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政治局会议点评:重拾信心的第一步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君宏观董琦,作者:国君宏观董琦团队

稳增长的三板斧体现在基建、地产与平台经济

本次会议有三个重要意义,坚定信心、明确复杂环境下的目标优先级、界定稳增长方向与执行督促。在基建、地产、平台经济三个领域的信号释放,是当前市场重拾信心的第一步。稳增长两波走,我们正走入第二波升温期,重拾信心的第一步迈出后,关注政策响应速度与落地力度。

摘要

1. 会议对于当前经济环境的定调非常谨慎,对于后续不确定性的担忧提升。对国内面临的增长挑战、就业压力以及通胀风险都做出了明确指向,并且表态“努力实现全年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是推动政策升温的大背景。

2. 防疫形势,“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与“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做平衡。但在本轮疫情的特性下,动态清零依然是首位原则,这是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根本保障,而做进一步局部优化和统筹考虑是伴随疫情形势变化的弹性空间。没有修复前提,就没有弹性空间。面对防疫冲击,保物流、保产业链供应链是衍生出来的首要任务。

3. 稳增长的三板斧体现在基建、地产与平台经济。

(1)稳增长大方向依然是投资发力为主,特别是基建领域。通稿中有关全力、全面的表述,全部集中在基建投资领域。叠加近期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表态,基建投资在长短期意义都获得显著提升。稳增长第一板斧——基建投资的空间和持续性面临提升;

(2)对于房地产,后续房企现金流压力和债务风险显著减小,因城施策角度的政策趋松会进入到新的加速期。对于地产政策我们持积极态度,但对于基本面运行我们认为仍需观察,稳增长第二板斧——地产今年更多是一个要兜住底的状态;

(3)对于平台经济,会议从大方向上明确了定位,后续会在监管的大背景上,做部分领域的纠偏和支持工作。稳增长第三板斧,对于营商环境预期、就业压力都将有一定改善。

4. 财政货币政策的表态上,会议核心体现保主体的含义。退税减税、结构性货币政策共同纾困帮扶中小微企业。此外,会议提出“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后续针对需求端的刺激政策,我们认为会在财政和货币角度有进一步的加码。

5. 会议的专项内容提及编制《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这对于中长期的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双循环视角、区域功能定位明晰之后背景下,对中国人口质量、地区发展具有长期重要意义。

6. 总体而言,本次会议对于当前形势走向定调清晰,充分释放稳定信号,在政策方向、力度和执行三个角度都做了进一步明确。后续政策在力度量级的顺序上体现为:防疫情、保物流、推基建、松地产、促消费。政策信号已经释放出足够空间,重拾信心的第一步已经迈开,后续需要关注政策响应速度和落地效果。

正文


1.  会议精神整体解读:重拾信心的第一步  


本次会议,核心意义有三点:

(1)一是集中释放信号稳定预期,提出“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是面对当前复杂环境提振信心的全局性表态。并且,会议通稿一改之前的发布时点,体现出政策层近期对资本市场的关切程度。

(2)二是明确当前环境大目标的优先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防疫是首要,其次是经济和发展。

(3)三是对稳增长的方向和结构性政策进行进一步明晰,并且在执行层面加大落实力度,要求“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后续市场稳增长主线的确定性进一步提升。

会议对于当前经济环境的定调非常谨慎,对于后续不确定性的担忧提升。在一季度平稳开局的背景下,会议提出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整体,对国内面临的增长挑战、就业压力以及通胀风险都做出了明确指向。

在这种高度不确定、压力升温的背景下,政策大定调依然是“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目标角度来看,宏观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升温,市场稳增长主线的确定性与空间获得提升。我们前期提到稳增长全年两波走,第二波升温就在眼前。从会议的表述来看,未来政策力度将得到积极保障,具体在防疫、财政货币、结构性政策角度,我们梳理下来总共有四点值得关注:

