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产业链机遇

华为产业链将成为A股市场未来5-10年最大的投资机遇。

作者:李祺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华为产业链将成为A股市场未来5-10年最大的投资机遇。

从默默无闻的“备胎”,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华为海思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企业品牌。

美国时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进入紧急状态,美国企业不得使用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企业所生产的电信设备。

随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表声明称,将华为及其70个关联企业列入美方“实体清单”,禁止华为在未经美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从美国企业获得元器件和相关技术。

在美国商务部的消息发出后的几个小时,华为官方在内部论坛上发出了第一份声明,称“华为反对BIS的决定,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华为将尽快就此事寻求救济和解决方案,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此事件的影响。”

而作为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在一封致员工的内部信中称,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兑现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以确保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

5月20日,美国商务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给华为及其合作伙伴90天的临时许可,该发布称,临时性的这种安排,是为了“给相关部门和公司提供进行调整的时间”。5月21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华为总部接受采访时回应称,美国的90天临时执照对华为没有多大意义,华为已经做好了准备。

华为事件再次敲响“自主可控”警钟。大国博弈的时代背景下,关键领域的国产化成为竞争的焦点,国家自上而下的产业政策将加速自主可控产业链的成长。

从限制销售来看,美洲市场在华为的营收中仅占约7%。到目前为止,只有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响应美国抵制华为的号召。从限制购买来看,华为在最基础的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均已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和自研自产能力。此外,据彭博社称,华为从美国供应商那里囤积芯片至少可以使用3个月。

中美贸易摩擦其中一部分分歧和矛盾来自于产业链的碰撞和角逐,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以及群体对华为事件的反思,将更加笃定政府发展关键核心产业的决心,形成国内企业科技自立的意识,核心科技领域的国产化替代之路成为必然。

一系列事件虽然对华为出货将有一定不利影响,但短期来看,对华为本身和通信行业压力不大,影响预计可控。中期来看,如果制裁持续,在华为国产化替代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风险与挑战,业务本身可能会承受一定压力。华为作为产业中最大设备商,这种压力也会传导到运营商和产业链上下游。

而从长期来看,一系列事件将可能给华为产业链带来较大变革,国产化替代是未来长期性的确定趋势。过去国内芯片器件厂商,由于技术相对落后,性价比差,无法获得设备公司的订单,也就无法走上以销促产、以产促研的良性循环。通过这一轮替代,有望迎头赶上。同时国内政策上也不会在中美的5G竞赛中减慢脚步,依旧会大力支持。所以行业长期向好的逻辑不变,而上游器件、芯片更有可能在这一轮国产替代的浪潮中受益。

国金证券预计,华为营收将在2025年左右从2018年的过千亿美元增至3000亿美元,给供应链公司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从结构上看,相对封闭的、华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传统运营商业务占比将下滑至20%左右,而更多依赖合作伙伴价值共创的智能终端、云计算、安防、 车联网等业务占比将持续提升;同时,华为对生态和合作伙伴的态度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采购战略从价格采购和价值采购向战略采购转型。

进击的华为

华泰证券表示,华为堪称国内制造业的楷模,其崛起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华为于1987年在深圳成立,此后数十年,华为逐渐从世界诸多电子通信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通信设备公司。

根据财报披露,华为2018年年报营收为1070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华为首次全年销售超过1000亿美元,也成为国内首家年销售收入破千亿美元的硬件公司。对比三星电子2018年营收2191亿美元,苹果公司2656亿美元,当前华为已经逐步成长为全球性的制造业公司,其收入规模已经大致相当于40%的苹果公司,或者50%的三星电子。

华为从成立到现在正好走过32年的历程,其战略不断在依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而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也在追随着战略进行优化,从而始终都能让华为处于一个发展的进程中,发展至今,华为在公司治理、技术研发、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成为国内制造业的楷模。

