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违约、风险差异化和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企业债券评级偏高,与政府的隐性担保不无关系。虽然2014年后,我国企业债券的违约率大幅上升,但纵观全球,其绝对值仍然较低。

编辑:西泽研究院实习生 吴曈

来源:VoxChina

原标题:China’s corporate defaults at record high – at last! 

摘要:我国企业债券评级偏高,与政府的隐性担保不无关系。虽然2014年后,我国企业债券的违约率大幅上升,但纵观全球,其绝对值仍然较低。本质上讲,低违约率并非因我国企业债券质量优良,而是其违约历史短暂、信用利差分化程度低所导致的。本刊认为,信用利差不失为一个更好的度量信贷风险的方法。 

作为投资指南,信用风险指标在任何金融市场都至关重要。在我国,风险衡量制度的不健全正在阻碍着市场的发展。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庞大且不断扩大,而信用风险分化程度相对较低,目前中国只有三个风险级别。自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首次违约以来,越来越多的信用违约事件被曝光,到2019年突破峰值,这无疑引发了投资者对信贷风险的担忧,但这些短期动荡是中国金融市场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中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偏高 [1]

债券的一个关键特征是评级中的信用风险。众所周知,中国评级的普遍偏高(Kennedy 2008, Poon 2007,渣打银行2017)。尽管中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在全球来看也算庞大(约2000家发行公司),但超过95%的未偿付非金融信用债券只属于三个评级,即AAA、AA+和AA(图1)。截至2019年5月底,中国有56%的公司债享有AAA评级(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为6%),22%为AA+级,18%为AA级,只有2%的债券评级为AA-及以下(也称非投资级),另有1%没有评级。按价值计算,AAA-的公司债券的大部分份额只由少数人发行,且这些发行人大多与政府有关。在前十家发行机构中[2],只有一家是私营企业(一家房地产公司),其余的都是中央国有企业。由此可见,目前中国基本没有高收益或投机性的债券市场。 

图1按未偿贷款划分的非金融企业发行人评级

图2 按发行数量划分的非金融企业发行人评级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注:图1、2中计算各评级类别发行人的数量的数据,来自2018年12月31日所有数据可获的公司债,但不包括资产支持证券(ABS);数据截至2019年5月31日。因为“发行者”在资产支持证券中扮演的“承销商”角色更多,发行者评级并不能准确反映其证券的信誉。 

信用风险的低差异化阻碍债券市场发展

评级偏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消极方面有二点,一是信用风险的低差异化普遍被认为阻碍了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更细微的信贷风险机会,和投机性的、高收益市场的缺失,降低了债券市场的吸引力,尤其是相对股市而言;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尽管中国正稳步放宽投资限制,但目前评级分布没有很强的指引,国际投资者在中国债券投资者中仅占3%。二是评级过程的准确性常常被质疑。邓和乔(2019)等人发现并总结了信用评级始终偏高的四个因素:评级机构间的弱竞争、评级购买、系统性上调多于下调,以及评级的非经常性监管;Jiang和Packer(2017)将国内与国际的机构评级进行比较,发现后者平均要低六到七个等级。但积极的一面是,政府为一部分公司发行人提供的隐形担保,证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评级是合理的。 

以市场为基础的信贷度量——信用利差

信用评级理应准确反映债券的违约概率,但基于“隐性政府担保”的中国企业债的评级并非如此。因此,投资者对以市场为基础的其他信贷风险度量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信用利差便是其中一种。 

信用利差是债券收益率与各评级对应国开行(CDB)的收益率[3]之差。通常情况下,债券评级和发行者评级会在违约事件发生前被下调,公司的负面公告会推高信用利差。图3绘制了自2012年以来中国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较低评级(A和BBB+)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自2014年初以来呈明显上升趋势,2017年略有下降,但在2018年初再次飙升。 

图3中信用利差的演变及分布不仅反映了不同评级类别的违约概率,还反映了整个债券市场的信用状况。自2017年以来,信贷和政策环境持续收紧,导致信贷债券息差不断扩大。然而,更直接的因素是最近债券违约事件频发,改变了人们对隐性担保的看法,并在一些主要投资者中引起不安。 

图3中国企业债券信用利差(%)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注:图为2012年至2018年不同评级(AAA、AA、A、BBB+)债券的一年期信用利差,信用利差为债券收益率减去各评级对应的国开行(CDB)的即期收益率。 

逐步打破的隐性担保

中国债券的信用评级高、信用利差分散程度低,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违约历史非常短、非常有限。中国内地首次公共债券违约事件发生在2014年。2014年3月5日,发行人上海超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Chaori Technologies Inc.)未能在交易所市场全额付息。史无前例的“11超日债券”违约事件标志着隐性政府担保的失效,开启了中国债券市场的新纪元。 

