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时代,如何打一场有准备的仗?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 未来汽车日报

按下智能电动化浪潮下的加速键。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和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汽车产业正向新能源方向转变,行业也不断接受着智能化浪潮的洗礼。

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已上升至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去年以来,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规划,用政策来进一步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与此同时,市场也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强力催化剂。去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下称路线图2.0)中明确指出,预计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占比达到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2021年上海国际车展已于前两日盛大开幕。作为开年之后全球首个A级车展,和2020年北京车展相比,传统造车势力显然不会错过这次换道超车的机会,反攻十分明显,在混动技术领域不断突破;在纯电领域设立全新高端品牌,并发布相关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

两股势力对新能源汽车的攻势变得更加平衡。新能源汽车全面爆发时代,所有的入局者都在奋力寻找加速器的按键。


1

混动赛道:技术向上,价格向下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中国向世界承诺2060年达到碳中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要按照减碳、低碳到零碳这个路线,混动是不可缺失的、最有效的技术。”

换言之,混动技术的市场空间在于,国家碳中和目标下需要执行混动路线,以及其在未来可实现大规模应用。规模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在眼前,这是整个行业和车企所追求的。

日系品牌虽早已在混动市场盘踞多年,国内自主车企近年来也纷纷发力,有意后发制人。在路线图2.0发布之后,以混合动力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被推到新的地位。

插电混动被业内认为是最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技术之一。但其对技术储备有着极高的考验,并非是在传统燃油车上加上一台电机、一块电池那么简单,需要解决发动机、电机和变速箱的耦合,还需要有配套的能量管理策略,对研发能力的考验远大于燃油车。

国内汽车厂商在混动技术领域的研发有利于我国在这一关键领域取得自主掌控权,破除相关技术壁垒。作为中国最早布局新能源发展战略的车企,上汽乘用车早在2015年就前瞻发布“NetGreen绿芯”技术品牌,并不断进行相关新能源技术的迭代升级。近两年更是动作频频,推出新能源全新品牌战略“芯动2020+”,带来了第二代智能插电混动技术;又重磅发布3.0T绿色澎湃动力,带领混动技术走向新一次革命。3.0T绿色澎湃动力系统搭载上汽“蓝芯”1.5TGI缸内中置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100kW高功率高效永磁同步电机、全球首款10速二代EDU智能电驱变速箱以及iEM智能能量管理系统、高能量密度电池等混动技术,动力比肩3.0T的传统燃油机,百公里综合油耗低至1.1L,能耗相当于0.3L传统发动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报告制定了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将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响应政策号召,以3.0T绿色澎湃动力为技术基础,上汽乘用车于去年年底推出“3.0T绿色澎湃动力,‘平价策略’燃油替代行业解决方案”,力求打造最具普世性的插电混动车型,以更亲民的价格,为用户提供更强的动力、更高的续航、更优的排放,加速汽车行业的清洁化、低碳化发展进程。

技术水平是保证行业竞争力的根本,而是否真的能在市场上拉开差距,最终还是要看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接受程度。目前,上汽乘用车插电混动车型已经与燃油车型价格十分接近。以销量为证,作为集团自主品牌的重要抓手,2020年上汽乘用车助力集团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32万辆,同比增长73.4%,位居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借以完善的发展路径和前瞻的战略布局,上汽乘用车还将继续在插电混动技术上发力,在多方面抢占市场制高点。技术提升,价格下移——这八字真言可概括为其征战插电混动市场的奥秘。


2

纯电,再打一场有准备的胜仗?


从本次车展可看到,当电动化成为汽车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后,大众、丰田等传统汽车巨头纷纷制定了激进的纯电动战略,转型之势已势如破竹。

激进转型的背后,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汽车巨头不想看到汽车市场重演“诺基亚被苹果颠覆”的一幕,一定会在新能源领域奋力一搏。此外,动力系统颠覆开辟出的新赛道让它们失去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也带给了中国汽车品牌换道超车的机会。

燃油时代,传统车企技术上的成功之处在于不断把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教等进行升级,以建立起足够高的技术壁垒。而纯电汽车绕开传统动力系统,转而考虑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安全性等因素,这些技术都是中国汽车品牌能在纯电领域堆砌起护城墙的机遇。

