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总结:格隆关于移动支付的深度分析汇总

关于移动支付。很多朋友一直在追问继网彩与手游的挖掘之后,我盯上的下一个行业是什么?昨天我已经做了披露(作者:格隆)

干货总结:格隆关于移动支付的深度分析汇总

作者:格隆

近日,移动支付领域再度迎来风口。早在2014年1月到5月,格隆就在港股那点事与大家进行了深度探讨和分析。

现在,我们把当时的深度分析的精华文章汇总,分享给大家参考。

缘起:(此部分由格隆撰写于2014年1月12日)

关于移动支付。很多朋友一直在追问继网彩与手游的挖掘之后,我盯上的下一个行业是什么?昨天我已经做了披露:移动支付。其实一直在跟踪读“港股那点事”的朋友会发现,这个行业我不是最新盯上,而是一直认可其潜力并在跟踪,对产业链条中的标的如国民技术(300077)、金邦达(3315)、天喻信息(300205)、上海复旦(1385)、百富环球(327)、高阳科技(818)等都做过或简或繁的分析。之所以这个时点提请大家重点研究这个行业,是因为一下几个因素另外感觉火候已到,行业已经真正到了风口上。

首先,行业高速增长,具体数据我就不赘述了;其次,要从一定高度理解移动互联网会颠覆和吞噬一切。未来人类的一切都将在网上实现,也必须在网上实现,脱离网络者,无论是人还是生意,都将被淘汰。人类活动不外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要顺利把这三流在网上实现,移动互联网必须有三根支撑柱子:移动智能终端+高速网络(4G)+移动支付。目前前两根柱子已经搭建完成,移动支付这个环节必然成为各方全力推进和角逐的兵家必争之地。银联与运营商,财付通与支付宝相互拼得火热,正是基于此;第三,移动支付的软硬件环境都已成熟,唯一制约的是各方利益的平衡,而这种利益平衡在巨大蛋糕面前不难达成,也已事实上基本达成;第四,移动支付是块超级大蛋糕,在这个链条的任何位置——尤其是直接处于支付的位置——都会分到可观的红利。第五,最近产业链条中处于支付这个最暴利位置的几家公司如号称日本支付宝的环亚智富(1390)、神州数字(8255)、中国创新支付(8083)都先后上市并靓丽表现,直接促发整个产业链的估值与热度。

标的挖掘线索很简单,分别从银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三个路径去梳理寻找就好了,重点应该是链条中的支付环节与清算环节。具体标的留待大家自己研究。我会视情况在未来提出位置不算尴尬的标的。

关于贸易通的分析:(此部分由格隆撰写于2014年1月26日)

强调过,移动支付是块超级大蛋糕,但尴尬之处在于一个好行业,生长着一堆有瑕疵的公司。市场之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芯片设计、芯片制造与卡商身上,是因为这几个行业盈利模式清晰,收入利润也看得见摸得着。但正如我前期所言,移动支付这个领域的三条路径:银行、运营商与第三方支付,最性感也是最暴利的不是银行条线,而是后二者。因此我也一直希望寻找一两只只比较纯正的移动支付标的:贸易通(536)符合这个要求。

公司有点沧海遗珠的感觉:公司几乎所有新老业务都与支付相关,但公司是香港本地股,业务也主要在香港,所以内地资金不大会注意到。同时公司市值不算大,欧美资金也不大注意。公司主要亮点有:1)公司目前处于业务转型期,在传统电子商务平台业务保持平稳的基础上,新涉足的物流平台系统、支付数字认证与电子钱包等业务都相当性感,而且开拓得有色有色,大概率推动公司整体营收快速增长;2)公司业务都处在相当赚钱的领域,综合净利润高达35%以上,反应出公司业务的竞争力与进入壁垒;3)财务健康,目前账面净现金为1.59港币,帐期短,无坏账; 4)公司派息策略慷慨,连续七年将股东应占利润100%用于派息,加之估值水平合理,公司13年股息率高达6%。5)公司政府人脉深厚,香港政府曾经是公司主要股东。

贸易通的目前的业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公司称为电子商贸与保安方案。电子商贸为公司传统业务,又可以拆分成两个子业务:电子商贸第一块子业务称为政府电子贸易服务(GETS),此项服务的内容为向客户提供处理香港政府贸易文件的系统。公司在2011年以前95%的收入都来自GETS业务。而在2012年开始,公司决定拓展其他业务内容,GETS业务的占收比下降至2013年上半年的68.6%。公司GETS业务与政府关联十分紧密,因此香港政府曾经是公司的主要股东。但是在2012年9月香港政府向现在的集团主席李博士一次性售出全部所持有12.2%的公司股份,这样公司可以更好的开展其他的商业业务。电子商务下面的第二块子业务称为数码贸易与运输网络(DTTN),其内容是为客户提供一个综合性的电子物流服务平台。这个平台链接了进出口贸易商,运输公司,政府机构以及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物流管理服务及金融保险等增值服务。DTTN业务收入虽然2013年上半年之占到总营收的2.5%,但是增长迅速,同比增速达到50%。

