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瞳科技-B(02251.HK):机会与成长,AI医疗步入发展新拐点

鹰瞳科技-B(02251.HK)发布上市后第一份财报,业绩维持高增长态势,财报十分亮眼。

日前,鹰瞳科技-B(02251.HK)发布上市后第一份财报,业绩维持高增长态势,财报十分亮眼。

作为第一家以18A上市的AI医疗影像龙头、同时作为获得同类首证的玩家,鹰瞳科技一直备受资本市场关注。市场并不怀疑未来AI医疗龙头将颠覆竞争格局和医疗影像技术,只是在持续观察市场何时爆发。

鹰瞳科技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玩家,它的发展路径就是最重要的观察窗口。

一、三个关键财务指标:预示进入成长新拐点

从财报中,我们可通过三个关键财务指标,判断鹰瞳科技的发展处于何阶段:

1、收入增速再上新台阶

根据年报,2021年鹰瞳科技实现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毛利7024万元,同比增长141%。爆发性增速的背后,是商业化进程开始加速。相较于2020年,2021年鹰瞳科技的客户数量增长近两倍达到244个,而2020年客户数量相较于2019年增速接近100%——这意味着客户数量的增长一再提速。在快速获客的基础上,服务网点数量亦大幅增加。报告期内每月约有2,000至3,000个服务网点在日常使用鹰瞳科技的SaMD诊断产品以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计算出来的平均单次检测收费有所上升,但根据鹰瞳科技在业绩会上所述,指导价格的范围并没有改变,这可能仅仅由于当中不同类型的检测比例变化造成平均价格的变化。也就是说,鹰瞳科技并没有故意提价,营收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商业化加速落地,带来客户数量与网点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可以说,鹰瞳科技的成长是高质量且可持续的。

2、研发加速,再获一证

报告期内,鹰瞳科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支出同比增长52%达到6,427万元,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均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在软件端,鹰瞳科技持续开发优化算法模型,现已拥有超过80个自研的疾病和病变深度学习算法。其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2.0)已于2021年11月开始多中心临床试验,并计划于2022年第二季度向国家药监局申请新适应症的注册批准。今年1月,其白内障检测SaMD已获得上海市药监局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另外在报告期内,鹰瞳科技还联合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分别在《Science Bulletin》、《柳叶刀》、《自然》系列期刊《科学报告》上发布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在硬件端,其自研的便携式眼底相机于去年三月份获批第二类医疗器械证书,可以在医疗机构和大健康场景下广泛铺设使用,这也为进一步提高其AI软件解决方案的渗透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销售开支与预计收入大幅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又一个指标指向鹰瞳科技正在大力加强商业化的力度——2021年,鹰瞳科技的销售开支为0.7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1%。公司建立了一支由156名成员组成的内部销售及营销团队。

2021年的营收情况并不能完全说明商业化的成果,因为按照会计准则,签订的合同按照某种完成的比例确认收入,也就是并不能全部在当年确认为收入。而年报中的这个指标则更能说明销售开支的投入产出比——截止于2021年分配至未完成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总额为2,621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6倍。管理层预计,分配至未履行合约的大部分交易价格将自年末起计三年内确认。

笔者将在下文提到,站在2021年的时间点,各版块业务取得了新突破,正需要营销团队扩容来配合抓住市场机会。从营销开支的大幅上升,可以期待一下鹰瞳科技大刀阔斧的进攻。

二、两大增长极:构造新的成长曲线

从上文提到的分配至未完成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鹰瞳科技未来收入成长的确定性较强。但这个数据代表了过去签订的合同。

如何站在当前时点看鹰瞳科技的未来?

回顾在过去的一年中,鹰瞳科技的主要应用场景主要由医疗机构和大健康场景两部分构成。来自大健康场景的收入约为8,040万元,同比增长241%,仍保持高增长态势。来自医疗机构的收入同比增长48%达3,380万元。虽然2021年公司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1.0)开始商业化的时间仍较短,主要销往医院、社区诊所和体检中心等医疗机构,目前收入贡献相对较少,但其收入增速十分强劲,并且在持续增长。

而在2022年,鹰瞳科技将继续加快在大健康场景的渗透率;医院场景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另外,新的增长极诞生——眼健康管理的旺盛需求逐渐凸显,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该项业务将面临更多的商业机会。

1、物价目录落地,医疗场景迎来关键性转折

2020年鹰瞳科技是一个新起点。在这一年,相关标准监管流程确立从政策及监管上正式为AI医疗器械的商业化指明了清晰的道路,为AI医学影像产品进入医院端市场扫除了最大的阻碍。同年,鹰瞳科技的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1.0)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证。此外,《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将人工智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软件列为协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有效解决方案,并推荐使用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用于早期检测及辅助诊断。

