月24日深圳交易所和上海交易所同时将回归港股一年多的小米集团-W和美团-W纳入深港通和港股通之中。因此像阿里巴巴-SW,哔哩哔哩-SW这样已经在港股上市超过7个月的同股不同权公司,单纯从规则上来说,在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公司后短期内也能被纳入到港股通中。

市场观点与行业配置

当前国内经济仍面临一定压力,不过短期港股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得到修复。7月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因而未来或不会有更多强力的增量政策出台。但7月断贷风波影响下港股持续回调,已反映了市场对于国内经济同比增速承压的预期。未来随着复工复产继续推进叠加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短期港股市风险偏好有望得到修复。

风险分析:本文的计算方法或与恒生公司的实际计算方法有差异,恒生公司的规则变化、内地交易所的规则变动等或导致我们预测的纳入标的与实际有差异。


01

港股通新一轮调整会纳入哪些公司?


1.1、港股通概览和规则概述

港股通名单的构成是恒生综指大型及中型股、成分股调整日期前 12 个月平均流通市值超过 50 亿港元的小型股、非 ST 的含 A 股的 H 股,以及满足要求的同股不同权 W 股。其中需要剔除 REITs、外国公司、SS 合订证券和二次上市的证券。除了需要对被实施风险警示、退市整理和暂停交易的 A+H 股中的 H 股进行临时调整外,港股通主要随着恒生综合大型、中型和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的调整而调整,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恒生综合指数的调整规则。

1.2、2022 年 9 月潜在的港股通纳入名单及部分同股不同权公司的纳入时间预测

我们通过以下步骤来筛选港股通的潜在纳入名单:

1、确定恒生综指选取范围,即剔除投资型公司后当前所有的港股主板上市公司。

2、筛选出恒生综指选择范围中累计市值覆盖率在前 94%之中的证券。

3、剔除掉已在现有港股通名单的证券。

4、参考证券与期货监管委员会网站,剔除掉股权过于集中的证券。

5、剔除掉外国公司、SS 合订证券和 REITs。

6、筛选出流动性符合要求的证券:由于缺少港交所的自由流通市值因子,此处选择 wind 月平均换手率(基于自由流通股本)作为替代指标,若无数据则以月平均换手率(基于已发行股本)作为替代指标。

经过上述步骤,我们筛选出港股通 9 月潜在的纳入名单为:云康集团、圣诺医药-B、瑞尔集团、港龙中国地产、大唐新能源、新特能源、海螺环保、IDG 能源投资、渤海银行、中国华融、信利国际、快狗打车、香港航天科技、汇通达网络、亚信科技、创新奇智、创梦天地、海昌海洋公园、361 度。另外同股不同权的公司预计纳入时间会有不同。我们预计贝壳-W 于 12 月 12 日前后被纳入港股

1.3、2022年9月潜在的港股通剔除名单

我们通过以下步骤来筛选港股通剔除名单,在原有港股通的名单中:

1、不满足流动性要求:筛选出不满足流动性测试的证券,由于缺少港交所的自由流通市值因子,此处选择wind月平均换手率(基于自由流通股本)作为替代指标,若无数据则以月平均换手率(基于已发行股本)作为替代指标。

2、不满足市值要求:深股通需要把不满足市值要求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调出。因此将市值未达到50亿港元或当前恒生综合指数中累计市值覆盖率在96%以后的标的剔除。值得注意的是,此处市值指的是采用恒生公司计算方法计算的市值,即每月月底的发行股数乘以股价。

3、在不符合要求的证券名单中删除含A股的H股。

最终得出港股通9月可能的剔除名单包括:云音乐、金科服务、正商实业、先声药业、京信通信、绿地香港、和铂医药-B、朝云集团、中国动向、嘉和生物-B、天立国际控股、建业地产、久泰邦达能源、易居企业控股、华夏视听教育、药明巨诺-B。

由于深港通名单一般为实时调整,而沪港通通常按月调整,因此,调整的时间差可能造成沪港通和深港通在除恒生小市值股以外的证券上具有暂时差别。

1.4、港股二次上市公司距离被纳入港股通还有多远?