根据华为官网披露,华为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成立到1995年;第二个阶段是从1996年到2003年;第三个阶段是从2004年到2012年;第四个阶段是从2013年至今。

其中,第一个阶段的主题是活下去。1987年,任正非与五位合伙人共同出资两万元成立了华为公司。在这一时期,华为在产品开发战略上主要采取的是跟随战略。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通过低成本的方式迅速抢占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扩大了公司的规模。到1995年时,华为公司的营业额已经达到15亿元。

第二个阶段的主题是走出混沌。在此阶段,华为逐渐的从集中化战略转向横向一体化战略,从单一研发生产销售程控交换机产品逐渐进入到移动通信、传输等多类产品领域,战略也开始朝着多元化方面发展,从而成为一个能提供全面通信解决方案的公司。华为在经过2000年到2002年的停滞后,在2003年又获得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销售规模首次突破300亿元的关口。

第三个阶段是走向全球化。华为基本上每年仍然以超过40%的速度在增长。到了2012年,其销售额已经超过2000亿元,达到了2202亿元,员工人数也从2004年的3万人,发展到2012年的13.8万人。到2012年华为已经超越所有竞争对手,包括其最大的竞争对手爱立信,正式成为该行业的老大,公司也完全成为了一家跨国的大企业,其海外销售占比已经超过70%。

第四个阶段则是快速增长期。近十年来,华为凭借手机市场、平板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电信领域的领军企业。到目前为止,华为已经在全世界17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拥有工作处(我国目前建交国家共178个),可以为世界上超过1500种手机卡提供通信服务。此外,华为更是在5G专利技术占比达到50%左右,打破西方国家对此的垄断。

时至今日,华为已经形成了三大业务板块同步并进、稳步发展的格局。根据财报,2018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489亿元,同比增长45.1%,营收占比首次超过了运营商业务,成为集团最大的营收贡献来源。而运营商业务的销售收入则为2940亿元,与2017年基本持平;企业业务在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744亿元,同比增长23.8%。

其中,智能手机是华为当前消费者业务的主要模块。2019年以来,随着5G商用的临近,华为加快了增长的步伐。在2019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现连续第六个季度下滑的背景下,华为却逆势上涨,手机出货量达到5910万台,市场份额达到19%,同比增长50.3%,超过苹果(3640万台),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商,仅次于三星(7190万台)。

在运营商业务方面,随着2019年全球开启5G商用规模部署,华为运营商业务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根据华为2019年一季报披露,截至3月底,华为已经和全球领先运营商签订了40个5G商用合同,7万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

企业业务方面,华为主要为政府企业提供云服务和ICT(信息和通信技术)解决方案,虽然当前企业业务占比还比较低(在10%左右),但增速可观,未来增长空间较大。在5G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近年来依靠持续不断地研发投入,华为的自研芯片、数字算法和架构设计,成为企业业务突破的关键,通过“平台+生态”的战略,与客户开展联合创新,使得华为对行业理解深入,从而有望进一步推动企业业务增长。

国金证券表示,华为全球营收突破1000亿美元用了30年,从10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预计需要3年,在下一个三年即于2025年左右达到3000亿美元。总体结构上,2018年华为的三大块业务消费者、运营商、企业网营收比例大致是5:4:1,预计到2025年,公司营收实现3000亿美元时,消费者、运营商、企业网和车联网营收比例将变成3:1:1:1。与传统运营商业务相比,其他三大块业务将更多地依赖合作伙伴价值共创,随着运营商业务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华为供应链公司有望在整体产业链中获取更高的价值。

重构生态圈

国金证券表示,全球ICT产业当前正处于4G到5G升级的前夜,产业架构、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都在孕育巨大的变化。站在互联网视角,整个产业发展经历了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两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在走向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关键任务,是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上实现生产端的数字化,“生态化”和“智能化”是产业发展必然。

