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过去,也只有这里配得上传奇二字

现在是多么的热闹,当初就是多么的寂寞。

作者:卢俊

来源:真叫卢俊

想一个小问题:

有多少个商品房项目交付后还能看,哪些项目已经开始运营了,我们还有冲动再去看看,哪个小区的实景和样板段没有落差甚至更出彩?

虽然是个小问题,但是似乎我们得不出一个非常好的答案。

房地产这个行当,可以对冲万物,但是唯独没办法对抗时间

大家都拼命地想要做快周转以最快程度把东西脱手,这样的场景多多少少有点网红的样子,给的产品看上去都好看,但是似乎没一个是耐看的。

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团队更加愿意走,愿意出去寻觅,楼市这么大,总有一些意外值得我们反复地咀嚼,今天和大家聊的这个项目,其实开发运营已有七年时间。而七年后的今天,他才能配得上神盘这个称呼。

项目名字不少人听过,但是关于他的故事,一定比你知道的还要多,项目是:

故事有点长,有些是你知道的,但更多的会有意外,值得各位花点时间,让我慢慢和大家说。

01

对于乌镇雅园,我想各位多多少少会有听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困惑。

很多人对他有两个标签,第一个:这是一个位于乌镇的项目。

乌镇这个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城市界面,给人非常好的生活节奏的感觉。但是毕竟这样的超级大盘需要足量的人口导入。

而乌镇距离上海的车程距离相比较其他城市没有明显的优势。而主打杭州这个城市,有山有水的城市氛围和杭州这样的基调又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第二个,这个项目当年早期的定位是颐乐养老,考虑2013年入市的时间,应该算最早的一批小镇类项目。

项目所在的雅达健康产业园占地超过1500亩,住宅供应套数约4800套。

这么一个主打养老客群的超大楼盘,未来养老驱动实行的购买力以及未来的运营,都会是个问题。

虽然早期有强大的品牌背书以及宋卫平亲自操刀推动的产品规划,产品一定是唯美顶尖且让人有冲动的。

先期一定会有“粉丝”因为热爱品牌,热爱产品或者因为冲动驱动购买。

但是对于这么大体量的项目后期如何保持和运营,同样也是让我困惑的。

而类似于这样的项目,在先期样板段的时候都是完美的。

进去之后所经过的路,整体的气场感觉,都会是完美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问题会慢慢暴露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开始我们听到的小镇的消息越来越少的原因,因为打退堂鼓的开发商越来越多了。

所以我是带着困惑去的乌镇雅园,在一个周二的中午。

我本来以为看到的还是那种好看但是空荡荡的样板段。但是我来到食堂,看到的是这样的场景:

嗯,吃什么不重要,主要来看看这个:

一个偌大的食堂里真的是业主在里面吃饭,轻声细语但热热闹闹的。

这样的场景不是样板段那种好看美观,但却是多少小镇类项目所缺乏的人气和人情味。我在食堂里吃着饭,看着周边的大爷大妈聊着天吃着饭,这种感觉很难想象是在一个一手房项目现场。

我问了下项目负责人,一共4800套房源,如今销售已经进入到尾声,而前期已经交付的约三千套房子里,基本均已实现入住,其中常住用户已经达到了一千多户,是真的在这里生活的那种。

并且从客群结构来看,有超过50%的用户来自上海,还有一些来自杭州和本地。这样的迁移式居住的模式,而且主要都是老年客群,可以说是非常难实现的。

这应该是无数项目都攻克不了的命门,所有的大盘在用掉最后一口气销售完毕之后,后期怎么都不会有人进来而成为空城。

乌镇雅园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大家愿意不远万里地过来,并且其乐融融地在这里生活?

