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无终,亏损不停,京东物流走不出的怪圈

京东物流现状究竟如何?

京东物流现状究竟如何?

作者 | 萌新

来源 | 格隆汇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2007年,第一家京东快递点悄然出现在北京潘家园一个小区里,当时的路人不知道,这个新生的快递点十几年后会成长为怎样的庞然大物。

十年磨一剑。2017年,京东物流从京东集团分拆出来,似乎在向天下人宣示着其更多的野心。当年六月,刘强东在谈论当今国内物流行业格局时明确提出,未来国内物流立足的只有京东和顺丰。这番豪气不仅让人想起,两千年前曹公那番“青梅煮酒”之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古今风流,交相辉映。

2018年,京东物流一举从资本市场融资25亿美金,入局者包括红衫、腾讯、招商、国开行等重磅投资者。大佬们入局,似乎在预示着,京东物流的上市之路势不可挡。可还有一个问题摆在其面前,那就是连年的巨额亏损。据估算,这一部分每年要吃掉京东接近6成的毛利,也是拖累京东股价的原因之一。

2019年4月,刘强东在内部信中表示,按照现在的亏损速度2018年的那笔融资只够亏两年的。一语惊醒梦中人,京东物流似乎危若累卵。后面的事情,也一度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京东小哥们被降低了五险一金,抽掉了底薪,调高了业务提成。这一手“开源节流”玩得妙到毫巅,至于当年二季度,京东物流就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

走过13个年头,在2020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年份,京东物流官方虽未曾置评有关IPO传言,但是,无论是其重资产带来的极高成本还是与现有的物流巨头竞争空间,上市都是它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京东物流现状究竟如何?

1

自建物流模式独特,

隔空叫板龙头顺丰

京东在发展早期就选择了与传统电商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相悖的发展思路,就是自建物流体系,实现仓配一体化的重资产模式。2007年京东集团开始布局自建物流,第一个仓库落地北京市海淀凤凰岭,2009年成立物流公司,开始全面布局全国物流体系。2010年自研的仓储管理系统(WMS)正式上线,2012年自建干线运输车队,同时“青龙系统”上线,实现了商品全链条管理。2014年上市后,更是持续重金投入,打造了多个自动化物流中心和分拣中心,并成立X事业部,布局无人运输和配送。

图1:京东物流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京东物流官网

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7个物流中心,29个城市设有前置仓,拥有超过650个仓库,25座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仓储总面积约160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了约250万平方米的云仓面积。

京东物流大件和中小件网络已实现大陆行政区县100%覆盖,自营配送服务覆盖了全国99%的人口,90%以上的自营订单可以在24小时内送达。目前京东物流是全球唯一的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其中大件和中小件网络已实现大陆行政区县100%覆盖,自营配送服务覆盖了全国99%的人口,90%以上的自营订单可以在24小时内送达。

图2:京东物流仓库分布

数据来源:京东财报

自建物流体系的初衷是为了加快物流速度,提升用户体验。从国家邮政局公布的全国快递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顺丰速运和邮政EMS一直是前两名,2018年、2019年度调查范围纳入了京东物流,京东物流满意度排名第三,仅次于前两者。从京东集团的GMV来看,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其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比重持续攀升。事实证明京东物流体系的建立帮助京东在电商大发展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这也成为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撑起了京东的半壁江山。

图3:京东GMV占比

数据来源:统计局、网络

京东是“电商+快递”的结合体,更准确的说是“B2C电商+自营快递”的结合,京东物流就是这个“自营快递”的角色,京东物流采用的是“仓配一体化”模式,相比顺丰为代表的快递公司采取的“端到端”模式相比,京东物流直接从仓库发货,没有前端收件、转运的过程,大大缩短了物流运输时间。

京东物流采取“区域仓-分拣中心-末端配送”的仓配模式。具体流程如下:(1)京东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历史订单,来预测未来各类商品的需求,并提前把这些商品运到离买家最近区域仓或前置仓中。(2)京东接到客户订单后,向用户所在区域的仓库发出发件指令,仓库立即将商品分拣出来,并配送至离用户最近的网点,最终由快递员完成派送。

顺丰则采取“末端—分拣中转—干线运输—分拣中转—末端配送”的中转模式。具体操作为:(1)末端快递员从用户处收件并集中到营业部;(2)快递件从营业部运输到区域转运中心,经过分拣后与其他快递一同发往目的区域转运中心;(3)快递件到达目的区域转运中心后经过分拣集散后再发往目的末端营业部,最后由快递员负责末端配送上门。