随着通信和数据技术在社会经济各部门的扩散,智能化扩张了行业的能力边界和商业边界,行业竞争格局被重塑,跨界融合成为新的大趋势。信息通信产业正在成为跨行业、跨国别的新一代商业基础设施,从全球十大市值公司结构来看,TMT公司与传统行业的比例从2013年的3:7变成了2018年的7:3。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科技企业、运营商、互联网还是垂直行业的领先玩家都在积极寻求战略和商业上的转型,以适应竞争格局的变化。

为了应对行业全面走向智能化和生态化带来的挑战,华为从战略、业务、技术、组织等层面进行了全方位调整和升级。

国金证券认为,传统的运营商市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价值创造和传递是链式的,产业链上下游是“分蛋糕”的模式。从运营商业务起家的华为公司,更是以“狼性文化”著称,在过去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方面突出表现为强势和利益独占性。

进入云时代之后,ICT已经从一个垂直行业,变成了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产业链上垂直整合已经成为过去时,封闭的技术和创新、商业都不可持续,协作和开放成为主流。竞争方式也逐渐转变为联盟、生态圈、协作+平台,通过做大蛋糕,实现开放环境下的收益。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公司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战略也正在发生深远的变化。2016年,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轮值CEO郭平首次全面阐述了华为的生态战略。郭平指出,企业未来的优势,是竞争优势与生态优势的组合。如何管理好不拥有的资源,如何构建外生的优势,如何构建竞争与合作的边界,考验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资源的领先,还有企业的胸怀,组织的弹性和制度创新的智慧。

在此基础上,华为提出要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一块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黑土地”,让各个伙伴的内容、应用、云在上面生长,形成共同的力量面向客户。

国金证券表示,随着公司“黑土地”生态战略的落地,华为供应链公司过去不能从公司高速发展中充分共享发展利益,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有望得到重大改善。

而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全球ICT供应链格局也正在被重构。一方面,美国从战略上在5G等高科技领域对中国采取遏制手段,在美国本土和传统盟国推动“去C化”,即避免使用华为、中兴、海康等中国高科技公司的设备和产品。另一方面,部分国内公司从自身业务连续性和供应链安全出发,开始考虑“去A化”,改变过去在核心元器件和关键技术领域过度依赖美国公司的现状。

国金证券认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再平衡过程。从华为公司公布的2018年92家全球核心供应商名单来看,数量上美国供应商占比最高,达到36%。在核心器件领域,对美依赖度更高。

根据国金证券的研报显示,目前,华为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在70%左右,而基站侧的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在30%左右,国产化替代将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率先在消费电子领域开始。基站通信设备侧的核心元器件由于研发投入大、技术壁垒高,预计国产替代过程会相对缓慢,在关键元器件上以华为自研为主。

根据郭平在华为2018年全球核心供应商大会的发言,华为在与核心供应商的合作中,大致经历了“采购1.0”与“采购2.0”时代,而无论是“采购1.0”实行价格采购还是“采购2.0”关注全流程TCO,本质上还是以降成本为中心,更多是分蛋糕。2018年,公司宣布进入“采购3.0”时代,即战略采购,与核心供应商打造新型战略合作关系,聚焦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合作伙伴共同把蛋糕做大。

国金证券表示,ICT领域的竞争方式早已从单体之间的竞争转向生态圈与生态圈的竞争,生态圈内的企业通过长板协同,价值共创共获成长。过去十年,正是由于苹果公司对于整个终端产业链的拉动和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培育,以及反过来苹果供应链对苹果公司的大力支持,才造就了苹果公司与苹果产业链公司的共同繁荣。

华为公司已成为全球ICT领域的领导者,未来会有不断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创新、卷积迭代,形成持续的上升螺旋。有理由相信,华为产业链有望复制甚至超越苹果产业链公司过去十年的繁荣,迎来黄金十年投资机遇期。

消费电子链

2018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营收3489亿元,占比华为整体营收为48.4%,同比2017年增长45.1%,而华为消费者业务目标是在2023年实现1500亿美元的营收,未来5年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