但对于进入医院端而言,仅此是不够的。由于医疗体制的特性,医院渠道受到严格的监管,一个新的医疗项目欲进入公立医院,需要先获得监管的批准,在定价指引之下医院才能就相关医疗服务向患者单独收费。

为此,鹰瞳科技持续协助医院获得相关定价指引,并在2021年取得突破——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及江苏的当地政府当局已发布大量人群眼底影像分析的定价指引。凭此Airdoc-AIFUNDUS(1.0)在这些地方可作为收费项目投入使用。而根据年报,鹰瞳科技正在协助北京的医院申请定价指引,并计划于2022年第二季度协助另外四个省份的医院申请定价指引。

2021年,Airdoc-AIFUNDUS(1.0)覆盖医院的数量快速增长,包括41家医院及36家社区诊所。虽然Airdoc-AIFUNDUS(1.0)进入医院端不久,2021年的收入贡献相对较小,但从增速来看保持了非常迅猛的势头。未来随着定价指引在更多省份落地,该产品在医疗场景的渗透率也会逐渐提升,相信这部分业务也会持续实现扎实稳定的收入增长。

2、应用场景延伸,开拓眼健康管理业务版图

鹰瞳科技在商业化落地过程中,还逐渐挖掘出一个充满潜力的应用场景——眼健康管理。

AI技术应用于眼健康管理的潜力很大,能有效赋能相关场景提供更专业的眼健康服务。例如,医院的眼科科室或眼科医院、视光中心、药厂和基层医疗机构都非常迫切地寻找可以提供青少年近视防治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而这也是许多地方政府正在重点开展的民生项目之一。在报告期内,鹰瞳科技赢得了北京东城区项目,公司将协助北京东城区建立智能眼健康管理平台,开展东城区中小学生的眼健康管理与持续监测工作。

根据年报,鹰瞳科技将会把眼健康管理提升到与医疗机构和大健康场景并列的业务层级,未来将由医疗场景覆盖院内诊断等需求,大健康场景覆盖慢病管理等需求,眼健康场景覆盖眼健康管理等需求,这三个板块共同构成鹰瞳科技的三个核心业务线。鹰瞳科技新的成长曲线正在形成。

三、一个确定性红利:促进医疗资源公平 

正如本次业绩会上董事长张大磊表示:“国内的健康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基础慢病人数越来越多,眼健康管理需要专业化赋能,为此我们还有非常多可以探索和发挥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行业频频迎来政策红利,AI医学影像赛道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了出台的《“十四五”眼健康规划》等政策。此次《规划》中,眼底病诊治及其长期管理成为新增重点。与此前发布的“千县工程”政策结合,眼底病慢病体系管理逐步向基层渗透,这有望释放出来自于基层的眼科医疗影像AI服务需求,打开行业增长的天花板。此外,政策还将提供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在此背景之下,鹰瞳科技作为行业领头羊,很有可能将成为最受益的玩家。

鹰瞳科技的Airdoc-AIFUNDUS(1.0)是一款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SaMD,于2020年8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为第三类医疗器械,是同类产品的首证。除了首先获批,鹰瞳科技亦率先商业化落地,推动多个场景的探索和突破。先发优势之下,2020年鹰瞳科技的市占率超过六成,龙头地位突出。

当前,鹰瞳科技打造了很具竞争力的产品管线。核心产品为Airdoc-AIFUNDUS系列产品。除了Airdoc-AIFUNDUS(1.0)产品,2.0产品有望成为中国首个可覆盖多种获批适应症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SaMD,旨在辅助诊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此外,3.0产品在研发过程中,旨在辅助诊断病理性近视及视网膜脱离。

公司还是业内为数不多将硬件、软件、算法及服务集为一体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出的眼底相机方案不仅能与软件实现更高的兼容性和整合性,优化软件算法,而且还能解决当前市场上设备产量低、价格高的问题。

另外,鹰瞳科技拥有行业领先的数据库。从数量看,鹰瞳科技已积累全面、海量及多样化的视网膜影像数据库,包含约370万张完整的真实世界用户视网膜影像和相对应的多模态数据;从质量来看,影像数据经过资深医学专家标注过,能以实际的临床需求为导向,按疾病和病变处理。数据库将成为研发的“燃料”,成为更多产品研发及落地的基础。

医疗AI的最大价值,是在于优化医疗资源、促进医疗公平,从而缓解基层检测医生不足的困境,提升检测的精度和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和费用。这与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高度一致。

政策之风已来,AI医疗影像行业的春天还远吗?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