图4:京东物流和顺丰的模式比较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

物流模式迥异在于各自禀赋不同。京东本身是个电商平台,物流体系一开始是服务于平台卖家。平台上的商品以大量、标准化商品为主,可以通过大数据预测订单的流向,因此可以提前大量铺货。京东物流强调缩短物流流程,将货尽量放到离消费者近的地方。顺丰的订单来自C端客户,分散、非标准化,始发地和目的地也没有特定规律,很难做到提前预判和规划运力。顺丰则是通过构建高效的运输+转运网络,提高运输速度和中转效率,最终提高物流时效。

京东物流的优势并不在于运输端,而在于仓储和管理,如何精准的把货物提前铺设到离买家最近的仓库,在接到订单后如何最快把商品调出,这才是保障时效的关键。目前来看,京东物流仓配模式更适合大中型商家业务,其配送业务主要为电商卖家提供仓配服务。而顺丰端到端的物流模式则更适合中小型商家及个人件业务,目前主要以商务件为主。

2

盈利和竞争压力倒逼改变

自建物流体系的优势很明显,可以加快物流速度,提升客户体验,推动业务增长。劣势同样明显,最为诟病的就是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京东迟迟未能盈利,所谓“成也物流、败也物流”。

图5:京东集团业绩

数据来源:年报

物流体系是重资产投入,需要订单量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刘强东曾在内部信中透露“京东物流2018年全年亏损超过23个亿,这是第十二个年头亏损,并不包括内部结算盈余(京东零售的内部订单)。这意味着,如果扣除内部结算,京东物流去年亏损总额超过28亿,核心原因是外部单量太少,内部成本太高。”京东物流前端是仓储,需要提前备货,适合大量、标准化、时效期长的产品,对于B2C模式下的3C产品的商家最为合适,这也是京东的主导业务。但对于规模更大的C2C业务来说,京东物流优势并不明显。仅靠自家平台上的订单京东物流达不到盈利的规模。

过去十多年是电商大发展、持续高增长时期,虽然对京东物流的投入带来京东集团持续亏损,但基于对电商行业的乐观预期,大家对京东物流亏损的容忍度很大,对其未来有信心。但是随着近些年电商增速开始放缓,京东物流的亏损还在持续扩大,市场质疑声更多了,给京东集团带来很大压力。

同时京东物流也面临来自其他对手的竞争,比如菜鸟网络。在前端,菜鸟有B2C和C2C两类平台,订单规模远大于京东物流。在仓储设施上,菜鸟网络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在配送上,菜鸟整合了大量第三方快递,配送能力也强于京东物流。京东物流和菜鸟网络都是“电商+仓配”模式,区别是前者是自建仓库和配送体系,后者是自建仓库,通过平台整合配送资源。京东的优势在于起步早,经验丰富,全流程掌控,在时效、客户体验会更好。菜鸟的优势在于规模大,经济效应更显著,但在配送端资源整合掌控力稍弱。

2018年京东物流完成了2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约130亿美元,此轮融资预示着京东物流离上市更近一步。京东物流过去的重金投入模式已为市场熟悉,在盈利预期迟迟未兑现,投入不断的前提下,饱受质疑。上市后如何让投资者对京东物流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也是京东物流做出改变的另一动力。

3

压力之下如何破局

面对上述压力,自成立以来京东物流在保持自建仓储之外,运营模式一直在做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外开放,扩大订单量、业务来源。

对外开放又可以分为两方面:

(1)第一是对电商卖家开放仓配能力,扩大订单来源。京东物流最初只服务于自营订单,自营的效率和客户体验是最佳的,但仅靠自营订单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只能部分牺牲效率和服务,逐步向非自营卖家开放。2016年随着 “京东物流”被作为独立品牌推出,京东物流开始向其他电商平台卖家开放仓配服务。

图6:京东物流对商家的服务模式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

(2)第二是对社会开放物流能力,拓展收入来源。2016年京东发布“京东物流”品牌,明确“开放化、智能化”战略,希望将过去十年所积累的基础设施、经验和价值向全社会开放,以服务于中国商业社会,帮助商家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流通效率。2017年4月京东物流集团正式成立,并提出了3S理论,即短链、智能、共生。2018年10月首次提出搭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聚焦供应链、快递、供应链数字化产业平台三大业务板块,为客户、行业、社会提供全面的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虽然京东物流服务收入占比仍然较低,但增速远高于集团,其收入占比提升较快,尤其是2016年后明确把物流体系对外开放后。

图7:京东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京东财报

二是向下游配送行业拓展。主要是个人快递、即时配送、冷链。这三个细分领域当前格局不尽相同,我们需要逐一分析。

京东快递于2018年10月正式推出,面向个人用户进行揽件,目前已覆盖超过100个城市。快递业务是典型的C2C端,有两种成熟模式,一种是以顺丰为代表的自营模式,另一种是通达系为代表的加盟模式。自营模式成本高,但是管理和服务更优,顺丰经营的是高单价、毛利率高,对时效要求高的商务件,而通达系以电商件为主,竞争非常激烈,对价格十分敏感。