5G时代,华为提出了“1+8+N”全场景智慧化生态战略,以手机为主入口,以AI音箱、平板、PC、可穿戴设备、车机、AR/VR、智能耳机、智能大屏为辅入口,结合照明、安防、环境等泛IoT设备,积极打造智能家居、智能车载、运动健康等全场景智慧生活。

在智能手机领域,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4.85亿台,较2017年的4.60亿台相比减少11%。国内市场主要手机品牌:如OPPO、小米、苹果等大厂全年出货量均同比下滑,但华为却逆势增长10%左右,稳居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宝座。华为2018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51亿台,市占率达到25.7%,为国内市场第一,领先优势进一步拉大。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SA的数据,2017年国内智能手机厂商的市占率差距还不明显,华为仅领先第二名1个百分点,但2018年开始,随着华为的重磅产品P20、Mate20系列的发布,华为和其他品牌拉开了差距。

华泰证券认为,在整体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华为2018年积极在产品上创新,以及性价比的大幅提升,华为在国内手机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从全球来看,华为在产品上的创新也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机构公布的欧洲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2018年四季度华为在欧洲市场出货量为1330万台,同比增长了55.7%,占有市场份额为23.6%。华为手机冲击全球市场不只欧洲市场,在日本华为手机出货量冲进前五,泰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华为占第三位。

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2014-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停止增长,维持在14亿部左右,但是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保持快速增长,CAGR为28.7%,2018年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从2014年的5.7%提升至18.5%。华为预计,2019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2.5亿台。

国金证券表示,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快速提升的动力来自于自主创新的不断加快,华为麒麟980芯片,GPU Turbo,徕卡四摄,石墨烯+液冷散热,40W有线充电、15W无线快速充电、反向无线充电等等领域的创新快速提高品牌认可度。

华为作为5G智能手机的领先终端厂商,受益2019年起始的5G换机潮,未来出货量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另一方面,华为P系列和Mate系列旗舰机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与友商旗舰机的竞争能力,受益庞大的中国市场,华为旗舰机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5G时代除了智能手机受益之外,还为可穿戴设备打开了市场空间。终端厂商无论是苹果还是华为,都在积极地拓展除智能手机以外的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主要即各类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无线耳机、腕带、智能服饰等等。

Gartner预计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1.79亿部,较2017年的1.41亿部同比增长27.1%。新兴市场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进一步增长,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3%,预计2022年发货量将跃升至4.53亿部。

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551亿美元,2018-2021年市场规模CAGR为12.1%。其中,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540亿元,2018-2021年市场规模CAGR为19.3%。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占比全球将从2017年的11.8%提升至2021年的15.1%。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消费电子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智能手表和无线耳机占据全球可穿戴设备44.7%的出货量。华为在智能可穿戴方面也收获颇丰,凭借WATCH GT智能手表、Talkband B5智能手环等爆品,2018年第四季度已经跻身TOP3,248.5%的同比增长速度也是行业第一。WATCH GT还打破了华为手表类产品最快突破发货量百万的纪录,Talkband B5也打破了千元单品最快突破发货了百万的纪录。

在无线耳机方面,华为于2018年发布了HUAWEI FreeBuds 2 Pro,支持了业界首创的骨声纹识别技术,内置骨声纹传感器,可以准确获取说话时机主的骨声纹信息,配合AI人工智能识别技术,一句话即可完成机主身份验证。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除了手机作为各类可穿戴设备的控制中枢之外,华为还将智能电视作为各类智能家居硬件的控制中枢。智能电视是华为布局AI+IOT一个很好的载体,也是华为争夺用户流量的一个新的窗口。通过电视来连接一切智能家居设备,通过电视来承载一切智能生活的信息,随着5G时代的到来,家居IOT市场还会迎来再一次的爆发式增长。华为已布局家庭路由器、家庭互联网等业务,在IOT、智能家庭领域,智能大屏占据重要地位,华为推出智能电视将会是顺理成章的产品布局。