在核心的三电领域,上汽乘用车已经取得了1000+的相关专利,达到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技术的顶尖水平,构建了“可充可换可升级”、“0热失控,永不自燃”等核心优势。并且在电池和IGBT等核心领域,上汽先后和宁德时代以及英飞凌两大行业龙头成立了合资公司,以合纵连横的方式应对市场变化。

可以明显看出,上汽乘用车的一条护城墙已拔地而起。

此外,汽车产业核心价值逐步发生转移。传统汽车以发动机、底盘、制造为整车差异化核心;智能电动汽车以集成的平台及定义功能的软件为差异化核心。

为此,上汽乘用车还规划了新能源技术E0、E1和E2三步走的战略。目前已处于E1技术阶段,R汽车旗下ER6和MARVEL R等车型就集成了E1技术平台最领先的新能源技术。预计到2022年,上汽乘用车将步入E2技术时代。E2平台将覆盖从A0到D级全系车型,并支持150kW、180kW和250kW三种不同功率的电机,可根据不同车型选择单一电机或以组合驱动,同时轻量化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全新平台的研发与实装,将持续推动三电系统向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全新纯电平台,可为用户提供更可靠、更高性能的纯电汽车。

将目光放远,所有汽车产商都应当对碳达峰带来的机会做准备。“于汽车行业而言,中国进一步强调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无疑是在释放强烈的政策信号:大幅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比重势在必行。”中汽协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表示。


3

自动驾驶制高点,必须手拿一把好牌


当前电动化趋势达成高度一致,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基于此的智能网联趋势也成为下一条黄金赛道。

今年的上海车展已成为汽车厂商展示自动驾驶前沿技术的大舞台。不管是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还是百度、华为、大疆等跨圈玩家,所有的新旧入局者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透过今年上海车展可以明确感知到的是,自动驾驶已不似此前那般遥远,正在逐渐落实到一辆辆智能汽车之上。通过算力、数据、传感器、硬件……再到一整套解决方案,已重塑汽车产业格局。

本次上海车展,上汽乘用车带来的“智慧新物种”ES33也成为业内聚光灯下的焦点。ES33搭载了上汽乘用车全球首创的高阶智驾方案PP-CEM™,构建了“六重融合式感知体系”。融合激光雷达、4D成像雷达、5G V2X、高精地图、视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六重融合式”感知体系,具备全天候、超视距、多维度的感知能力。

高阶智驾方案PP-CEM™为上汽乘用车全栈自研。据悉,上汽乘用车还将在未来5年向智驾中心提供超过100亿元的资金支持,组建超过1000人的团队,完整覆盖智能驾驶所需的软硬件开发和算法研究。

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智能汽车正加速迈进“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上汽集团最近发布了零束银河全栈解决方案,致力于加速智能汽车行业发展。R-TECH高能智慧体就搭载了该套解决方案,未来还将率先落地到上汽乘用车高端产品之上。通过AIoT智能硬件“即插即用”、用户第三方共创生态、以及持续进化的智能引擎,为用户带来“千人千面”、“千车千面”的个性化体验。用户可以像玩“汽车版Minecraft”一样,一键拖拽、定制个性化场景与订阅式软件服务。

在智能汽车时代,用户需求被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如何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做出迅速的产品迭代是每个汽车产商所面对的必考题。要想源源不断地满足用户的出行服务需求,汽车厂商应该变得更OPEN,需要与多层级软件、科技公司去合作,将单一的线性关系变为网状关系。

一方面,本次上海车展上汽乘用车携旗下荣威、MG、R汽车三大品牌25款重磅展车亮相,重点涵盖混动、纯电及燃油三大动力形式,包括基于年轻用户需求以及用户共创形式出发的“智慧新物种”ES33、荣威全新ME产品系列及旗下首款SUV鲸、全球首款纯电超跑电竞座舱MG Cyberster等全新产品系列。

另外,上汽乘用车还集结Luminar、英伟达、采埃孚、华为、斑马智行、微软、腾讯智慧出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星星充电、特来电、京东方、奥动新能源等头部企业,组建了世界级共创者战略联盟,吹响了智能电动时代最强集结号。

智能电动化浪潮下,电动化只是一个必备项,目光长远的入局者应该在智能化方向上带来更多的解决方案。在这条不可逆转的赛道上,谁能迅速做出转变,谁无疑就能够抢占到未来智能汽车发展的制高点。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