公司的第二业务称为保安方案(Digi Sign),此部分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为客户提供身份数码证书,可以简单理解为使用网银支付时候的电子密钥。贸易通是一个获得香港政府特批提供此项服务的公司,通过此项业务,贸易通与全港银行等金融机构积累了全面而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贸易通在2012年中标香港特区警务署的项目,为警务处提供委任证系统,项目期为10年。由此可见贸易通在支付领域数字认证系统的技术实力,以及贸易通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关系。2013年上半年来自支付保安系统的收入占总营收为15.3%,同比增长112%,发展势头迅猛。

公司第三个业务是纯正移动支付领域的电子钱包业务。电子钱包是公司的新业务。根据公开信息,贸易通的电子钱包业务是13年11月份被香港银通(类似大陆的中国银联)采纳,将由贸易通向银通的三十余家会员银行提供电子钱包解决方案。预计这项服务会在2014年第一季度正式推出。贸易通总裁吴伟骢先生同时表示目前已经与中国内地的银联洽谈合作方案,拟将电子钱包解决方案全面推向内地市场。

目前尚无法确定最新的电子钱包业务的增速,但公司主席在2012年报的主席报告书中明确表示,“我們希望GETS業務降至只佔集團經營總收入約三分一。這項策略的成功關鍵在於GETS業務佔集團業績比重下降的同時,其貢獻整體收入的金額能得以維持。”由于GETS业务目前的收入占比为68.6%,这也暗示了公司营收至少要增长一倍,而这些基本来自与支付相关的新业务。

最后是财务情况与估值:公司2013年上半年营业额为1.12亿港元,同比增长8.6%,经营溢利为0.51亿港元,同比增长28.9%,经营溢利增速高于营业额增速反映出了公司收入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利润率提升。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利润为0.42港币,同比增长23%,对应EPS为5.4港仙。由于公司历史盈利季节性明显,通常下半年盈利为上半年150%以上,所以预计公司13年EPS在13.5港仙水平,目前股价对应13年估值水平为13.7倍,这个估值对于一个综合净利润率超过35%,新业务高速增长的移动支付公司真不算贵。另外,因为公司采用100%的派息比例,因此公司目前股价对应14年的股息率将高达7.3%。

移动支付与高阳科技:(此部分由格隆撰写于2014年2月9日)

格隆提请大家去研究移动支付行业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会有滴滴打车、微信红包等这些玩意出来,只是综合判断移动支付整个行业的价值体现与挖掘的火候到了,所以格隆才在最短时间内梳理和调研了主要的移动支付标的公司。现在全市场都已经在深度讨论移动支付了,格隆也不必再展开太多了,只是把前面已经阐述过的几个逻辑线条再稍微整理,供大家参考:

(1)、移动支付是移动互联网大厦的三根柱子之一(移动智能终端+4G网络+移动支付),也是在网络上完整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的必须载体,为兵家必争之地;

(2)、移动支付是块超级大蛋糕。移动支付的盈利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借助互联网大幅度降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的实现成本,并从节约的成本中截取一定收益。这部分收益巨大而持久,所有身处移动支付行业中的公司都将获益;

(3)、移动支付实现的软硬环境仍远未臻成熟,行业才刚开始加速,未来空间巨大;

(4)、移动支付三条路径,分别为银行路径、第三方支付路径、以及运营商路径。其中银行路径最为成熟,第三方支付路径发展最迅猛、运营商路径想象空间最大。

(5)、最有实力、话语权以及可能利润最大化的是银行与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更类似金融体系中的民间小微金融,看似红火,但推广成本与难度都远超银行与运营商。对于第三方支付而言,银联与运营商实际是两头大怪兽,很难撼动。好在这两头大怪兽都是国企,行动迟缓且低效,习惯了躺着数钱,而推移动支付虽然来钱,但恰好是要站着数钱的生意,这给第三方支付留下了大好的发展机会与空间;

(6)、三条路径中最落伍的运营商还没有发力,但它绝不可能坐视蛋糕被分。我相信中移动今年推出的NFC—sim卡大概率能超过1亿张,这个路线上的移动支付标的都会受益;