02

这个项目之所以可以做得成功,一定有一些是情理之中,一些会是意料之外。

其实很多在其他项目里算是发挥到极致的东西,在这里都只是情理之中了。

先说小的细节吧,针对年龄比较大的客户,很多项目都会说,我们在室内做了很多适老化的配置。

这种东西大家看得多了,比如室内装修的标准啊,电梯之类的元素,这些只能说是标配吧,我甚至不想把描述的内容放在室内装修这块。

整个乌镇雅园在对于老年人的细节投入真的是细入毛孔了,所有的点串联起来看,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内核的项目。

首先这个项目2013年开始面市,和产品一起交付的,是一个3.5万方的颐乐学院

里面有文化学习、休闲娱乐、运动健身……这样的规模已经非常大,而且处于项目最核心最好的位置。

包括后期的各种活动,都装在这个空间里面。

本来这样的产品交付已经足够诚意,但是为了让用户可以在里面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体验,乌镇雅园做了一件事情:

直接在颐乐学院边上造了一个公园

通过内部水系的开挖以及周边植被的搭配,直接做了一个庞大的生态景观系统。

这个公园,光占地面积超过40亩。

直接把项目最核心的配套内嵌在整个景区之内,这样的空间也因为内嵌了这样的生态之后而更加的有场景。

另外乌镇雅园对待产品细致的地方还可以从细节看出。

其实这个水景是人工湖,而人工湖一般人是没人敢做的,因为大盘开发时间久,而水质是耐不住时间的,最后很容易发臭变质。

而我走遍了景区所有的水域,基本都种满了净化水质的水草,包括园区后面的开阔的湿地在内的几乎所有水系,都清澈见底。

除了内部构筑了一个水系净化系统,雅园还在里面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使得整个湖泊可以良性循环地持续下去。

包括区域内的古树,都是本来生态的一部分,也在区域内得到了很好地保留。对于这样的景区,一定要有这种树荫遮蔽的感觉,老人才会喜欢并且愿意来。

因为整个空间营造得良好,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美好的细节:

一些空间已经不需要运营,业主自发地开始利用一些区域交际、生活。

这就是典型的产品做到极致之后良性循环的开始

很多人都在探讨运营难运营难,很多时候就运营探讨运营,而更多时候,都是你产品没做到极致,用户不愿意出来以及没兴趣出来,这样一个原始的从0到1的问题都被忽略了。

而在乌镇雅园里就有很多这样的美好场景,因为整体的空间营造非常追求极致。

比如说这样的风雨连廊,在整个项目内不是一段的存在。

而是任何一处都有涉及。

换句话来说,在这4800套房子里,不论哪一套到哪一套,哪怕坐着轮椅,或是外面下着狂风暴雨,你都可以淡淡定定地看着风景,走到任何一处你想要去的地方。

因为有业主提出想要能够自己种点东西自己采摘,项目内就划出一块地方给到业主日常种植,并且安排人维护和后期整体管理。

适老化的配置不是只停留在室内部分,外部服务配套空间,所有的细节都涵盖这一块。

这样的细节,让住在里面的初始用户慢慢慢慢地,真正切切地感受到项目的美好,所以他们愿意住下来。

到后面慢慢地衍生出,老业主会带着自己的朋友来这里参加活动,感受氛围,老年人的社交都是很窄的,一有什么大家都会集体参与。

然后人数到了一定规模,社群形成之后,业主开始自己自发的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

如今在乌镇雅园内的各种活动,自发组织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都是根据用户自己的兴趣自己举办。

所以你在项目可以看到这样的东西:

活动密集到需要排期。这些东西是样板段做不出来的,也是一个项目最缺乏的。

03

而因为整体的良性循环,整个项目在后期一直往好的方向去发展,首先是整个居住客群结构的丰富。

在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把雅园定位为养老的项目,而因为整体的空间营造的极致以及后期服务的完善,到目前为止雅园的客群结构得到极大的丰富

老年人开始会带着小孩子在这里玩,过一个暑假。然后慢慢的开始,越来越多的小孩愿意在这里生活和成长。

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孩子们的需求,乌镇雅园内部也规划了:

一所国际化幼儿园。还可以见到儿童游乐区,以及适合儿童游乐的户外泳池。

你很难想象这些会发生在当初以养老定位的乌镇雅园身上,这也是根据客户真实需求一点点迭代产品的表现。

同样的,有了老年人有了小孩,年轻人也没有抗拒这样的氛围。

我听过很多类似我这样的内容产出者选择在这里常住,创作内容、找寻灵感。而且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乌镇雅园北侧

有一家国际网红的阿里拉酒店,里面的房间完全供不应求,许多年轻人都会选择来这里打卡。

我去里面看过,奈何我是一个人去的,不然就真住里面了,这样的场景和氛围很容易让年轻人流连忘返。

所以各位可以感受到整个乌镇雅园的内循环,让他的客群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饱满。