目前二次上市公司被纳入港股通尚有待规则进一步明确,一个可能的路径是转化为双重上市公司。双重上市,是指两个资本市场均为第一上市地。因此双重上市需要同时满足两地对上市公司的各项管理要求,整体要求更严格。双重上市的优势是能被纳入港股通从而吸引 A 股投资者,提升流动性,且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受政治因素影响而被迫从美国市场退市的风险。若企业选择在香港作双重主要上市,其须遵守的规则应与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的公司保持一致。根据2018 年联交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和 2021 年发布的《针对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的改革刊发咨询总结》,当前大中华区及海外公司在港双重上市详细规定如下:

对于部分已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公司如申请转为双重上市,当前联交所共界定了三种情况并分别给出了相关指引:

1、从海外主交易所摘牌:若发行人从海外主要上市市场摘牌。

1)将自动获得12个月宽限期转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写财务报表(因此发行人最迟可在除牌满一周年后刊发首份财务报表(年报或中报或季度(仅适用于 GEM 发行人))时转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2)对于非自愿从海外交易所除牌的发行人,发行人在向主要发行过渡时期持续交易,并自除牌通知当日起计三年内获豁免符合适用的《上市规则》条文(例如年度审阅披露内容、关联交易的金额上限)。

3)若海外发行人预计难以遵守特定的适用《上市规则》条文(例如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以符合除牌时间表),则联交所只要认为合理,可就个别情况给予宽限期,豁免发行人遵守特定的《上市规则》条文。联交所有权利要求发行人的股份简称加上特定股份标记「TP」,以识别发行人是过渡安排下的主要上市发行人。

2、大部分交易转到香港将自动获主上市地位:若发行人在香港上市后的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内,在港交所交易的成交金额香港股份占全球成交量达55%或以上,将被港交所视为其上市股份交易大部分永久转移到香港,发行人将被视为双重主要上市发行人并给予1年宽限期以适配港股市场《上市规则》中对首次发行股票公司的要求。

3、发行人自愿将二次上市转为主要上市而成为双重主要上市发行人:所有自动豁免将不再适用,港交所一般也不会就全面遵守《上市规则》条文给予宽限期。

从再鼎医药的例子中来看,若二次上市公司通过自愿申请转为双重上市公司,则需要完成对公司结构和会计准则的修改。2022627日,生物制药公司再鼎医药自愿将其于香港联交所的第二上市地位转换为于香港联交所的双重主要上市。因其属于自愿转换,而非自动获得,因而对上市成交金额区域占比不做要求,但须在申请时完成对不同投票权、可变利益实体结构、会计准则等公司内部章程的修改以适应港股《上市规则》中有关首次发行股票公司的要求。

根据2022年新规,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哔哩哔哩、百度等一系列大型互联网公司如满足下列要求,可直接申请在港交所进行双重主要上市:

1、符合联交所新规下首次在港发行股票公司的相关市值、盈利能力等资格要求。如选择被动认定,需满足在港上市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内,在联交所的成交金额香港股份占全球成交量的55%或以上,且在随后一年内完成对组织章程、会计准则、不同投票权结构、可变利益实体结构的调整;

2、如自愿向联交所申请地位变更,须在申请时完成内部章程及结构调整。

未来,如果这些公司能完成对内部章程结构的调整,同时通过主动申请或被动认定转化为双重上市公司,即可获得进入港股通的机会。为了获得较为宽松的监管环境和优惠政策,目前大部分中概股企业通过二次上市进入港股市场。如今这些公司没有主动申请上市地位变更,可能的原因是较高的合规转换成本和后续更严格的监管环境。

退市风险下推动部分二次上市的港股自愿申请转为双重主要上市公司。310日,由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根据HFCAA法案[1],将中概股中大量公司纳入了预定摘牌的暂定清单,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在两年后可能不得不从美股退市。而目前来说,情况并未出现好转,所以很多公司为了避免两年后被迫退市,将自愿从二次上市转为双重主要上市。726日上午,阿里巴巴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授权公司管理层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从第二上市转为双重主要上市,预计将于202212月底生效。与此同时,早在今年316日,哔哩哔哩也申请了由第二上市转为双重主要上市,预计今年10月将会完成。

相关二次上市公司转为双重主要上市公司后,多久会被纳入到港股通中?