(7)、目前的移动支付标的都或多或少有瑕疵。银行路径的标的都集中在智能卡与芯片领域,不算很纯粹的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领域最好的当然是支付宝与财付通,但均未单独上市。目前看,第三方支付中瑕疵最少,最值得研究的仍是贸易通(536),中国创新支付(8083)由于绑定腾讯,提供了不少想象空间。至于运营商路径的研究标的,暂时只有一个,也就是格隆大年三十本来要给大家提出的立足于国内的移动支付标的高阳科技(818)。

关于移动支付标准之争:(此部分由格隆撰写于2014年2月16日)

格隆已经连续多期讨论了移动支付,期间收到大量朋友的反馈与讨论,多数人纠结的是到底会采用何种支付标准,尤其对移动运营商为背景的NFC近场支付方式的前景表示怀疑。这里格隆想强调一点:支付标准之争说白了就是利益之争,NFC如果无法推开,那只会是一个原因:运营商没有搞定银联。其他什么苹果手机不支持NFC功能,什么更换SIM卡需要成本,什么终端POS机等接受设备覆盖问题,相较于庞大交易支付总额的可观扣点来说,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你觉得,运营商不能搞定银联吗?

格隆在此借用一个一段报纸的公开报道:东方网记者裘颖琼2月12日报道:今天起,上海地铁、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合推出的“NFC手机支付地体应用”。市民持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可直接刷手机进站。上海地铁的每座车站至少有2组兼具支持此项应用的进出站专用闸机,并贴有“中移动浦发手机支付通道”字样的显著标志。其实,上海市民对于手机钱包并不陌生,地铁手机支付也早已有之。东方网记者从上海移动获悉,今天起,原先覆盖上海所有地铁线路的手机支付RFID制式将全面取消,升级换代为由上海地铁、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合推出的“NFC手机支付地体应用”。使用“中移动浦发手机支付地铁应用”可在手机上自助在线实时完成电子现金充值、查询等常规业务;同时,中移动浦发手机支付服务还具有基于移动近场支付的金融消费功能,市民可持支持该服务的NFC手机在包括徐家汇、静安南京路、浦东嘉里等商圈在内的全市2万多商家16万台标有银联“Quick Pass”(闪付)标识的POS终端上进行1000元以内的小额快捷支付或选择贷记账户进行大额联机交易,可广泛应用于吃、穿、乐、行等各个生活场景。

至于值得研究的标的,运营商领域的仍只有高阳科技(818),但由于静默期,格隆无法给出最后确切结论。第三方支付最确定的则仍是贸易通(536),这个领域格隆在研究的另一家大概率可以看看的标的是中国信贷(8207)。同样基于静默期无法调研的原因,格隆也无法给出最后结论。

关于移动支付行业:(此部分由格隆撰写于2014年3月2日)

很多朋友询问我对移动支付行业的最新观点,鉴于前期已经做过充分分析,本期格隆只简单再强调几个基本结论:

(1)、相对于彩票、手游等行业,移动支付行业其实仍未得到真正挖掘。格隆对该行业为风口的判断不变,未来该行业在资本市场具备更持续的生命力;

(2)、移动支付行业这块蛋糕的膨胀速度目前已远超过行业内公司的成长速度,简单理解,就是地广人稀,身在其中的公司的分享空间会远超预期;

(3)、软硬件、制度障碍是制约移动支付蛋糕杯分享的主要因素,尤其制度;

(4)、挖掘线索仍是从银行(银联)、运营商与第三方支付三个路径。其中运营商与第三方支付具备更大的想象空间与弹性。另外,运营商尚未发力,不表示不会发力,也一定会发力;

(5)、建议研究标的仍是贸易通(536)+高阳(818)+中国信贷(8207)。后二者大概率是存在机会的,但仍需要见到最关键的幕后人物才能给出最后结论;

关于移动支付——高阳科技与百富环球:(此部分由格隆撰写于2014年3月9日)

格隆在上期港股那点事中曾提出了几个基本结论,一个结论是相对手游与彩票,移动支付行业还远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与挖掘。其实逻辑很简单,移动支付虽然是块超级大蛋糕(简单试想一下如果全国50%的支付都通过移动支付完成,身在其中的公司可以分得多少!),但由于政策、技术路径、软硬件环境等原因,整个行业仍处在混沌状态,哪个路线会胜出,谁会做大,谁会成为主体,都还是未知数;第二个结论是提出支付行业大概率值得研究的标的是贸易通(536)+高阳科技(818)+中国信贷(8207)(其中高阳科技与中国信贷都是最近连续两期认为大概率有机会),这三只股票在上周的涨幅分别是9.9%,25.9%和29.5%。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格隆有什么点石成金的能力,只是说明格隆一直强调的先行业后公司的选股思路的有效性。先找准支付行业这个台风口,再从中筛选性感的标的,上周支付行业整体的表现支持了我们对支付行业是一个未充分挖掘的台风口的判断。贸易通格隆曾在1月24日的港股那点事中做过详细分析,这次就不赘述。而上周五高阳科技(818)与百富环球(327)这对父子公司发布了2013年年报,而格隆也参加了百富的业绩会。格隆正好借此机会将高阳科技做适当展开。

