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不切实际的“布雷顿森林体系3.0”

本文来自:中国外汇,作者:沈建光

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推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货币体系发展,四个方面是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

要点

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没有捷径,关键仍然在于推进资本项开放、大幅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市场化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

近年来,全球宏观治理模式发生深刻变化,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新冠肺炎疫情后欧美发达国家广泛实践现代货币理论(MMT)政策,均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造成影响,使得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有上升趋势。在上述背景之下,叠加俄乌冲突后欧美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有投行分析人员提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3.0”的构想,认为以美元为代表的“内部货币”(Inside Money)为信用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正在塌陷,将被以黄金和大宗商品为代表的“外部货币”(Outside Money)支撑的物本位替代,并提出人民币可钉住原油等一篮子大宗商品,其他货币钉住人民币。笔者认为,这一构想不仅脱离现实,而且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

首先,“布雷顿森林体系3.0”是向实物本位制的倒退。“布雷顿森林体系1.0”诞生于二战后,实行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余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质是以黄金为锚的实物本位制。其一大缺陷是对货币供应量的限制,难以匹配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最终成为体系解体的重要原因。与之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3.0”版本以大宗商品为锚,本质上并无区别,同样会限制货币供应、引发严重通货紧缩。

其次,人民币挂钩大宗商品,将严重破坏币值稳定机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金融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文中提到,维持币值稳定对成功经济体十分必要。原油等大宗商品受经济周期、风险偏好、人为操纵等影响,价格常年剧烈波动,稳定性、稀缺性均远逊于黄金,难以为人民币币值稳定提供底层保障。

最后,在目前国际信用货币体系下,美元的主导地位仍然牢固。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又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主要依靠政府信用支撑货币发行,尤其是美国政府的背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美元计价外汇储备为7.087万亿美元,全球份额为58.81%。信用货币打破了实物货币对货币供应的限制,有利于货币总量与经济增长相匹配。而当前美元仍是国际货币体系最大的“锚”,人民币通过大宗商品锚定就能取代的看法过于简单化。

上述分析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3.0”并不切合实际。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在逆全球化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人民币币值保持了基本稳定,为下一步人民币加强储备货币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认为,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推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货币体系发展,以下四个方面是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是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使人民币成为真正的“硬通货”。持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稳定国际国内投资者预期,推升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双向流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二是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大力发展中国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国内自贸区建设,在“一带一路”项目融资、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等方面坚持本币优先,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推动主权货币结算、双边货币互换,开展相关制度设计。加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力度,有序扩大和丰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资金规模和资产种类,完善人民币国际循环机制。

三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建设有深度和广度的市场化金融市场,加快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完成权益类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改革。

四是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和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体制。持续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和基准利率体系,打造反映流动性偏好与风险溢价的收益率曲线。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