1若不含有同股不同权架构,在转为双重主要上市公司当日即能被调入到港股通当中。参考再鼎医药的例子,2022627日再鼎医药(9688.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完成由第二上市向双重主要上市的转换,同日就被调入港股通中。

2、若含有同股不同权架构,只要已经在港交所上市超过6个月+20个工作日,在转为双重主要上市公司当日也可被调入到港股通当中。2019年10月18日,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同时发布港股通业务实施办法(2019年修订) ,允许将具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纳入到港股通中,同时明确了首次纳入的标准。2019年10月24日深圳交易所和上海交易所同时将回归港股一年多的小米集团-W和美团-W纳入深港通和港股通之中。因此像阿里巴巴-SW,哔哩哔哩-SW这样已经在港股上市超过7个月的同股不同权公司,单纯从规则上来说,在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公司后短期内也能被纳入到港股通中。

3完成向双重主要上市公司的转换过后,美国中概股的存托凭证仍然能与港股进行相互转换。参考小鹏汽车-W和理想汽车-W,公司在港股进行双重上市之后,美国存托凭证仍然能与港股相互转换。

1.5、市场观点与行业配置

当前国内经济仍面临一定压力。一方面,经济从疫情冲击的谷底修复或已接近尾声,当前缺乏进一步上行的动力,出口增速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房地产行业的修复尚需时间,消费需求仍然偏弱,基建的发力或很难推动经济显著好转;另外一方面,短期内或不会有强力政策出台,近期李克强总理也曾表态,“不会为了过高增长目标而出台超大规模刺激措施、超发货币、预支未来”,7月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因而未来或不会有更多强力的增量政策出台。

不过短期港股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得到修复。7月随着北京、上海等地的疫情得到控制,线下消费场景逐渐恢复;同时各地自718日起密集发放新一轮消费券,居民消费热情得以提升,促进消费加快复苏。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 万亿元、同比上升3.1%7月断贷风波影响下港股持续回调,已反映了市场对于国内经济同比增速承压的预期。未来随着复工复产继续推进叠加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短期港股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得到修复。

政策利好市场预期回暖,互联网板块估值有望持续修复。中共中央政治局728日召开会议,关于平台经济,会议再次强调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并首次提出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 “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是“支持性具体措施”更加清晰且鲜明的表述,监管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态度更加强烈。[1]阿里巴巴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的云上数字经济新业态逐渐成形,业务研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同时阿里巴巴现已在港股申请双重上市,资金面有望拓展;腾讯在核心技术上持续开源合作,目前已开源超过160个项目,有望推动行业发展。政策导向上,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大会召开,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相关多项政策与概念提出,未来整体行业发展有望取得突破。

汽车行业维持高景气度,汽车电子有望持续受益。当前国内光伏及新能源汽车板块持续扩张。广汽集团发布的6月产销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68万辆,同比增长190.17%;销量达2.67万辆,同比增长172.6%[2]汽车电子下游需求旺盛,而国产汽车芯片厂商中高端逐步实现量产突破,2022年下半年高涨的需求有望拉动汽车电子等芯片细分板块继续走强。

总结来看,港股行业配置方面建议关注:1)平台经济政策持续回暖下估值较低具有配置性价比优势的互联网科技股。2)景气度较高,需求有提升的汽车电子。3)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建筑建材以及估值性价比优势明显的物业管理公司。


02、市场表现与核心数据


2.1、市场表现回顾

2.2、资金与流动性概览

2.3、板块盈利与估值


03、 未来一周须知



04

风险分析


1、本文的计算方法或与恒生公司的实际计算方法有差异;2、恒生公司的规则变化;3、内地交易所的规则变动等或导致我们预测的纳入标的与实际有差异。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