在智能电视业务,2019年3月,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华为不会做传统电视,华为要做的是智能电视。

华泰证券认为,华为拥有核心的芯片资源,海思芯片目前在国内彩电市场的认可度较高,且有制造和运营消费电子产品的成功经验,因此,华为进军智能电视的风险收益比较高,其核心目的在于掌控家庭互联网的入口,实现家庭用户市场的可持续运营。

根据国金证券的研报,华为消费电子产业链重点受益环节公司包括:手机ODM/EMS环节、摄像头环节、天线/射频连接器环节、射频电感环节以及电池/电芯环节的相关上市公司。

通信设备链

目前,全球通信主设备市场从原先的十多家群雄逐鹿,演变到目前华为、爱立信、新诺基亚、中兴四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2013年以来,以通信设备起家的华为,牢牢把握住4G带来的发展机会,产品逐步走向世界,到2017年华为在通信设备领域市场份额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2018年,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美国发动欧洲一些国家对华为有所限制,华为的市场份额有一定下滑,但依然是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根据HIS Markit统计的2018年通信基站等营业收入的份额排行榜显示,爱立信份额为29%,相比2017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而华为则下滑了1.9个百分点,份额降至了26%。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华为仍将保持其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华为5G技术和商业已处于全球绝对领先地位。

研发投入方面,2009-2013年,华为5G技术研究投资超6亿美元。2017-2018年,华为5G产品开发投资近14亿美元。商业合作方面,华为全球5G商用合作伙伴超过50家,截至4月15日,已获得超过40份5G合同,出货了7万多个5G基站。

技术方面,华为是唯一能提供商用5GCPE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厂商,技术成熟度比同行领先12个月到18个月。公司在5G领域的实力得到了行业组织的认可,包揽行业关键奖项,5G演进杰出贡献奖、最佳行业解决方案奖等。由于在通信设备、云计算、芯片、终端都具备较强实力,华为在5G时代可以从多个层面收获5G时代的红利。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从5G全产业链现状看,在上游核心芯片和器件仍严重依赖美国,中国则在主设备和运营商网络规模上占优。其中,在主设备领域,中国企业占据行业半壁江山,华为、中兴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0%,专利方面华为、中兴5G专利总数已位居全球前列。在网络方面,中国5G网络部署有望全球领先,5G建站规模有望占到全球一半。

在光通信领域,目前华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传输设备厂家,但除去华为以外的光通信产业链公司与全球领先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全球高端光通信器件几乎完全由美日厂商主导,国内基本处于空白,25G以上速率和相干通信所需光电器件基本依赖进口。从硅光产品核心专利分布来看,目前美国厂家占据70%份额,中国厂商则主要是华为占比仅为10%。

国金证券表示,总体而言,与消费电子供应链相比,通信设备侧的核心元器件研发投入大、技术壁垒高,预计国产替代过程会相对缓慢,在关键元器件上以华为自研为主。长期看,技术和商业仍将是通信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仍然看好中国设备商在5G时代的全球表现。

国金证券表示,从总量上看,华为运营商业务全球市场份额已接近顶部,未来营收将稳定在500亿美元左右。但从结构上看,其在供应链上的“去A化”和再平衡,将带来巨大的结构性替代升级机会。

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公司将充分受益于这一历史进程。一方面芯片、核心材料、高端面板等领域公司有望突破;另一方面原来主要从事中下游零组件业务的公司,也能向上突破更高附加值的环节。在高端芯片和核心元器件领域国产化替代较为困难,华为在这一领域将以自研为主。

当前阶段,国金证券则重点看好光通信领域高速光模块/光电芯片,高速/高频连接器、基站射频/滤波器/PCB等领域内的自主可控投资机会。

华泰证券也表示,3G、4G时代的苹果公司牢牢把握住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以iPhone系列的智能手机为核心,逐步延伸发展,形成苹果特有“软件+硬件”的生态体系,苹果公司也发展成为全球的消费电子龙头。