(1)防疫形势,会议释放出“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与“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平衡。在本轮疫情的特性下,我们认为动态清零依然是首位原则,这是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根本保障,而做进一步局部优化和统筹考虑是伴随疫情形势变化的弹性空间。没有修复前提,就没有弹性空间。面对防疫冲击,保物流、保产业链供应链是衍生出来的首要任务。

(2)稳增长的大方向依然是投资发力为主,特别是基建领域。通稿中有关全力、全面的表述,全部集中在基建投资领域。“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认为,稳增长的第一板斧——基建投资的后续发力确定性和持续性在会议中得到了显著强化。消费领域,全篇仅有一句话涉及,“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且偏向于长期导向。

(3)在风险管控上,会议核心提到三个领域:房地产、资本市场、平台经济。我们认为三者的政策环境都将迎来改善:

房地产: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重点提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方面,房企现金流压力和债务风险显著减小,另一方面,因城施策角度的政策趋松会进入到新的加速期。对于地产政策的优化我们持非常积极的判断,但对于地产基本面的运行我们认为销售底和投资底的节奏仍需做进一步观察。稳增长的第二板斧——房地产投资在今年大概率是一个“兜住底”的状态。

资本市场:会议体现出对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关注度提升,“要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后续对资本市场运行带有扰动的政策,节奏和力度都会显著缓和,并且会在金稳委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下进行推进。

平台经济:“促进健康发展”、“完成专项整改”、“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发展的具体措施”,几个关键词基本从大方向上明确了平台经济的意义。后续会在监管的大背景上,做部分领域的纠偏和支持工作。稳增长的第三板斧——平台经济优化,对于营商环境预期、就业压力都将有一定促进作用。

(4)财政货币政策的表态上,会议核心体现保主体的含义。退税减税、结构性货币政策共同纾困帮扶中小微企业。此外,会议提出“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后续针对需求端的刺激政策,我们认为会有进一步加码。

会议在当前复杂背景下,对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问题着墨较少。强调“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对外开放角度,提到“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体现出对产业链外迁以及外资流出问题的担忧,是当前政策层对外开放角度的首要关切。

除了政策表态外,会议集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这在执行层面释放出明确信号,力图推动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地。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体现出对二十大胜利召开前的一次全面动员。

会议的专项内容提及编制《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这对于中长期的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双循环视角、区域功能定位明晰之后背景下,对中国人口质量、地区发展具有长期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本次会议对于当前形势走向定调客观清晰,充分释放稳定信号,在政策方向、力度和执行三个角度都做了进一步确定。后续政策在优先级的顺序上体现为:防疫情、保物流、推基建、松地产、促消费。财政和货币政策增量工具也有望陆续出台,稳增长三板斧基本明晰,基建、地产与平台经济,政策即将进入第二波落地发力期。


2. 五项领域具体解读


2.1 财政政策:“宽财政、扩投资”是稳增长的“牛鼻子”

在外部风险挑战加大、国内疫情多点爆发、出口高位回落的经济环境下,投资端成为稳增长必选项,而宽财政是扩投资的必要手段。本次会议从减收和增支两个方面对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强调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等存量政策,制造业投资最为受益。会议强调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之一,1.5万亿留抵退税将大幅改善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微制造业企业现金流。3月财政部已下达4000亿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留抵退税资金,6月底前完成全部中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下半年还将完成重点行业中大型企业留抵退税,将对下半年制造业投资形成有力支撑。

二是进一步明确扩大有效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的关键作用。会议提出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并强调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与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精神相一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速分别达到8.3%和43%,带动狭义和广义口径基建投资分别增长8.5%和10.5%。我们在前期报告中多次强调,对基建投资的持续性可以再乐观一些,资金和项目均不构成制约因素,年内基建投资仍将维持在高位。

2.2 货币政策:金融支持更积极,政策“组合拳”可期

本次会议表述“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谋划增量政策工具”预示着货币政策后续会打出“组合拳”,除总量型的降准降息外,投向基建、纾困稳供、科创、民生等不同领域的新型结构性工具也会陆续出台。