最近一篇论文(Amstad and He 2019a)细数了中国债券市场上的几个标志性的违约事件,并探讨了中国企业破产裁决的最新进展。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总额仅为12.6亿元人民币,2016年首次达到301亿元的峰值,2017年降至277亿元。2018年,违约金额突破1280亿元。今年似乎很有可能创下新纪录,因为截至2019年5月,违约金额已达560亿元人民币,而2018年5月该数额仅为196亿元人民币(图4)。 

图4 近五年中国公司债券违约数量(左轴)及金额(右轴,十亿元)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中国企业违约激增始于2017年底开始的严监管。2017年12月22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对银信类业务中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的行为进行规范,并加强银信类业务监管。加上政府“去杠杆”,流入企业债券的资金进一步减少,尤其是处于违约边缘的低评级债券。再融资环境面临挑战,赎回不断增加,更加大了企业债的违约可能性。反过来,也使得机构投资者在购买这些公司新发债券时更加谨慎。这种由市场流动性枯竭引发的消极循环,直接导致了2018年5月初债券违约增加。 

然而,从2014年第一次债券违约到2018年底,我国公司债券违约金额仅占未偿还债务总额的0.2%,对比全球违约率相对较低。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263只违约债券,涉及111家发行人。图5绘制了从2014年到2019年5月底,违约公司债在整个中国公司债券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其中,私营企业在发行人的违约中所占比例最高,共94家,而在违约的国有企业中,地方政府占11家,央企有6家;从行业来看,2017年以前,违约集中在产能过剩的“老经济”领域,如煤炭、钢铁和大宗商品相关行业;从时间来看,从2018年开始,“新经济”违约公司的比例有所上升。[4] 

总的来说,违约债券占总债务的比例仍然较低,在2018年达到峰值时仅为0.6%。相比之下,穆迪(Moody’s)有报告[5]显示,在2007至2018年全球的这一比例为1.8%。 

图5  近五年中国公司债券违约数量(左轴)及违约额占公司债券总额的百分比(右轴)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注:1)图4、图5数据只含违约债券的本金价值(不含利息);2)Wind数据集中违约债券的明显错误被纠正,如,除江泉集团和弘昌燃气(这两家发行机构有两个单独的违约事件,一个是本金违约,另一个是利息违约),两地双重上市的违约债券仅保留一个记录;3)私营机构指非国有企业;4)数据均截至当年12月31日。 

市场需进一步发展

尽管与整个市场相比,违约债券的数量相对较少,但违约引发的恐慌不仅影响了债券市场,还影响了整个中国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随着投资者对“政府隐形担保”的偏好逐渐被打破,金融机构不再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司债券是绝对安全的,反而开始越来越重视公司本身的信用风险。 

只有在一定违约历史和数量的基础上,市场所需的信贷措施(如更多分级)指引才能形成。当前,我国债券违约率相对于全球处于低位,债券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Amstad, M and Z He (2019a), “The Chinese bond market and interbank market”, NBER working paper 25549.

Amstad, M and Z He (2019b), “Underestimated role of banks in China’s bond market”, VoxChina.org, July 2019.

Deng, K and G Qiao (2019), “Double A Failure”, working paper.

Jiang, X and F Packer (2017), “Credit ratings of domestic and global agencies: What drives the differences in China and how are they priced?”, BIS working paper.

Kennedy, S (2008), “China’s emerging credit rating industry: The official foundations of private authority”, The China Quarterly 193: 65-83.

Moody’s (2018), Annual default study: Corporate default and recovery rates, 1920-2017, Research report.

Poon, W and K C Chan (2008),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informational content of credit ratings in China”,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1: 790-797.

Standard Chartered (2017), China’s credit rating framework, Global research report.  

尾注

[1]由于政府债券一直被评为AAA级,本专栏关注的是“信用债券”,包括金融和公司债券。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中央汇金投资公司(中央汇金投资),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国电投),天津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集团(天津城市基建投),中国铁路公司(中铁),大同煤矿集团(大同煤矿),中国南方电网(南方电网),首钢集团(首钢),大连万达商业(大连万达)。

[3]在中国债券市场,无风险基准是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发行的债券收益率给出的,而非美国国债收益率。前者与其他固定收益证券享有相同的税收待遇,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好。

[4]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表示,2018年违约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要比2016年至2017年违约的好得多,包括账面杠杆率和利息覆盖率等简单的财务比率。

[5]这一估计来自穆迪(2018),它涵盖了超过2.5万家在1920年至2017年间长期评级债券的公司发行人的信用历史。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