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002714.SZ)投资记录:该离开了吗?

先讲一个小故事,这是巴菲特合伙公司期间写给合伙人的信,关于复利的魔力,其实是有三个小故事,我选了我喜欢的一个放在这里。

作者:何耀东

来源:何耀东的笔记

日期:2019年8月10日

先讲一个小故事,这是巴菲特合伙公司期间写给合伙人的信,关于复利的魔力,其实是有三个小故事,我选了我喜欢的一个放在这里。这个是把巴菲特1965年写的,数据也都是按1965年当时的情况计算的,我没有作任何改动。

这是一个关于1626年曼哈顿岛的印第安人把这座小岛卖给臭名昭著、挥霍无度的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彼得·米纽伊特的传奇故事。印第安人在交易中体现出来的精明,将会永远铭刻在历史上。

我了解到,印第安人从这笔交易中净落到手的钱约合24美元。付出金钱的米纽伊特得到了曼哈顿岛上22.3平方英里(57.8平方公里)的所有土地,约合621 688 320平方英尺。按照可比土地销售的价格基础进行估算,我们不难做出一个相当准确的估计,现在每平方英尺土地价格估计为20美元,因此可以合理推算整个曼哈顿岛的土地现在总价值为12 433 766 400美元(约1250亿美元)。

对于那些投资新手来说,这个数据听起来会让人感觉米纽伊特总督做的这笔交易赚大了。但是,印第安人只需要能够取得每年6.5%的投资收益率(其部落的共同基金代理人本应该给出这个承诺的),就可以轻松笑到最后。按照6.5%的投资收益率,他们卖出曼哈顿岛收到的24美元,经过338年到现在会累计增值到42 105 772 800美元(约420亿美元),而且只要他们努力争取每年多赚上半个百分点,让年收益率达到7%338年后的现在就能增值到2 050亿美元。

故事就到此为止吧。

我怎么会注意到牧原股份?猪肉是典型的周期行业,2000年至今已经过了4个典型的猪周期,每隔三五年就如期而至。2017年实习的时候,有个一起实习的同事调研了几个星期猪周期,虽然当时我没有关注,但是也留下了一些印象。

这种行业巴菲特是不会买的,至少伯克希尔期间的巴菲特是不会买的,同质化非常严重,谁会在乎吃的猪肉是哪个养猪场养的呢?(我估计也有人只吃丁磊养的猪)。

18年下半年,我遍历了A3000多只股票,当然不是每只股票都能看的很细,但是没有看到好公司不要紧,要紧的是把差公司当成了好公司。牧原股份roe(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率给我留下了印象,roe17年是30%16年是46%,净利率17年是24%16年实41%,真是太高了。不过光看着高也不算数,得和其他养猪的比较,大家都说他高才是真的高。

先调研牧原股份,调研清楚了再和其他家比。

养猪有分两种,一种是小农户散养(我家小时候就是这种,一年养一头或者两头,快过年了就杀一头,卖一头),另一种是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又分为两种:养猪场和包给农户。

包给农户以温氏股份为代表,养猪场以牧原股份为代表。包给农户的好处是前期投入小一些,把仔猪给农户,签订合同,到时候去收猪。由于投入小,前期可以快速扩张。缺点也很明显,整个过程掌控不够,防疫工作做的不如养猪场好,容易出问题,并且农户要分走一部分利润,毛利率会低一些。

养猪场的好处就是容易复制,河南的养殖场复制到东北去很容易,河南的农民不一定和东北的农民一样好谈,另外毛利率高;缺点就是前期投入非常大,每年利息都很多钱,贷不到款就很糟糕。

综合比较之下,我认为养殖场模式长期来看更好。原因有:

1、美国已经走完了养猪工业化道路,就是养猪场模式,我们以后大概率会走同样的路;

2、全球低利率环境,贷款问题还不是大问题,另外卖猪是没有赊账的,现金流非常强劲;

3、以后农村农民越来越少了,和农户合作会不会受到影响?这刚好就是养猪场的优势;

4、在这种周期行业,周期底部都是要亏钱的,这时候毛利率就是保障你坚持过去的根本,是猪肉行业的护城河,谁能坚持下去,就能吃掉坚持不下去的份额。当然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时候,现在主要是流失的小散户的份额。

其实比较完这个行业的特点,公司之间的比较也很明显了,只有牧原股份一家是养猪场模式,其他有一定规模的都是农户模式或者农户+养猪场模式,温氏股份是大哥(整个猪肉行业规模第一,且2.5倍于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是二弟(整个猪肉行业第三,相当于牧原股份一半)。牧原股份毛利率比温氏股份能高1%,比正邦科技就不说了,能高2-3个点,这就是牢固的护城河。增长方面也基本和规模成反比,温氏增长的最慢,正邦最快,牧原在中间。

我当时的估计是牧原2018年出栏1100万头猪,到2021年或2022年能出栏到2500万头(现在看来很可能要晚一年),按14-17年这个猪周期的盈利能力,估值大概在1800亿,期间融资增发扩股25%,每股价格大概在70-75元。我看到的时候价格是25元左右,多好的机会啊。

本来我也打算买一部分正邦科技,实在太便宜了,按2018年的出栏,只需要假设一个一般的增速(实际的增速肯定比这高),估值就能达到400亿,当时市值还不到100亿,多好的机会啊!可是我没有买,因为正邦科技杠杆率太高了,虽然背靠正邦集团,并且自家生产猪饲料,资金问题不是特别严重,但是风险依然是存在的。

新希望也开始养猪,但是新希望饲料部分体量太大,短期内猪肉部分的贡献会比较小。

最有意思的是雏鹰农牧,本来是养猪业二哥,上市企业里大哥(当时温氏没上市,牧原还不如它),耐不住寂寞去搞股权基金(一级市场这么low了吗,养猪的也要去插一脚)。最后亏的一塌糊涂,已经快退市了(给做PE/VC的兄弟们留了点面子)。再次证明,不专注主业的很少有成功的。

行业内再牛逼,要是整个行业都不行了呢?就猪肉本身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不管经济好不好,猪肉总是要吃的(回锅肉不吃行不行?),甚至经济滑坡,牛肉羊肉海鲜吃少了,猪肉还能多卖点。下游有保障。

那养猪这个生意怎么样呢?散户肯定是越来越少的,现在农民越来越少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当农民,进城买房了,规模化养殖的比例越来越大,侵占的正是散户的份额。这也是相比农户,我更看好养猪场模式的原因,以后农民越来越少了,农户模式的生意会更加难做。此外,养猪是个强周期行业,每次去产能都会淘汰小规模养殖,给大养殖企业留下足够的扩张空间。

这次投资这么快见到回报,完全是超出预期的。非洲猪瘟愈演愈烈,贸易战升级限制进口美国猪肉(之前美国一直是中国第一大猪肉进口国),猪肉价格快速回升,整个猪肉行业的股票都涨了很多,正邦科技甚至涨了5倍,新希望涨了3倍,还有很多小养猪企业也涨了两三倍。就连肉制品加工的、屠宰的也翻倍了,它们的业绩不会受到多大影响,甚至还会下滑,上涨全靠市场的热情。虽然牧原股份价值还在合理范围,但是整个猪肉行业被高估了。猪肉行业估值修复的时候,牧原也免不了会下跌,所以我选择离开。

这次投资犯了一个错误,没有买正邦科技,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是赔率是站在我这边的,应该少量下注。买了不该买的是犯错,没有买该买的也是。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