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A股的脊梁”!昨日沪指、创业板指双双创新低后,三大官媒发声力挺A股

证券日报称,近期A股市场疲弱的表现是对利空因素的过度反应,而这种过度反应是通过机构投资者传导的。

导读:1月26日出版的《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和《证券日报》均在头版对A股持续下跌发表文章做评论。

今日A股高开低走,截至发稿,沪指涨幅从0.63%收窄至0.17%,深成指从涨0.89%收窄至0.12%,创业板指盘中收复3000点再次失守,涨幅从0.95%收窄至0.02%,科创50指数直接翻绿。

受到外围风险事件的风险偏好抑制,昨日A股普遍大跌,全市4600多只股票下跌超过4300家,尾盘更呈现恐慌性抛售,三大指数跌幅均超过2.5%。沪指失守3500点,创五个月新低,创业板指跌穿3000点,续创去年5月份以来新低。

截止1月25日收盘,沪指跌2.58%报3433点,深成指跌2.8%报13683点,创业板指跌2.67%报2974点。两市268股上涨,超4300只个股下跌,成交量相对昨日略有回升,成交额9300亿元,北上资金净卖出35.7亿元。

事实上,A股在2022年开年以来一直延续弱势。截至1月25日,沪指今年下跌5.68%,创业板指更是重挫10.46%。


证券日报头版:挺起A股的脊梁


证券日报1月26日头版今日视点发表文章《挺起A股的脊梁》称,近期A股市场疲弱的表现是对利空因素的过度反应,而这种过度反应是通过机构投资者传导的。

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比重已大大提升,其资金实力也已今非昔比,但不少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存在短板,特别是对市场热点和行业估值的判断存在短期化倾向,不能发挥市场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

在遇到风吹草动时,需要主流投资机构维护大局,引领方向,发挥应有作用。在此,我们呼吁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担起引领价值投资的主体责任,主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持续发展的局面,挺起A股的脊梁来!

证券日报表示,在中国已实现的增长指标强于美国,保持进一步增长的条件明显优于美国的情况下,中美股市的这种反差实在令人深思。

文章指出目前美国面临巨大通胀压力、制造业难以提振、疫情大肆蔓延、货币宽松政策即将转向等复杂形势,但美股却再次走出V型反转行情,一路上扬。到2022年1月4日,道琼斯指数比2019年底上涨了约30%。

反观A股,2022年1月4日上证综指比2019年底仅上涨19%。而2020年疫情发生后到今天,中国无论在疫情防控上,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上,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不仅率先控制住了疫情,最大限度减少了患病率、重症率、死亡率,而且最早实现经济正增长,是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证券日报认为:

美国股市能够在经济如此畸形的情况下一再走高,与其大量发行货币有直接关系,但也与其主流投资者大力护盘有关。美国的主流投资者深知,股市保持活力对于吸纳全球资金、化解其经济矛盾是有益的。

因此文章呼吁:

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担起引领价值投资的主体责任,主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持续发展的局面,挺起A股的脊梁来!


上海证券报头版:A股政策面资金面均有支撑,不宜对市场下跌反应过度


上海证券报发表《专家:A股政策面资金面均有支撑,不宜对市场下跌反应过度》称,对于A股的走势,机构也纷纷认为不宜对股市下跌反应过度,当前A股在政策面、资金面均有较为坚实的支撑,经济“稳增长”态势明确,春季行情仍值得期待。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分析提出,近日A股下挫受地缘政治因素、外围市场影响较多,适逢春节假期前夕,资金活跃度也有所下降。但历史上地缘政治因素对权益类市场的影响往往比较短暂,情绪性反应过后,仍然看好未来一个季度的A股市场表现。

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认为,近期A股市场走弱主要受到五方面因素影响,包括:美联储升息预期,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部分市场观点对经济走势存在担忧,全球通货膨胀,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他认为,整体看,这些因素对投资者会形成一些情绪性影响,但对股市中长期走势的实质影响并不大。


证券时报头版:守得云开见月明


证券时报发表《守得云开见月明》表示,近日,A股持续回调,无论是赛道股投资者,还是低估值的拥戴者,大多难逃持续性的市值损失,恰如浮云遮眼,长安难现。但对于投资者而言,下跌是最大的考验,忍耐和积极应对则是获取奖赏的重要路径。

文章指出,整体来看,当前投资者短期风险偏好已处较低水平,继续向下空间有限,春节后随着积极因素的上修市场将逐步回温。投资者应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市场变化,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躺平、不悲观,最终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