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制药(01530.HK)公布中期业绩 纯利增加28% 将继续重点打造内部临床开发能力

三生制药(01530.HK)发布公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增加15.3%至人民币31.07亿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增加28.0%至人民币9亿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正常化纯利增加24.1%至人民币9.3亿元。

收益增加主要由于特比澳、rhEPO产品、益赛普及蔓迪的销售额强势增长。期间集团的脱发领域销售额增至约人民币2.66亿元,同比增加了约100.7%,该增加主要由于市埸对脱发及生发治疗的需求增加,乃受集团的多元化及有效的促销活动所带动。期间集团的蔓迪销售额增至约人民币2.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00.3%。

近二十年来,集团一直为中国内地rhEPO市场龙头,于2021年上半年共占份额42.8%。益赛普为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产品,于2021年上半年占据中国内地TNFα市场31.5%份额。根据中国药学会的数据,于2021年上半年,按销售额计,蔓迪在中国内地米诺地尔酊市场的份额为71.5%。集团亦通过内部研究及开发及多项外部战略合作增加产品而扩大治疗领域。同时,集团通过战略布局合同开发与生产运营(CDMO)业务以增加其收入规模,包括可能于未来合适的时机引入战略投资者。

此外,集团的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约82.3%上升至截至2021年同期约83.3%。上升乃主要由于毛利率较高的特比澳的销售增长,以及利润率低于集团其他业务的百达扬及优泌林独家分销权终止。

期间集团的研发成本约人民币3.45亿元,同比增加约35.6%。增加主要由于集团对研发活动和项目的投入增加,乃受集团的在研产品取得的加速进展所驱动。期间研发成本占收入约11.1%,而2020年同期则为约9.4%。

集团由近600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组成的研发团队正全力以赴研发新药,加快临床开发进度及寻求突破性疗法,以满足患者目前未得到满足的医疗需求。

于2021年6月30日,集团积极研发的35项在研产品中,24项于中国内地作为创新药物开发。35项在研产品中,21项为单抗或双特异性抗体,五项为其他生物制品及九项为小分子药物。集团拥有14项肿瘤科在研产品;14项在研产品目标为自身免疫疾病(包括RA),及其他疾病,包括顽固性痛风及眼科疾病(如AMD);六项肾科在研产品;及一项皮肤科在研产品。

于2021年6月30日,集团在中国内地拥有由约2,793名销售及营销人员、722名分销商及2,302名第三方推广商组成的庞大销售及分销网络。于2021年上半年,集团的产品于逾2,500家三级医院及逾5,000家二级或更低层级医院及医疗机构出售,范围覆盖中国内地所有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此外,特比澳、益赛普、益比奥、赛博尔及集团若干其他产品透过国际推广商出口至若干国家。

公司表示,相比全球,国内生物制剂的使用比例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集团认为中国未来的生物药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重磅品种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除了依靠内需的强劲增长外,国内生物药品种也逐步开启国际化。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为代表的优质品种相继出海,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并取得收获。

在研发布局上,集团一贯追求创新与技术的卓越表现。集团丰富的产品组合目前包括35项在研产品,其中24项在研产品作为创新药物开发。集团聚焦重点,继续将资源集中投入于肿瘤科、自身免疫疾病、肾科及皮肤科四大核心治疗领域。其中,自免领域管线包括抗IL-4Rα抗体、抗IL-5抗体及抗IL-17A抗体等产品研发处于国内第一梯队;肿瘤领域聚焦研发新型的下一代生物疗法,包括程式设计CAR-T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巨噬细胞检查点调节剂,双特异性抗体及其他新型抗体分子,抗新靶点抗体,以及多品种联合疗法。集团将继续重点打造内部临床开发能力,加速临床进程推动,提高研发综合实力。

对外合作上,集团始终围绕全球创新和领域协同开展,寻求与全球领先的技术平台和生物科技领先公司合作,一方面通过技术合作共同开发更多优秀药物,一方面也积极将全球优秀产品引入国内,满足国内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集团已与东丽、三星Bioepis、Refuge Biotechnologies、Verseau、TLC、Numab、GenSight及Sensorion等合作伙伴建立全球性的产品合作,积极推进前期引入品种盐酸那呋拉非口崩片(TRK-820)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lipad)等产品在国内的临床及上市进程,争取早日为国内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同时,集团也通过布局海外平台为公司产品将来的全球商业化做渠道准备。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