而且哪怕是针对于养老客户,产品形态和客户需求也开始进一步的细分。

有设计团队非常擅长的传统江南建筑。

也有这种最近开始流行的新中式新东方的感觉。

而高层这种法式建筑也很硬朗,和底层中式廊桥的融合也一点都不突兀。不同的产品形态满足不同的用户,基数庞大之后开始了业态细分。

发展到最后,整个项目开始有文化沉淀了。

雅园内开始有了博物馆,以及过往大家经历过的记忆和物件。

这个是挺恐怖的一件事情,一个还在开发的项目,因为自己的运营,已经有了底蕴有了内涵。

最后一件事情,也是我最感慨的,整个项目体量有4800套的住宅,因为整体内部形成了循环,后期的成交全部来自于老带新,而且大量的都是基于老业主带着朋友过来体验感受或者参加活动。

而这样的势能带来的力量是惊人的,平均一年1000套的速度,剔除一些假期,基本上每个月都有100套的成交。

这个项目最美好的地方就在于,整个团队没有销售,全部都是服务人员,但却实现了最好的去化效果。

04

所以不知道各位能否感受到内部一点一点滚雪球,越做越大越来越好的逻辑。

项目在一开始拥有一些原始用户,加上坚持在一开始就交付运营空间颐乐学院,然后坚持产品打造和空间运营。

而那些原始用户随机性的体验感受之后觉得不错,有一些人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入住,入住之后发现社区内的活动不是营销活动,而是在体系化持续性地举办,同时因为入住,业主也发现了更多足够好的产品细节......

在这样的逻辑下,老用户开始越来越多的带着朋友来到项目,随着项目的口碑开始积聚,小孩、年轻人……

人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

现在的乌镇雅园,不仅已经不需要销售,整个服务模块也基本可以成本持平,运营已经形成很好的循环。

整个乌镇雅园过了7年之后,如今折射出最美好的样子,整个片区基本都已交付,而所有热爱这里的人都陆陆续续地进入。

后来我听说,雅园内要开第二个食堂了,服务业主,服务这里面的住户。

未来这里的商业街的招商、运营都可以独立存在,不需要开发商补贴,并且重度地服务小区内的用户。

还不包括本来很重要但确实没有笔墨来说的雅达国际康复医院,为社区提供家门口的医疗服务。

整个项目没有了短板,并且在持续地良性生长,长成自己美好的样子。

真正意义上的小镇,在这里,养成!

05

参加过各种各样的论坛,几乎每个场合都会探讨各种项目的开发模式,其实有的时候想想,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资格去探讨模式的。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产品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讨论运营,服务没有涉足的时候就想要谈论共享,营销都没有上心过却很想做口碑,这样的现象经常存在,但是很多人都不以为意。

开发项目,太多人都太想着如何更好地卖房子,却没有想过如何更好地交付社区,这二者在我这边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问了团队做这个项目最痛苦的是什么时候,操盘手和我说,是在2013年-2014年

项目刚刚面世,交付了最基础的原始空间的时候,那个时候整个团队都在做一件事情:坚持做活动做服务。

他们有一个理念,哪怕只有一个人,他们也把组织的活动彻底落地,哪怕知道明天没有多少人,他们依然把下周的活动弄得密密麻麻的。

就是这样的坚持才让很多用户慢慢地放心,慢慢地相信以后可以在这里生活得更好。

所以如今整个乌镇雅园的团队都是当初核心团队保留下来的,他们说这种模式和外面不太一样,不认同的人很难坚持下来。

也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如今现象级别的乌镇雅园。也是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好的小镇项目需要的,对于做好产品和运营的决心和执行力。

我们把时间点倒推,把自己放在2013年到2014年,当你面对一个这么大的项目却不知道怎么操盘的时候,你就会为他们执着地做服务而鼓掌,现在是多么的热闹,当初就是多么的寂寞。

如今的滚雪球都是当初坚持不放松的结果。

06

走的时候,我依然追问操盘手,你认为乌镇雅园成功的地方是什么,他笑笑对我说,也许就是当初我们坚持做了很多地产的事情吧。

嗯,这句话我真的想了半天,未来我也许还会想很久很久。

之所以叫他为神盘,因为哪怕交付之后,他还是地产这个赛道里的传奇。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