中国的快递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电商快件经常打价格战,高端的商务件被顺丰和EMS牢牢掌握,这两家也都是重资产,也是有很大壁垒。京东物流体系的优势是仓储,在前端揽件,运输端以及中转分拣实力要弱于第三方快递公司。快递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电商快件经常打价格战,高端的商务件被顺丰和EMS牢牢掌握,这两家也都是重资产,也是有很大壁垒。京东物流的优势与当前快递市场的需求并不匹配,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具备太大优势,短期内大幅扩张的可能性较小。

即时配送指的是货物不经过仓储和中转而直接的端到端送达,且两小时以内的物流服务。京东布局即时配送的,带来的成效如何?这仅仅只是市场的开拓,还是有更大的协同效应?

这个行业源起于外卖的O2O模式,可曾记得当年吃外卖简直不要钱的时候,大量的补贴,在2013年之后得到飞速的发展,即时配送行业也随之兴起。

图8:中国外卖市场变化

数据来源 : 艾瑞咨询

在外卖领域美团和饿了么两分天下。即配企业高度依赖着外卖平台的流量,美团有自建的配送团队,超出自建配送由第三方即配公司承担。饿了么在还没组建蜂鸟配送是由达达承担即时配送,随着蜂鸟的壮大,饿了么减少和达达合作,减少近80%单量。即时配送高度依赖平台的商流。

随着外卖的增速下降,外卖订单的分发权高度集中平台,即配企业寻求未完全掌握订单源的新零售,跑腿等,达达和京东到家的牵手无疑是这一趋势关注点,新达达孕育而生。

达达的加入依靠着京东到家的流量,在即时配送市场占据的较高份额,与美团和饿了么(蜂鸟、点我达)三分天下。

图9:2018年即配市场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 : 艾瑞咨询

新达达的加入除了补充京东到家的运力问题以外,还在特殊”爆单日”承接了部分京东商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订单。作为京东物流仓配模式末端的运力的补充,即时配送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把时效性这优势最大程度的展现。

图10:达达-京东到家主要订单源分析

图片来源 : 艾瑞咨询

对达达-京东到家的主要订单源分析,京东布局即时配送带来的成效是1+1 大于2的,对于达达而言,获取了稳定订单来源。京东到家平台和京东商城带来运力的补充,也在新零售的商超、生鲜等布局中末端配送的重要一环,尤其是生鲜,京东在电商生鲜方面高度布局,生鲜冷链末端配送新达达的补充,无疑锦上添花。

疫情影响,春节期间,京东生鲜从除夕至初九销售同比增长 215%;叮咚买菜大年三十的订单量同比上月增长超过 300%,近期整体订单量约增长 80%,客单价增加约 70%,带动了即时配送的高增长,疫情过后,部分新用户估计会继续保持消费习惯,带动着即时配送长期的良好增长。

即时配送未来的趋势及机会:

三四线城市空间巨大,随着消费升级,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增速高于一二线城市,新零售在三四线城市带来的机会推动即时配送行业

To B类企业订单:生鲜,鲜花等订单,门店同城配送即时配送订单,快递末端订单;To C类的跑腿,代购等订单

说完即时配送,那么冷链物流到底是一个什么生意,为什么进入者争先恐后?对于京东物流来说,战略意义何在?成效如何?

2018 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 3035 亿元,同比增长 19%,预计 2019 年和 2020 年分别增长 24.5%和 24.3%,2018百强企业冷链业务市占率13%,市场巨大且无序竞争,集中程度低。

冷链物流泛指产品在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区间,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过程损耗的运输方式。具体分为食品冷链物流、医药用品冷链物流、化工品冷链物流等。

图11:冷链产业链

京东冷链物流的上游是制造环节,冷链技术支持,冷藏设备制造等,属于特种装备制造,我国技术发展成熟。其下游是以食品冷链物流为主,食品又分为农产品、禽肉、乳制品等细分产品,根据《制冷技术》数据,食品冷链占冷链物流的占比接近 90%,是冷链物流最主要的运用。随着网购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品类不断增加,网购商品品类逐渐由 3C 数码家电、服装、化妆品等发展到鲜花、蔬果等生鲜产品,我国生鲜电商发展迅速,2018年市场交易规模约为 2045.3 亿元,同比增长 56.3%,占生鲜整体市场比例已超 4%,预计2020年占比超7%。

