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宁王”怒了!报警辟谣与特斯拉谈崩,风暴之下何时企稳?

周末,宁德时代再次登上热搜

传闻四起,万亿“宁王”紧急出手了!

昨日,宁德时代在其官方微信号“CATL宁德时代”发布一则严正声明。声明表示,近期,网络平台相继出现关于宁德时代被美国制裁、被剔除创业板权重指数、与特斯拉谈崩等一系列恶意谣言,引发市场误解曲解,影响企业声誉。谣言无事生非毫无根据,性质恶劣。为维护企业正当权益,2022年2月12日,宁德时代已向公安机关正式报案,将对造谣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目前该案件已经被公安机关受理。

截至上周五收盘,宁德时代报489.99元/股,最新市值1.142万亿元,股价跌幅高达17.32%,市值蒸发近2400亿元。自2021年12月3日股价创下692元新高后,宁德时代迄今累计最大跌幅近三成。而作为创业板第一大权重股,宁德时代持续的杀跌走势也拖累了创业板指。


传闻不断,宁德时代辟谣:无事生非


屋漏偏逢连夜雨。周末有市场消息表示,亚迪从宁德时代那边拿走了部分特斯拉的订单,获得了特斯拉20.4万台/年的电池订单,刀片电池单体型号为C112F,量产时间为今年3月。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很快引起热议,对此,宁德时代紧急报警回应称与特斯拉谈崩系恶意谣言,引发市场误解曲解,影响企业声誉。


随后,特斯拉也出面辟谣回应称,“没谈崩,确实不属实。”

而此前,有市场消息传出,宁德时代正在美国向专业机构求助,咨询其被美国制裁的可能性。但很快,公司方面回应称:“关于网传公司向美机构咨询被制裁可能性一事为不实信息。”

另外前不久,宁德时代还遭券商首席看空。首创证券称,宁德时代未来仍有明显下跌空间,建议逢高出货;并表示,2021年贵州茅台的走势与2022年宁德时代的走势有较强的相似性,参考贵州茅台的走势来看,宁德时代短期可能并未见底,逢高出货是优选。

不过,随后首创证券的这篇研报便从各个研报平台“紧急下架”,公众号上的相关文章亦进行了删除。


多数研究机构仍看好


而关于股价后续是涨还是跌,机构之间对于宁德时代事实上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分歧。与首创证券的观点截然不同,瑞银则认为宁德时已经迎来了买入机会,瑞银发布研究报告称,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宁德时代已经迎来买入机会,目标价格700元。在业绩方面,瑞银认为宁德时代2021年财报高于普遍预期30%到40%,2022年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另外,尽管股价从高位回调,但宁德时代业绩还是相当不错的。

1月27日,宁德时代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为140亿元-165亿元,同比增长150.75%-195.52%。自2019年以来,宁德时代的净利已连续三年刷新历史新高。而这份业绩远超市场预期。

另外,再从2021年全球市场占有率来看,宁德时代也位居前列。

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分别为:宁德时代、LG新能源、松下、比亚迪、SK On、三星SDI、中创新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巢能源。最新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去年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全球装机量达到96.7GWh,市场占有率为32.6%,位列全球第一。据了解,这已经是宁德时代连续第五年登上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企业的宝座。

中信证券指出,近期宁德时代股价调整幅度较大,近一周跌幅为15.44%,同期沪深300指数跌幅为0.71%,相对收益为-14.73%,表现弱于市场。但其认为,公司基本面依旧强劲,从市场份额来看,21年公司全球/国内市占率分别为32.6%/52.4%,连续5年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龙头地位有望维持。预计2022年国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550/962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量分别为286/500GWh,叠加高速增长的储能行业需求,行业需求端依旧坚挺,公司产能加速释放,海外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有望加速突破。在技术领域,公司陆续发布CTP、CTC、A+B等结构创新技术,以及钠离子电池、换电等新技术方案,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近期,也有大多数机构都给予了宁德时代买入及增持的评级。

野村东方国际认为,宁德时代业绩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电动车/能源储存系统的渗透率提升,以及公司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全球电动车市场在2022年将维持强劲增长态势,而公司将继续占据市场领导地位,维持对公司的增持评级,并上调目标价至722元/股(此前为700元/股),对应60倍2023年EPS。

招商证券表示,公司正处于全球扩张阶段,资产负债表强悍,以公司严格于同业的会计与财务政策(如折旧、售后服务费等),未来利润率仍有望保持稳定。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和目标价为680-740元。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