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股开始大反攻?

保持谨慎

今天的深圳,没有迎来预期中的史诗级暴雨,却迎来了创业板的大爆发。

股指盘中暴拉超过5%,一扫之前的下跌阴霾。

指数的大涨,离不开一众成分股的贡献,最大的权重宁德时代大涨超过8%,同时,其他的新能源股票、生物医药股票、半导体股票也出现大幅反弹。

今日的成长股暴动,到底能不能持续?未来又会如何演化?


01

因何事暴涨?


作为此前出现暴雷的板块,今天新能源的集体暴走,消息面上流传一个重磅利好: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补贴政策会往后延续一年,对燃油车置换新能源汽车也提供补贴,新能源汽车下乡也有被提及。

这对于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可谓及时雨,因为刚公布的4月份汽车总体销量出现了近50%的跌幅,燃油车就不说了,但一向被视为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售也出现环比增速下滑,几位新势力的销量同样下跌较快。汽车工业是最重要的制造业之一,上下游绑定了很多产业、产值、就业、税收,是GDP最重要的成分行业之一,同时也是居民消费的重要一环,几乎属于“而不”的行业。

对于消费型行业来说,没有什么比直接刺激销量更有效的了,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也多次提及消费对于宏观经济的重要性,而面对现在消费不振的现实,预期国家出于稳增长、保就业的需要,在刺激消费的政策推出上仍然有值得期待的地方,不仅新能源汽车,其他的消费行业也一样。

除了具体的行业刺激消息,宏观上也出现了不少缓和,美国媒体释出总统拜登为应对通胀有可能取消部分特朗普制定的对华加征关税,若最终成事,将有效刺激中国的对美出口,缓解出口增速下滑对中国经济的压力。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此前急剧下滑之后,也出现了企稳的迹象。

另外,一个令国民欣慰的数据,是上海疫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人数继续下降,使大家看到抗疫胜利的曙光。

外围示好、国内疫情趋缓、行业刺激政策的预期,使得今天的创业板、成长股出现久违的暴动。

当然,如果还要加上一点,那就是此前经历太大的下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美股因为加息政策而连日大跌的影响,尤其是港股、隔夜美股终于有了止跌的迹象,所以今天的成长板块出现暴力反弹,也就顺理成章。


02

生物医药迎来重磅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除了新能源、半导体板块,生物医药板块也出现了大反弹,A股、港股都如此,此前跌足一年的创新药、CXO、医疗器械,都出现上涨,而且涨幅还相当大。

除了上面提到的市场因素,生物医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对于其他行业,这类规划文件或许只是官方语言,但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来说,这个规划文件就异常值得关注,因为这个行业在过去一年,下跌幅度实在太大,至暗时刻也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至今股价仍然跌跌不休,看不到出路。

稍微拉长一点时间,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经过了出生、高光、疯狂,再到坠落,也不过五六年的时间,套用以前的习惯用语,我们是用五六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只是放在现在,不知道是应该自豪还是应该有别的心情。

不管怎样,这么大的一个规划性文件,对一个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重磅文件,到底藏着怎么样的投资机会。

规划文件提到,“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展望2035年,按照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我国生物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国际前列,基本形成技术水平领先、产业实力雄厚、融合应用广泛、资源保障有力、安全风险可控、制度体系完备的发展新局面。

这个似乎只是一贯的官方用语,尚且看不出什么来,但值得注意的地方,还有一个,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开展生物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力量补齐底层技术、关键部件、共性基础技术和材料、基础软硬件等发展短板,加强供需协同,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如果深入体会一下这句话,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生物医药产业一个总的指导思想,那就是要求企业往国家所需要的基础研发和创新进发。

其实,国家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医药负担一向被称为居民支出的“三座大山”,过去多年的市场化,使得整个行业都出现了很多乱象,各种利益绑定、勾结、唯利是图,最终的成本都落在了老百姓身上,医疗支出又属于刚需中的刚需,所以在这些年雷厉风行地进行各种医药控费、降费,虽然给不少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的生意造成负面影响,但是收获的是整体社会的福祉,是整体国民都能享受的价值。