图12:历年生鲜市场规模及

生鲜电商规模及其占比

数据来源 : 艾瑞咨询,

欧瑞数据,平安证券研究所

生鲜电商积极布局,因为生鲜购买为高频次的即时性消费,市场空间大,而消费者对生鲜送达的时效性和新鲜度提出高要求,对生鲜电商的冷链物流要求高。

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成本占比达 20%-40%,生鲜电商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的最佳选择无疑是冷链物流部分有所超越。

各生鲜电商重金投入自建冷链体系,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生鲜电商每日优鲜,京东生鲜为其中代表;或者也可寻求具备完善冷链运输和仓储体系的第三方进行长期合作,如顺丰、京东物流等。京东无论在自家的京东生鲜平台,对标盒马生鲜的7FRESH,还是服务于第三方,冷链物流地位无疑是重中之中的一环。

京东冷链的四种服务方式:纯配服务,仓配服务,原厂地生鲜产品服务,B2B服务,流程如图下所示

图13:京东的冷链服务流程结构图

数据来源:京东物流官网

从京东的冷链服务四种服务方式中,构建了冷链仓储网,冷链运输网冷链配送网三大网络,京东冷链由过去专注于B2C领域,转型重点打造B2B服务网络与核心能力,到全面满足商家从产端到消费端的F2B2C一站式冷链服务。更推出”骨干网+合伙人”的模式更有利于京东冷链快速打通支线路线,形成整个生鲜行业的冷链物流大网,冷链大多数是以区域性运输为主的痛点却变成了强有力的补充,构建京东冷链的一张社会化的大网络。

细看一下京东在冷链物流上的投入:

自建仓:在仓储方面,截至 2019 年 12 月,京东物流已在 10 个城市(沈阳、北京、郑州、武汉、上海、南京、杭州、西安、成都、广州)建成 13 个冷链仓,B2C 网络覆盖超过 300 个城市,仓库日均订单处理能力达百万件。京东仓库覆盖深冷(-22℃以下)、冷冻(-18℃,主要储存阿根廷红虾、跑步鸡等)、冷藏(0-4℃,主要放置水果、蔬菜、奶制品等)、控温(10-15℃;16-25℃)四大温层。

协同仓:除了自营的冷仓,京东还和部分供应商之间合作建立了协同仓,仓库由供应商在原产地建立,但其中应用的管理系统、作业流程、培训工作和物流冷链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则由京东提供,通过缩短中间环节,实现产地直发,48 小时送达。

冷链设备:除了完善的冷库配置,京东还配置了温控在-18℃~10℃区间的冷藏车,升级至第四代材料规格符合美国 FDA 标准的智能保温箱,以及可以进行严格的温控检测及追踪、保证各温层生鲜商品在流转过程中新鲜度的控温设备。

先进的模式,及巨大的投入,给京东带来不少成就: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球冷链联盟(GCCA)等机构共同主办的2019(第十一届)全球冷链峰会在青岛成功举办,会上隆重举行“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颁奖典礼”,京东物流位列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前三甲。在获得巨大成功背后,同样也付出巨大的成本,也是存在的隐患:

京东冷链物流最大的痛点在于高成本,每个仓库前期投入均超过亿元,而京东目前为止已经建成13个直营冷库,巨大的成本待摊。

冷链车的投入同样不可忽视。冷链车定价各有差异,新车售价100万元区间。目前,自营和第三方冷链车一共1万多辆,后者数量占比较大,这一笔成本也同样可观,每个干线的运输或转运,其中需要的运力都是由昂贵冷链车构成。

最后一公里到家配送环节中所有的保温箱每个成本200元,寿命一年,京东在全国共投入了60万个,平均使用寿命为一年,保温箱的采购成本一年约为1200万元,外加密集的配送人员日渐上涨的劳动力。

未来京东冷链物流要走路无疑用四个字概况:“开放,引入”。京东直营的单量有限,难以平摊如此高额的成本,需要借用开放引入更多的干线运输及合作的协同仓,以减低投入。引入更多的商家来摊薄成本。目前,这也是京东冷链物流在走的路,引入合伙人制度,这路走得是否顺利,我们拭目以待。

4

结     语

京东物流因京东商城而生,依赖于京东商城的发展,自建物流基因深入其中。虽现在有心向第三方开放,但仍以京东自营的物流需求优先。纵观历史,鲜有此类公司成就卓越。

另外,其本身的重资产打法造就其一定程度的护城河,但也一如“七伤拳”:“伤敌先伤己”,对财务拖累严重。欲破此局,在电商件、时效件等领域突破困难,机会也许存在于即时配送与冷链运输。也许,等今年京东物流上市之后,我们能进一步了解这个物流业的”奇葩“。


加入“格隆汇打新研究群”,

与打新大牛一起,

获取最全面、最深度打新资讯。

入群后即有机会获得

最新资讯/课程/报告/评级/资料等干货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客服微信,即可入群学习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