事实上,近期货币政策已经陆续推进颇多工具,除了传统的降准以外,还有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1000亿元交通物流再贷款以及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这三类均为传统支小支农再贷款的基础上的新创设工具。这类结构性工具精准灵活,采用“直达机制”,在呵护银行净息差的同时提供低息贷款,最符合会议提出的“把握好政策提前量和冗余度”精神,我们预计后续将打出“组合拳”,增量政策将陆续推进,新增工具主要的投向是民生、科创、疫情纾困领域。

2.3 地产政策:预计将进一步松绑

本次会议对房地产政策着墨较多,对遏制地产下行的意图更加清晰和明确;预计二季度地产政策将进一步松绑,房企融资端放松将成为打破地产负反馈循环的关键。具体来看主要有四点边际变化:

第一,对“因城施策”的表述更加具体,对地方松绑地产政策赋予更大自主权。会议提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需求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是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因城施策”的延续。本次会议的表述相当于从中央层面明确赋予地方调整地产政策更大的自主权,一方面表明一季度各地限购限贷松绑潮得到中央的认可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预示二季度各地在放松房企融资方面也将有所动作。

第二,从“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升级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从“满足”到“支持”,不仅包括刚需、还包括改善。与21年12月政治局会议“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相比”,本次会议提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一方面,从被动地“满足”变为主动地“支持”,是中央对商品房市场态度从中性向积极转变的信号;另一方面,明确了无论刚需还是改善都属于“合理”需求,相当于政策鼓励支持的覆盖面扩大。

第三,首提优化预售资金监管措施,二季度有望迎来全国性预售资金监管措施调整。开年以来各地销售端松绑对于地产销售的提振作用有限,房企融资端需要有更大力度的放松。3月中旬以来,长沙、青岛、厦门、南京等重点城市已纷纷出台预售资金监管调整政策,预计全国性预售资金监管新规也有望在二季度出台,这对改善房企现金流、提高房企拿地意愿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未提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短期地产稳预期的重点还在商品房市场。根据我们的测算,22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能够拉动地产投资2-3个百分点,但保障房在稳定居民预期和信用扩张方面的作用不如商品房。因此,保障房依然定位于保民生,稳定地产预期的大旗还是要由商品房市场来扛。

2.4 扩内需政策:纾困解难助力就业修复,稳消费进一步升温

本轮疫情对于消费的冲击仅次于2020年初,消费内部结构再度分化,以餐饮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和限额以下的大众消费增速拐头向下,可选消费中的汽车和地产后周期也不容乐观,中低收入群体就业和中小企业经营再度承压,消费信心降至冰点。在当下这个时点,消费面临的是场景受损、就业承压、信心受挫三重困境,稳住消费大盘的必要性后续还将面临提升,但当前情况下促消费仍然以地方各自为战的方式进行。

2.5 民生及结构政策:灵活防控保供稳链,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物流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疫情以来多地在防控政策方面层层加码,导致物流大幅受阻,同时能源、农产品方面的供应也受到内外双重压力,本次会议对此做出重要定调:

一是“做好能源资源保供稳价工作,抓好春耕备耕工作”。我国多次强调“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一方面国务院明确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积极扩大内供;另一方面,我国5月1日起将实施煤炭进口零关税,鼓励能源进口,保障煤炭基础能源的定位,助力稳增长;近期疫情对我国春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多地积极采取措施,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春耕物资运输、发放绿色通道,最小化疫情的影响,初级产品的保供将持续推进。

二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明确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近期国务院提出在各大中城市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仓基地,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切实保障消费品流通不断不乱。往后看,随着疫情加速缓解、防控策略渐趋灵活、供应体系逐步完善,物流供应的阻滞也有望进一步打通;

此外,平台经济政策释放积极信号,为投资者稳定预期。自平台经济反垄断政策出台以来,中央对平台经济的表态一直中性偏紧,本次会议提出“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表明平台经济政策拐点出现。预计后续平台整改进程将加快,尽快过渡到正向支持政策。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