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集体暴跌,严管之下利润缩减,互联网大厂业务调整

这段时间A股、港股因为俄乌冲突遭遇了流动性危机,市场连续破位下跌,互联网行业在流动性危机之外,又遭遇了反垄断、防止无序扩张和担心从美股集体退市的内外混合双打,股价雪崩,阿里、美团最多时暴跌了80%,京东、腾讯跌幅小一些,最多时也跌了60%

这段时间A股、港股因为俄乌冲突遭遇了流动性危机,市场连续破位下跌,互联网行业在流动性危机之外,又遭遇了反垄断、防止无序扩张和担心从美股集体退市的内外混合双打,股价雪崩,阿里、美团最多时暴跌了80%,京东、腾讯跌幅小一些,最多时也跌了60%。

这些互联网公司,大多都有着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历史,经历过去20多年的流量红利,本身核心业务稳定,市值也豪横。考虑到当下国际形势的严峻,同时又面临着新业态、新对手的竞争,业务重叠等问题。适当调整,布局2022全年以及未来的业务发展。

彼此又透露出哪些信号了?看看互联网行业未来将会发生哪些重大转变。

互联网“小寒潮”,大厂告别高增长

不久前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过冬”一词,用来形容大厂们当下的处境极为恰当。

寒意从何处来?一看末端消费能力。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1到2月社零同比增速为6.7%,环比提高5个百分点,同比降低27.1个百分点。

二看非制造企业的的活力。据统计局数据,2022年3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4,景气度降至收缩区间。此前一年,该指数值多在50之上,但呈现缓降趋势。

B端和C端需求均偏疲软,本来主要依赖广告吸金的大厂们,自然生意不好做。

不过,这波寒潮与以往的寒冬有何不同呢?

一、行业红利消失。2012年和2015年,移动互联网和新零售给互联网带来了足够的红利,也给行业从业人员带来了可观的回报。但是到2018年末、2019年初,这些红利都几乎消耗殆尽,消费互联网(toC)新的爆点主要就是下沉市场和直播,不过这两块给行业整体带来的增量都有限。被行业寄予厚望做大蛋糕的则是产业互联网(toB)和出海,不过这两块都碰到了不小的挑战。出海遭遇的是中美冲突、民粹主义兴起、全球化进程受阻。

二、政策红利消失。从20年支付宝上市叫停,到21年互联网行业全面反垄断,再到教育双减、社区团购叫停,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是政策的影子,互联网一下子从“香饽饽”变成“过街老鼠”。大厂的经营方向开始改变,腾讯白送京东股份、阿里全面退出微博;创始人选择资金的方向开始改变,尽量不再选择美元基金。

“舒适区”不再舒适,互联网产业似乎开始失去活力了,随着国家对于互联网行业的监管加强,没有了部分政策红利庇护,不由得引人深思,互联网行业会从新兴成长行业转为传统价值行业吗?

大厂收缩调整“挤泡沫”

今年初以来,不时传出互联网大厂业务调整的消息。

1月有消息称,字节跳动整体或将优化投资业务。期间,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就回应,公司年初对业务进行盘点和分析,决定加强业务聚焦,减小协同性的投资,将战略投资部员工分散到各个业务条线中,加强战略研究职能与业务的配合。

3月传出京东旗下社区团购京喜拼拼业务有部分被优化,对此接近京喜业务有关人士称,调整主要是由于京喜将进行战略聚焦和区域聚焦,未来在下沉市场将更加聚焦在以供应链为核心的能力打造上。

差不多时间,腾讯旗下社交电商产品小鹅拼拼停止运营,腾讯表示,是基于战略聚焦考量。

在流量驱动发展阶段,互联网行业烧钱扩张,多线业务同步发展是惯常的手段与打法。从增量变为存量市场的竞争之下,令互联网企业重新梳理自己的业务范围,关停与裁撤与核心主业无关的业务线,在自身熟悉的赛道深耕。

回看大厂叱咤消费互联网的这三十多年,最初大家各谋生路,你做电商,我做社交,他做搜索,在平行世界里互不干扰。

到后来长到一定规模后,资本欲望膨胀,开疆拓土的野心日渐高企,于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大厂们,开始肉搏,比气力,要拼个你死我活,结果是互有输赢。

而现在,大厂们疲于南征北战,可又都拼命挤到一条赛道上来,甚至赌上未来,有种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

但无论如何,大厂们都要劲往一处使,尤其是当下寒意越来越明显的非常时期,丢掉无用负重、加大生火力度、保持柴火储备,不只是为了活下去,更是为了能走的远一些,找到更多补给,熬死身前和身后的其他独行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