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撑腰又如何?这家东南亚网约车巨头上市就大跌!

80后富三代开出租送外卖,火了

最近,独角兽公司Grab在美国刚上市就受到了各界瞩目。

围绕它身上的资本光环有很多,这个东南亚网约车兼外卖巨头通过SPAC与Altimeter Growth Corp的合并登陆纳斯达克,不仅创下了继“东南亚小腾讯”Sea之后的东南亚企业在美上市发行规模的记录,也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SPAC合并交易。

图片来源:官网

不过高光之余,首日的表现还是出现了起伏,在大涨超20%后便开始下跌,收盘大跌21%,目前市值336.7亿美元。

Grab目前被认为是东南亚的潜力科技黑马,虽然以网约车、外卖业务出名,但它的野心并不小,想要成为一个“万能应用”,不过它选择的这条道路并不是一马平川的,在竞争威胁下,自我突破面临挑战。


1

左手打车,右手外卖


每一家有意思的公司离不开创始人的耕耘。Grab的创始人是陈炳耀(Anthony Tan),这个创始人本身的经历就披着光环。

80后的他祖籍福建安溪,出生于马来西亚,他的曾祖父白手起家建立了陈唱国际集团,这家当地的知名上市公司,是日产和雷诺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总代理。从小在父亲、哥哥们的影响下,他便担起了作为家族继承者的重担,随后去哈佛商学院深造获得了MBA学位。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联合创始人陈慧玲,几番交谈下,两人对出租车app产生了兴趣,事实上,陈炳耀的曾祖父年轻时就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同时,当时在当地坐出租车并不安全,整个利益体系也较为混乱,亟待规整,想要让乘客和司机获得双赢,就需要一汪活水去改变困局,从市场潜力来说,东南亚地区的出租车成长空间是有的。

更为重要的是,不能忽视移动互联网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可以改变出行市场。

东南亚地区虽然占地不大,但有11个国家,因地理、文化等较为分散,呈现多样化分化,移动互联网相对渗透不高,其间可发掘的潜力还是受到看好,存在优先发展机会。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5年间,东南亚地区6个核心互联网经济体(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的GMV预计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图片来源:网络

这时候,率先尝试“吃螃蟹”的人通常会有好运。

如此一来,两人便兴致勃勃地写了一份商业计划,在校内创业比赛中得了奖。作为契机,两人决意创业,2012年推出了Grab前身——MyTeksi应用,随后改名GrabTaxi,,2016年最终确定了Grab这个名字。

图片来源:网络

起初,这个创业蓝图并没有受到“一路绿灯”的待遇,陈炳耀的父亲并不看好,好在他得到了母亲的支出和资助,起步还算顺利。

图片来源:招股书

首先,Grab在效率、安全上花了不少功夫,采取一口价的计价方式,同时推出了共享车程、实时跟踪乘车人等功能,尽可能将乘车信息透明化,此外,还允许乘客通过现金支付车费

图片来源:招股书

当然,最拉好感的操作是Grab聚焦本土化,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的消费需求与偏好去调整业务形式,例如,在泰国推出 GRAB Tuktuks,越南推出GRAB Bike,在印尼雅加达、越南胡志明市推行摩托车出租的服务,接了不少地气。

图片来源:网络

在Grab不断壮大之时,它迎来了一个熟悉的对手—Uber,不过由于对当地研究没有吃透等原因,Uber还是败下阵来,最终将东南亚业务卖给 Grab,换取了27.5%的股份。

收购Uber在东南亚的业务后,Grab在出行市场的地位得到巩固,进而萌生了发展新业务的想法。Uber有Uber Eats,它也想搞个GrabFood,通过与食品配送提供商合作,再加上Uber既有的经验加成,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图片来源:网络

尤其在疫情期间,虽然出行受限,但对食品配送的需求与日俱增,司机有活干,也便利了用户,公开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Grab出行业务收入8800万美元,同比下降26%,调整后EBITDA为6400万美元,同比下降26%,且GMV 5.29亿美元,同比下降30% ;而Grab的外卖、配送业务GMV达到23亿美元,同比增长63%;收入4900万美元,同比增长58%,调整后EBITDA为-2200万美元,同比增加100万美元。


2

数字支付是重头戏


上述两项业务虽说是Grab的招牌,但却不是其最大的亮点。Grab的目光显然落在了新的战场——金融科技领域上,提供数字支付服务。

公开消息显示,在东南亚,每10个人中就有6个人没有银行账户,或者银行账户不足。利用数字支付不仅利于提升服务体验,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关键还是连接各项业务的重要纽带,可以建立高竞争壁垒,预计东南亚地区网约车、外卖和电子支付的总潜在市场规模在2025年超过1800亿美元,其中,2020年至2025年期间,电子钱包的使用量将激增311%。

