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上市银行市值管理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信银行王剑,作者:王剑,陈俊良

做好沟通和宣传工作,让公司价值被市场正确认知。

市值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多种手段,让公司股票价格能够准确反映公司内在价值。目前A股大量银行存在估值非常低的现象,使得股权再融资难度加大,不利于服务实体经济,未来有必要通过改善经营能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和对外宣传等手段强化市值管理。


上市银行进行市值管理意义重大


市值管理:使公司股票价格处于合理水平的过程

市值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基于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理念,在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通过合理、合法、合规的方式,实现公司股票价格合理反映公司内在价值的目标。简而言之,市值管理就是使公司股票价格处于合理水平的过程。

股票价格受宏观经济、市场流动性、投资者风险偏好、交易冲击等诸多因素影响,波动性难以避免,因此有时候会出现股票价格低于公司内在价值的现象,且这一现象持续的时间有可能会比较长。在公司价值被低估时,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市值管理的方式让股票价格实现价值回归,合理反映公司内在价值。但市值管理应当以股票价格合理反映公司价值为准,而不应片面追求股价上涨,甚至出现不合理诉求,引发股票价格大涨大跌。

提升公司价值是市值管理的前提。“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是一台称重机。”长期来看,公司股票价格很难持续性地脱离公司内在价值而不断上涨或下跌,而是会围绕公司内在价值上下波动,只是在波动过程中可能会暂时性偏离内在价值。因此,提升公司内在价值是进行市值管理的前提。如果公司内在价值本身在下降,但上市公司想通过市值管理实现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则违背了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也违背了市值管理的初衷。

A股上市银行有必要实施市值管理

A股上市银行过低的估值导致其正常的股权再融资受到影响,有必要进行市值管理。银行业向来以助力实体经济融资为使命,但随着A股上市银行估值的持续下降,导致自身股权融资难度加大,银行自身也出现了“融资难”的现象。目前A股银行股估值水平整体偏低。截止2021年5月31日,在37家上市银行中,仅有10家上市银行的市净率达到或超过1倍,而其余27家上市银行的市净率低于1倍,即公司的总市值低于公司的账面净资产。其中市净率最低的银行,其总市值甚至不到账面净资产的一半。

低估值导致上市银行的股权再融资受到影响:

一是普遍低于1倍的市净率导致银行定增变得困难。根据监管规定,国有企业不准低于净资产发行股票,以定增方式再融资受到影响。此项规定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的《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其初衷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虽然这一文件已经于2008年废止(财政部令第48号),但实践中依然被默认执行。在发行价格不得低于账面净资产的要求下,银行股按低于1倍的市净率进行股权再融资的方法就难以真正实施。以往很多银行的市净率在0.9倍左右,有些大股东直接按1倍市净率参与定增,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实现了股权再融资的目的,中小股东也相当于从大股东那里拿到了“补贴”,实现了多方共赢。当前银行的市净率普遍偏低,有些银行的市净率甚至低于0.5倍,如果大股东再按1倍市净率参与定增,损失过多,因此在市净率过低的情况下,银行股权再融资受到很大影响。

二是银行估值过低导致发行可转债的再融资方式的难度增加。近几年可转债市场的快速发展为银行股权再融资拓宽了可选路径,使得市净率低于1但不是极低的银行可以通过可转债方式进行融资。从实践经验来看,市净率在0.7倍-1倍间的银行,基本可以通过发行可转债后再进行转股的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但如果市净率在0.7倍以下,发行可转债的难度较大。从上市银行数据可以看出,目前A股大约有1/3左右的上市银行市净率实际不到0.7倍,因此有大量银行通过发行可转债的方式进行再融资也存在很大难度。

三是市净率过低的银行可通过配股方式再融资,但不受中小股东欢迎。配股是全体股东一起按某个价格为企业增资,即便增资的价格很低,由于全体股东同时进行投资,所以不存在利益受损的情况,也就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所以通过配股的方式进行再融资不违反相关规定。但是配股需要全体股东出资,其中难免有一些股东缺乏可动用资金,或因其他原因不想参与增资,所以配股往往会有一些强人所难的意味,有些股东会比较反感。