对于创新药的发展,国家也是非常的支持,从放开审批、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到上市融资通道,可以说能够给予的基本都给了。不过,从结果上看,还是显得参差不齐,虽然几家大的生物药企,而且也做出了全球最热门的创新药,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纯粹资本助推,没有实质成果的公司,所以去年7月份,国家收紧了创新药的审批,生物药企的股价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启下跌模式,到现在仍然如此。

这其实就是一种倒逼,和互联网反垄断类似,目的并非要这个行业消亡,而是要引向一个能够兼顾国家、社会、国民和企业利益的发展方向。说白了,就是作为技术领域,如果心里头只想着通过简单的商业模式创新,做一些表面文章,然后去和小商小贩抢生意,那这种生意既不是国家鼓励,也不受国家待见。

对于企业而言,要么攻坚克难,要么归于平淡,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03

底层逻辑


当然,不管是医药还是其他的技术领域,社会价值、国家利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始终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做基础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从成本的角度看,是一条困难的路子,美国的模式就是用资本+市场的方式引导,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纯粹交给资本和市场,收效不见得好,而资本+市场+政府或许更适合中国。

从规划文件中,我们还看到两个制度安排--“揭榜挂帅”、“赛马”,这并非新词,在近年来的政府科技攻关中经常提及,这种制度也被外媒评价为当年的原子弹攻关制度的延伸,目的就是为了在国家重大紧迫的科技项目能够快速实现突破,以解决近年频繁出现的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

现在,这种做法从芯片、软件等IT产业延伸至生物医药产业,有两点预示很重要。

第一,不要怀疑国家对重大技术突围的决心;

第二,企业若是和国家提倡的发展方向一致,大概率会获得不少政策上、资金上、人才上、技术上的扶持,但如果不是,那就会是另外一番风景。

从这个角度上看生物药企的前景,其实非常明朗,谁的研发实力足够硬,谁在研发路上走得最坚决,大概率就是未来的赢家,尽管现在的日子过得艰难,这点也非常切合生物医药行业的特征。

可以预见的是,按照“揭榜挂帅”、“赛马”制度,那些研发实力羸弱的生物药企,在未来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

至于国家提倡的生物科技发展方向,规划文件也有提及,如:

1、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推动以单分子测序为标志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基因测序效率、降低测序成本,加强微流控、高灵敏等生物检测技术研发;

2、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突破生物制造菌种计算设计、高通量筛选、高效表达、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有序推动在新药开发、疾病治疗、农业生产、物质合成、环境保护、能源供应和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应用;

3、发展基因诊疗、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强化产学研用协同联动,加快相关技术产品转化和临床应用,推动形成再生医学和精准医学治疗新模式;

4、部署开展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作用机制及针灸作用原理研究;

5、鼓励发展生物计算、脱氧核糖核酸(DNA)存储等新技术

6、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开发多联多价疫苗,发展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治疗性疫苗,提高重大烈性传染病应对能力。


04

成长股的后市如何看?


最近的市场,炒作风格主要是消息面,成长股尤其明显,加息利空袭来,大跌一波,有个刺激政策,随即大涨一波,波动很大,节奏也很快。

对于成长股后市如何演绎,大方向上,中长期还得看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短期仍然是消息面。至于具体的板块和个股,就会出现分化。

从宏观上看,由于经济增长仍然受制于各种外围和内在的压力,短期内还看不到反转的趋势,所以成长股未来业绩的预期仍然很难像去年那么乐观,表现到股价走势上,涨涨跌跌仍然会是常态,跟随消息面的炒作仍然会是主流。

具体到板块上,对于成长确定性比较高的方向,例如新能源,可以看高一线,因为这些板块所面对的地缘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相对低,而增长空间又是最广阔的,当然,如果美国那边针对中国的新能源行业实施制裁,那就要另当别论了;对于半导体、生物医药方面,同样是成长空间大,但因为面对的地缘政治和政策风险相对要大一些,所以股价有上涨的动力,但是也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甚至黑天鹅,需要注意风险和仓位控制。

总的一句话,如果提前埋伏,吃到消息面炒作的红利,股价爆拉的时候,趁机获利了结,是不错的选择。而没有提前埋伏的,切忌盲目追高,这样做等于将自己置于风险中,除非打算做长期股东。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