图片来源:招股书

看,金子在向人招手,掘金人已经动起来了。

2017年Grab推出了数字支付服务GrabPay,从仅支付打车费、再到支持第三方商家,其使用地域范围不断扩容,上到打车支付,下到食品配送、转账、在线购物等,确实有支付宝内味儿了。

除此之外,GrabPay还在新加坡提供“Pay Late”,允许客户在月底支付Grab服务费用,而无需承担额外费用。同时,开始提供贷款和保险服务。

图片来源:招股书

目前,Grab已获得了一系列金融服务牌照,包括在六个地区市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的支付许可证,且在2020年Grab和新加坡电信SingTel组成的财团获得了新加坡颁发的全业务数字银行(DFB)牌照,可经营业务范围包括针对个人的开户、存款、信用卡和储蓄卡服务,也可开展对公业务,利于后续业务的扩张。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Grab金融服务总支付额 (Pre-InterCo) 达到 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44%,收入1400万美元,同比增长11%,调整后EBITDA为-7600万美元,而2020 年第三季度为-5800百万美元。与此同时,与去年相比,通过 Grab Financial Group产品(如 GrabPay)交易的GMV百分比从58.5% 增至69.9%。

看到了Grab展现出来的业务张力,资本的橄榄枝络绎不绝,融资阵容闪着金光,软银、阿里、滴滴、韩国现代、丰田汽车、微软创投、贝莱德、凯雷投资、老虎环球、高瓴等齐齐现身。

这其中,软银可谓是对其十分“宠溺”,从2014年参与D轮融资后,往后基本每一轮大额投资都有它的身影,目前,软银累计持股Grab 18.6%,是Grab最大的股东。此外,Uber持股14.3%;滴滴持股7.5%;丰田汽车持股5.9%。

从小小的打车应用,再到如今多栖发展的变色龙,Grab已然蜕变,也许距离它想成为的“超级应用”会越来越近。

Grab 目前在东南亚超过400个城市运营,覆盖吃、出行、支付等领域,为1.87亿用户提供网约车、订购食品或杂货、移动支付、保险等服务。


3

画的饼还不“顶饿”?


Grab想做个The Everday Everthing App。

的确,目前它的业务模式像是“滴滴+美团+蚂蚁金服”,故事很振奋人心,业务增量也存在积极预期,公开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Grab的GMV约为40.38亿美元,同比增长32%,创出新高;每交易用户的GMV从2020年同期的128美元增至183美元,同比上涨43%。

看到了想象空间,投资人接踵而来,纷纷加码也是意料之中,高估值也是自然。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纵然Grab画的饼很诱人,但确实很烧钱,目前它还在亏损。

今年三季度,受到越南严格的新冠封锁政策影响,Grab实现营收1.57亿美元,同比下降9%;净亏损达到9.88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亏损6.21亿美元,同比下降59%;经调整EBITDA为-2.12亿美元,上年同期的经调整EBITDA为-1.28亿美元。

其中,而“叫车+送餐”业务因疫情反复存在不稳性,Grab分外看重的GrabPay虽然已颇具存在感,但目前它的吸金能力并不强。

或许这也就是其首日收跌的一个原因,业务很吸引人,但不确定性也无法忽视。

更何况,目前赛道上竞争者层出不穷,追着Grab打,也算是压力山大。

整体上,当地另一独角兽Gojek在业务上与Grab存在不少重合之处,前者起初切入印尼市场,主攻摩的出租,随后开始多业务发展,后与电商平台Tokopedia合并成立GoTo,覆盖出行服务、快递及短途配送服务、移动支付等,也获得了腾讯、谷歌、淡马锡等的投资。

图片来源:网络

无独有偶,“东南亚小腾讯”Sea这家小巨头也开始来抢食品配送、金融科技的蛋糕,尤其是金融服务方面,Sea也已获得了新加坡全数字银行牌照,目前开展了SeaMoney数字金融服务业务。

对于Grab来说,他们都算是劲敌,在一定程度上Grab还是得更聚焦服务,发掘并扩展业务边界的潜力。


4

结语


原先提到东南亚,人们惯常只是当度假胜地来看,殊不知,在近年的活跃下,其间的科技潜力已经蓬勃喷涌,一个黄金的新发展机遇展露在世人面前。

Grab的上市以及背后的估值高光,证明了东南亚创投的活力,不过想要成为万能app不是一句话的事,初见成效,但前路漫漫,仍有荆棘,真正拔得头筹还需要深耕。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