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铁王座”:美国跨越两个世纪的三位挑战者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本盘,也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文化自信、生产能力最重要的载体。

作者:南山客

来源:吴晓波频道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本盘,也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文化自信、生产能力最重要的载体。

——吴晓波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2010年就已经超越美国,10年后的2019年这个指标更是占到全世界的30%,相当于第二名至第十名国家的总和。

然而,在大多数人眼里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制造业强国。

我们仍然需要在特朗普掀起中美贸易摩擦之后全力应对,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之一华为,因为美方的制裁,因为谷歌GMS服务断供,去年消费者业务海外市场损失逾百亿美元。

谷歌断供后,华为发布鸿蒙OS

回顾历史,中国今天的遭遇并不稀奇,曾经也有两个国家一度具备在制造业上问鼎世界第一的实力——庞大无比的苏联和狭小精干的日本。它们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大相径庭,缘何在制造业上却可以成为令美国忌惮的对手?

或许它们的经验,恰恰是“当打之年”的中国最好的镜鉴。再次充当挑战者,中国制造正当潮,它已经站到了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吴老师说:“唯创新在,则国运长在;唯制造兴,则中国久兴。”


巨人的陨落

前不久的5月31日,搭载着两名宇航员的SpaceX载人龙飞船,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

中文网络不吝褒奖,一时间满屏充斥各式赞美:“人类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一如首次登月的阿姆斯特朗”“开启了人类航天的新时代”……

人们似乎忘了早在60年前的1961年4月12日,在壮阔无垠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苏联成功把宇航员尤里·阿·加加林送入太空。

1961年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太空飞行

这才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发射,以至于联合国还将每年的4月12日确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

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另一个寂静角落,还矗立着一块饱受侵蚀的粗粝方碑,上面写着:“苏联人以其独创才能在这里开始了勇敢大胆的宇宙行军——1957年”,那一年苏联人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达的航天工业背后是苏联强大的制造业能力。上世纪80年代初苏联鼎盛时期,多项重要工业指标相较美国并不逊色:

钢产量:苏联14800万吨,美国1038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43%。

石油产量:苏联60300万吨,美国4300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40%。

商品煤:苏联65300万吨,美国7840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83.3%。

* 数据引自《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时事出版社1982年版

当然,苏联令人瞩目的成就都有一层“特殊色彩”,引领技术创新、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开始就不是市场机制的经济激励。在列宁最初的设想中:“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

前苏联制造的超重型通用运载火箭

不过,苏维埃的基因与资本主义精神并不契合,令行禁止的政治制度和观念构建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两股猛烈的力量,加速苏联制造业的膨胀并滑向1991年的临界点。


10000日元与涩泽荣一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是衣钵继承人,它的领土面积依旧是世界第一,几乎相当于中国的两倍,然而,2019年俄罗斯的GDP(1.7万亿美元)仅相当于日本(5.08万亿美元)的三分之一。

其实日本经济最景气的时代是在1955-1970年,这16年间,GDP年均增长率达10.3%左右。到上世纪70年代,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大国”,多种主要工业制成品名列世界前茅:

名列第一的有造船、机床、电视机等。

名列第二的有汽车、化纤、合成橡胶、塑料、化肥、硫酸等。

名列第三的有钢铁、电力、水泥等。

日本滨海转运站

与之呼应,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的成名作《日本第一》横空出世,惊呼日本经济霸权的来临,肯定了日本货是优良产品的代称,宣告日本正在冲击美国世界第一工业国的地位。

如果说傅高义的书解释了为什么日本是所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最具活力的一个,那么这种活力从这个国家流通的纸币上也可见一斑。

不同于其他国家纸币上千篇一律的政治领袖、伟大人物,日元纸币上的人物长期是科学家、文学家和明治维新志士。2019年新版日元面世,10000日元纸币上的头像为涩泽荣一,他是明治和大正时期的实业家,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5000日元纸币是津田塾大学创始人、女性教育先驱津田梅子,1000日元纸币为“日本近代医学之父”北里柴三郎。

2019年新版日元样式

纸币流通很广,颇能看出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的导向。日本重视科技和教育不是一天两天了,20世纪50-70年代,日本每年把财政预算的20%投入教育领域。自2000年以来,日本已有19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2015年吴老师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点击阅读】的文章为中国制造业敲响了警钟,哪怕当时的日本已经“失去了二十年”,依旧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小到马桶盖、箱包、电饭煲等生活用品,其产品的设计与品质至今独树一帜。

后来,人们知道原来日本的马桶盖产自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才略感宽慰,转而又得知负责设计、质量标准和生产流程的都是日本企业。


中国制造正当潮

中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接过了与美国赛跑的“接力棒”。

如今,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的产量占据全球第一。

我国同时还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具备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振华30”: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船

中国制造能否以史为鉴,镞砺括羽,最终汇百川之势,与大洋彼岸的美国较量,还有许多功课有待强化。

第一,持续的制度创新,营造自由、活跃的商业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激荡四十年,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核心秘密,就在于通过制度创新不断解放生产力。越是尊重民间生产主体创造力的地方,底层经济细胞越有活力。

第二,以国民素质和审美为导向,迎接新国货时代。

40年来,我国培育了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超过同期世界整体比重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数量庞大的新中产消费群体正在崛起,他们的消费主张、消费审美正在催生新一轮的国货运动。在此背景下,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已近42万亿,与美国只差了一万多亿。

第三,培育本土商业文明,塑造中国企业家精神。

在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过程中,更为健康的财富观念、商业伦理和管理文化逐渐形成,许多企业在各自领域走到了没有对标物的“无人区”,它们必须独立探索,贡献出中国方案。

第四,创建新型制造业的超级平台,打造全链路赋能的产业生态。

当前,外部中美贸易摩擦白热化,新冠肺炎疫情阴魂不散。中国制造业处于特殊的发展关口,在畅想超级大国竞争的宏伟图景时,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当务之急。吴老师在6月19日的演讲中特别提到了中南高科的案例,这是一家五年时间布局全国51座城市近百个产业园区的产业集团,通过园区载体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资源的对接,让中国制造业的聚合效应得到更大程度发挥。

中南高科百城千企云直播

中国今天是全世界创业企业最多的国家,每天大约有两万家企业注册,每年会诞生600多万家企业,97%的企业活不过18个月,而中南高科的模式超越了物理园区的概念,集合高校、基金、大的产业IP等海量资源,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充分的链接与服务平台,赋能企业成长,这对于中国制造业具有特别意义。

吴老师说:“制造业是这个国家的基本盘,越是到危机的时候,越是到求生的时候,基本盘的能力变得越加重要。中国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我们怎么服务这么多的人口,怎么消化国家的产业和技术能力,靠什么?靠制造业!只要创新的人还在,只要制造业还在,中国未来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国家,也是值得我们奉献时间、努力和生命的国家。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