而在5G时代,核心是万物互联,以做通信设备起家的华为在“物的链接”方面拥有独有的技术优势,而当前华为在战略层面也是对物联网相关领域布局较早,并且积累已久,如智能家居、汽车ICT等。在5G物联网时代,华为toB端的业务高增长周期有望开启,并带动华为产业链崛起。

类比苹果产业链公司的经验,华泰证券认为在5G时代,考虑到5G的投资周期有望超过4G时代,受益于华为成长的红利,未来华为供应链公司有望再次涌现出一批长期稳定增长的公司,从而带给资本市场稳定的回报。

在标的选择上,从受益确定性角度考虑,华泰证券认为,华为的金牌供应商中的基础元器件公司受单一产品需求影响的波动较小,长期受益确定性较高,建议长期关注行业格局稳定的基础元器件供应商。

备胎芯机遇

5月17日凌晨,华为心声社区转发了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致员工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多年前,“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而今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兑现“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芯片(集成电路)按其功能、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芯片和数字芯片两大类。比较经典的模拟电路有射频芯片、指纹识别芯片以及电源管理芯片等。数字芯片包含微元件(CPU、GPU、MCU、DSP等),存储器(DRAM、NANDFlash、NORFlash)和逻辑IC(手机基带、以太网芯片等)等。

从研发难度上来讲,模拟芯片的研发难度更为困难,原因在于模拟芯片的开发没有一套标准开发工具,更多地依赖于工程师多年的经验积累,这对工程师自身素养和公司长期的投入都有很高的要求。此外,模拟芯片需要为不同种类的模拟芯片开发不同的制造工艺,模拟芯片厂商一般都有自己的芯片制造厂,而数字芯片则可以直接交给标准芯片代工厂生产。

从华为的供应商来看,其公布的2018年92家核心供应商中,有33家来自美国,占其核心供应商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华为的主要美国供应商,除代工厂Flex外,其他大都是芯片供应商,包括Intel、博通、Tl、ADI、Maxim、AMD、Qorvo、Skyworks等,其中博通、Tl、ADI、Maxim、Qorvo、Skyworks等提供的主要是模拟器件。在射频芯片领域,目前华为的主要货源是美国Qorvo和Skyworks公司。

海思研发的主要是数字芯片以及部分的模拟芯片,高性能模拟及射频芯片难度较大。2004年,华为依托海思大举进军芯片业。海思半导体作为华为的子公司,相当于华为的一级部门,主要的目标客户就是华为,为华为提供所需的芯片。

时至今日,海思已经成长为中国第一大IC芯片设计公司。海思的产品覆盖无线网络、固定网络、数字媒体等领域的芯片及解决方案,成功应用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涉及智能手机芯片、服务器芯片、安防芯片、机顶盒芯片等领域。

据IC Insights发布的数据,2019年一季度,海思首次进入世界半导体厂商TOP15,并且首次超越联发科成为Fabless芯片公司的亚洲老大,世界第四。目前,华为海思的数字芯片以及部分模拟芯片产品,能够用于华为手机与华为通信设备当中。

在安防芯片领域,目前华为在安防领域主要推出两类芯片,即监控IP相机芯片和监控IP存储芯片。国金证券认为,华为的优势有两个:一是掌握底层核心技术,即掌握了整个系统的入口,在自家芯片上开发自家系统,无论从安全性与系统开发迭代速度角度看都有较大优势;二是掌握了未来发展的入口:人工智能。

根据国金证券的市场调研,海思已经在专业安防领域(即对芯片性能要求最高的领域),已经占有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一线安防厂商。而华为的目标不仅仅是专业安防领域,在消费级也在逐步扩展市场。例如视频会议系统、USB即插即用运动相机等。

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球市场主要被高通、苹果、三星所占据。而在智能手机芯片行业未来的两大科技看点5G和AI上,华为则均有布局。

