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大战“嫡系”?被罚12亿后瑞幸管理层再现大型宫斗

截至11月底,3898家门店中60%实现了盈利。


2020年12月17日才通过支付1.8亿美元罚金(约合人民币近12亿元),与SEC达成和解,避免了被SEC告上法庭的瑞幸咖啡,在大家对它能够“东山再起”的期望中,又出事了。

昨日,网络上有爆料称,瑞幸咖啡7位副总裁、所有分公司总经理以及核心业务高管签署了联名信,要求罢免先瑞幸咖啡董事长兼CEO郭谨一。理由是郭谨一利用供应商关系进行贪污、滥用权力铲除异己、压缩门店员工编制,以及个人能力低下等。

目前,瑞幸咖啡和郭谨一都证实了却有这份联名信的存在。瑞幸咖啡方面回应,“情况属实,详情暂时不方便透露。”

而郭谨一本人则在晚些时候发布了员工信。信中,郭谨一称举报信是由瑞幸咖啡前董事长陆正耀、前CEO钱治亚等人组织并主持起草的,部分当事员工不明真相,被裹挟签了字。

(瑞幸咖啡董事长兼CEO郭谨一)


同时,郭谨一还在信中提到,“公司现在经营稳定,收入向好,是些造假出局人绝不想看到的。”暗指他认为的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陆正耀、钱治亚等,不仅要为瑞幸财务造假风波负责,还对事件后从管理层中出局心有不甘。


1.  “大清洗”没洗干净?


郭谨一正是在瑞幸咖啡财务造假风波后的管理层“大清洗”中上任的。

2020年5月12日,瑞幸咖啡向SEC递交文件称,公司董事会任命时任瑞幸咖啡高级副总裁、负责产品和供应链的郭谨一为公司代理CEO,时任瑞幸咖啡CEO的钱治亚与COO刘剑被解聘。

 左起:陆正耀与钱治亚

 

而后,在7月份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上,董事会宣布郭谨一正式由代理CEO升任董事会主席兼CEO。

这使得郭谨一听起来颇有“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大将之风,也使得瑞幸听起来颇有采取了“弃车保帅”的战略之嫌。

但郭谨一和陆正耀,并不只是瑞幸两任董事长这样简单的关系。

郭谨一本科毕业于大连民族学院,后获得了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学位。在加入神州前就职于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

2016年,郭谨一离开交通运输部,期间结识了陆正耀。半年后,他加入了神州优车公司,担任董事长陆正耀的助理一职

2017年底,时任神州优车COO的钱治亚离职,创立了瑞幸咖啡。郭谨一作为瑞幸联合创始人,开始担任瑞幸咖啡负责产品和供应链的高级副总裁,2018年6月起担任瑞幸咖啡董事。

2018年5月起,前神州优车收益管理负责人刘剑,开始担任瑞幸咖啡COO。在后来瑞幸咖啡“自首”财务造假的时候,刘剑被指为“元凶”。

而在举报郭谨一的联名信中署名前两位的瑞幸副总裁,周斌和李军,同样是神州租车高管出身,并且与钱治亚同属租车业务线。

这么看来,瑞幸的高管团队,本来全部都是神州系,也可说都是陆正耀派。可在瑞幸大震荡之后,神州系的“幸存者”却和“淘汰者”反目成仇,各执一词

不过,郭谨一虽然一直被陆正耀委以重任,但陆正耀似乎从未把他当成“自己人”。

知情人称,陆正耀对郭谨一是“既信任又不信任”。据称,陆正耀一直与神州租车业务线出身的高层感情更深。

因此,虽然都是神州系,“幸存者”原是“空降”,“淘汰者”则多是“嫡系”

而此次事件也暴露出,神州系与瑞幸咖啡,甚至神州系内部的关系,都比目前显露出来的更为复杂。

 

2.  瑞幸到底还行不行?


2020年12月,瑞幸联合清算人向开曼群岛大法院提交了首份报告,其中透露了“改邪归正”后的瑞幸未经审计的最新财务信息。

2020年前三季度,瑞幸咖啡的单季收入分别为5.65亿、9.8亿和11.45亿,同比增长了18.1%、49.9%和35.8%,增长率先增后降。

门店方面,去年11月媒体对瑞幸客服的采访中,瑞幸客服称当前瑞幸全国门店总数为6948家。但瑞幸官网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直营店数量为4507家。

 

 目前,瑞幸官网显示的门店数量仍为4507家。 

但据前文提到的瑞幸联合清算人提交的报告,瑞幸咖啡截至目前的门店数量是3898家,其中60%在11月实现了盈利

瑞幸高管在举报信中提出的郭谨一的“三宗罪”,首先是清洗和控制采购体系人员,中饱私囊、还通过一家名为“北京克瑞斯通供应链管理”的公司为自己套现牟利;

其次是在管理方面党同伐异,导致公司人才流失;

而第三条则是将瑞幸产品原材料的供应商逐渐从大品牌换成了小品牌,质量变差,采购价格却变高了

这一点倒是早在瑞幸爆雷后就早有报道。

2020年5月就有报道提及瑞幸咖啡频繁更换牛奶、糖浆等的品牌,以及使用临期果汁为原料等问题。而当时报道中提到的原因,是为了控制成本,实现门店盈利

同时也有从瑞幸离职的前员工爆料,瑞幸的门店管理、物料原料管理等都处于混乱状态。尤其是在瑞幸财务造假之后、随着人员变动加剧,频繁更换供应商的事时有发生,似乎并不是在郭谨一上任之后才出现的。

如果举报信内容属实,那么操控供应链并且导致瑞幸咖啡原材料质量低下,对于尚未从造假事件中找回品牌形象和声誉的瑞幸咖啡来说,无疑又是一记重击。

而即便举报信内容并不属实,“洗牌”后的瑞幸咖啡管理层目前的处境也并没有比此前好到哪里去,不论危机来自内部还是外部,都为瑞幸咖啡重回正轨,增加了难度。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