综上所述,在市净率普遍过低的情况下,很多银行面临股权再融资难题,补充资本的难度很大。而在资本充足率管理要求下,资本不足意味着以后银行资产扩张能力有限,一定程度阻碍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因此银行有必要加强市值管理,畅通银行的股权融资,更好地补充资本,从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提升公司价值 强化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本质上就是通过多重手段使公司股票价格真实反映公司价值,因此提升公司价值是市值管理的前提。同时,当公司股票价格明显低于公司内在价值时,通过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宣传来引导投资者正确认识公司的真正价值也非常有必要,因此加强宣传可以视为市值管理的重要过程。

改善经营是市值管理的前提

市净率是企业价值的价格信号,是对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因此改善经营能力、提升公司价值是市值管理的前提。市净率高意味着投资者把资金投入这些企业,能够享受很高的溢价,因此会受到市场追捧。市场凭借这种方式,以市净率为价格信号来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引导资本投向那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或未来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因此,市净率低于1倍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价值被低估,有可能因为公司自身经营等方面的原因,其内在价值本身就低于账面净资产。目前上市银行的低估值水平,一部分银行是本应估值低,也有一些银行经营业绩很好,但被市场低估。但不管怎么样,改善经营能力、提升公司价值始终是第一位的。

加强宣传是市值管理的重要过程

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和宣传,让公司内在价值被市场正确认知非常重要。因此公司有必要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宣传自身投资价值,让公司价值能够正确传达给投资者,让股票价格能够准确反映公司价值。


从业绩和宣传着手做好市值管理工作


对上市银行而言,可考虑从提升业绩和加强宣传两方面着手,做好市值管理工作。一方面,公司要改善经营能力、提升公司价值,这是提升估值的前提;另一方面,公司需要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和对外宣传,使公司价值被市场正确认知,避免被低估。

通过改善经营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业绩

银行的市净率与其盈利能力即ROE相关,银行要通过改善自身经营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提升ROE,而ROE是ROA与权益乘数的乘积,权益乘数在资本充足率约束下很难大幅提升,因此提高ROA成为了关键因素。

一是提高资产端的业务水平。包括贷款投放能力、金融资产的配置能力,提升生息资产收益率水平。比如某些上市银行通过增加零售贷款的配置力度提升了自身的生息资产收益率,有些农商行则通过加大对个人经营性贷款的配置力度提升生息资产收益率,既改善了自身盈利水平,也履行了社会责任,实现双赢。

二是努力降低负债成本。一方面,要加强存款组织能力,通过拓展基础客群等方式获取更多存款,改善负债结构;另一方面,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研判,适时调整负债结构和久期,降低负债成本。

三是做大中间业务,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可以直接提升ROA水平。目前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零售业务,包括理财业务、代理业务、银行卡手续费等,银行应加强零售业务投入力度,改善收入结构,提升中间业务收入比重。

四是降低各项成本。一方面,银行应加大成本管控力度,优化员工的考核激励制度,在保持员工积极性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收入比;另一方面,在提升生息资产收益率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减少不良贷款,降低风险成本。

做好沟通和宣传工作,让公司价值被市场正确认知

一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在中报、年报等重要性定期报告中加强对信息披露力度,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披露。此外,通过临时性公告等方式就市场高度关注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应。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应有理有据、实事求是地给予诚恳回答;对公司认为重要但尚未被市场关注到的经营亮点等,可通过专栏等方式在定期报告中给予说明,引导投资者正确认识公司价值;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连续性、口径的前后一致性等问题,方便投资者跟踪了解公司基本面情况。

二是加强沟通频率和沟通范围。针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或公司重要事件,如公司战略转型等,可以召开专题会议,以投资者开放日、投资者交流会等方式向市场进行沟通和宣传,必要时通过管理层反向路演等方式,到主要股东、机构投资者股东等当面沟通,以突出重点,进一步提升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频率。

三是积极利用科技手段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2020年疫情以来,业绩发布会、投资者开放日等活动转到线上,或在线下线上同步直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些无需现场实地参观的交流亦可通过网上路演、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展。

四是积极利用卖方分析师的投研服务提升与机构投资者的沟通效率。通过接待卖方机构组织的调研活动或参加卖方机构组织的策略会等方式,可以减轻银行自身组织会议的工作量,将更多精力放在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质量上,从而提升与投资者的沟通效率。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