AI方面,2017年9月,华为海思推出的麒麟970芯片,其最大的特征是设立了一个专门的AI硬件处理单元,用来处理海量的AI数据。2018年10月,华为在970的基础上研发除了AI性能更强的980芯片,该芯片也是华为整合寒武纪的专利IP算法后的第二代人工智能芯片,更擅长处理视频、图像类的多媒体数据。

在2019年的华为5G发布会上,华为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了两大5G芯片:一是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芯片;二是5G多模终端芯片Balong 5000(巴龙5000)。国金证券表示,在国内手机产商中,天罡芯片和巴龙5000的问世,使得华为的5G硬件布局走在了世界前列。从5G网络,到5G芯片,到5G“路由器”,再到5G手机,华为已经全面领先5G时代。

在服务器芯片领域,英特尔以X86架构占据着全球约96%的份额,一家独大。

国金证券表示,对中国而言,考虑到垄断X86专利的英特尔不会对外授权开发X86架构服务器芯片,中国的芯片企业要研发服务器芯片就只能采用其他架构,其中商业化最成功的就是ARM架构。

2019年1月,华为推出基于ARM架构的7纳米64核服务器芯片组:鲲鹏920(KunPeng920),以及使用该芯片的ARM服务器:泰山。主要应用于大数据、分布式存储、ARM原生应用等场景。由此,华为自研芯片已经覆盖移动终端、AI人工智能以及服务器三大领域,全面迈向智能化。鲲鹏芯片不对外销售,只用于华为自己的服务器和云,和英特尔也将长期保持战略合作,避免了同垄断者的正面竞争,有利于为华为赢得战略时间。

云计算红利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云化、智能化是行业最大趋势。华为认为到2025年,所有企业信息技术解决方案都会被云化,85%以上的企业应用会被部署到云上。

国金证券认为,华为公司在云计算市场的优势和不足都非常明显。

优势在于依托在ICT基础设施领域30年的技术积累和投资,公司具备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全栈产品能力(尤其是从芯片到服务器的全栈硬件能力)、优秀的本地化服务能力、具备全球化部署能力以及构建完善生态体系的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华为一直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与互联网云计算巨头相比缺乏海量的数据落地场景;对于公有云这样一种重资产运营业务,早期投入不够坚决,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同时公司制造业起家,在云计算业务的互联网化运营转型仍需时间。

国金证券表示,未来五年(2019-2023年),华为云服务收入(含私有云等)会从2018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100亿美元水平,数据中心市场、ARM生态圈、基础设施配套、云安全等产业链合作公司有望与华为云实现共同成长。

云计算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华为云计算收入要达到百亿美元级别,国金证券预计,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这块的投入在5000亿-10000亿元之间。过去,与阿里、腾讯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侧主要与第三方IDC公司合作不同,华为由于具备低融资成本优势一直是以自建为主。未来随着云计算业务进入加速发展期,无论是从规模、成本还是效率上,过去的建设方式都不可持续。预期华为未来在IDC建设上会逐渐转向阿里模式,第三方IDC公司将从中受益。

远期看,国金证券预计,华为数据中心的规模在20万个机柜,300万-600万台服务器之间。服务器是数据中心成本支出的最大部分,约占整体硬件成本的60%-70%左右,预计华为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将以自供为主。服务器上游芯片供应商、数据中心PCB龙头、数通光模块龙头厂商将受益明显。以光模块为例,采用叶脊网络架构,20万个机柜对高速光模块的需求预计在1300万块左右。

随着公有云规模的急剧扩大,以及用户对于云安全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除了自研云安全服务产品外,华为云安全通过集成合作、技术合作、应用超市等方式进行云安全生态的建设,吸收合作伙伴的优秀云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强强联合。华为云未来5年有望收获数十倍体量增长,提前卡位与华为云深度合作的现有优秀安全厂商将共享成长红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