我们的讨论从百富环球开始。百富环球的基本业务我们曾在2013年11月的港股那点事中详细分析过,由于时间比较久,我再简单回顾一下,并对公司业务的最新发展做出一些更新。百富环球是国内领先的POS机提供商,按POS机出货量看为国内第一,占到30%市场份额。除POS机外,百富环球还提供支付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公司管理层表示目前已经与三大运营商旗下的支付公司开始合作,为运营商支付公司提供支付解决方案。但管理层表示因为合作尚处初期,不方便透露过多细节。从财务数据来看,百富环球13年营收14.7亿港币,同比增长12%;但由于公司毛利率水平在13年提升1.4个百分点至36.7%,公司毛利达到5.4亿港币,同比增加17%;扣除期权补偿影响的净利润为2.4亿港币,同比增长18%,盈利增速基本符合预期。公司现金流及财务状况非常良好,截至13年底,公司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已经达到17亿港币。公司目前市值46亿港币,13年的PE为19倍(按照剔除了期权费的调整后利润计算),13年的除现金PE则为12倍。公司14年比较确定的增长动力来自海外市场的拓展,14年公司将在巴西市场发力。公司管理层表示公司14年海外部分营收将有30%以上增长。我们假设国内业务增速与13年保持不变,保持在14%(这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假设,因为公司几年在支付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方面可能取得突破),按照13年海外业务占公司总营收29%来计算,则公司14年营收将有18.6%的增长。考虑到公司目前毛利率水平还处于上升趋势,以及规模效应的影响,公司1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大概率会超过20%。如果我们按照增长20%来计算,则公司14年PE为15.8,除现金PE为10倍。公司14年15.8倍PE的估值水平基本与国际可比公司相当,国际两间最大的POS机供应公司Ingenico和Verifone的14年动态PE都在15倍附近。但是如果考虑除现金PE,则百富环球的估值水则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为什么要考虑除现金PE,因为公司管理层已经明确表态在寻找收购的机会,一旦收购可以达成,这部分现金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利润。只是公司方面也不知道能否很快找到合适的收购对象,所以我们姑且把这个事情看作是一个期权。一旦公司达成收购,相信这个期权价值能得到体现。

再来看看高阳科技(818)的情况。高阳科技和百富环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百富环球本是高阳科技旗下一间子公司,2010年分拆独立上市。目前高阳科技仍是百富环球第一大股东,持有百富环球42%的股权。从业务上看,百富环球也为高阳科技提供支付解决方案的技术支持。高阳科技本身的业务比较复杂,传统上可以分为以下几大板块:(1)电讯解决方案,这一块主要是给中移动提供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系统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每次拨打10086时听到的那个语音提示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年报中特别披露:“雲通訊平臺已在遠端醫療、遠端教育、手機遊戲、電商等領域發展了多個企業合作夥伴。”这几个子行业都是目前比较性感干的行业;(2)金融解决方案,这一块业务是帮助银行开发一些定制性的系统,包括与ATM机相关的系统;(3)支付解决方案,这块业务包括支付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及高阳自己运营的收单服务。这块业务是高阳科技最大的看点,我们稍后会仔细展开;(4)智能电表的解决方案。从高阳科技旗下的几块业务来看,高阳已经具备了在支付领域施展拳脚的基因:本身拥有支付平台解决方案的积累,又和银行及运营商有业务合作。不过高阳科技支付业务的开展确实一波三折,早在2009年的时候,市场就对高阳科技支付业务抱以很大预期,高阳科技的股价在当时一路走高。但随后,公司在支付业务上的发展始终不达预期,股价就急转直下,以至于香港某女股神一直被套牢到现在。正是有了这么一段波折,格隆对于高阳支付业务也一直是抱着比较谨慎的态度,迟迟没有做过多展开,只是强调大概率有机会。直到13年公司财务报告中的数字显示出公司支付业务确实已经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并且整个支付业务开始实现盈利,格隆才觉得可以仔细的讨论一下这家公司了。

之前格隆一直提请大家研究高阳科技,是因为这样一些蛛丝马迹。首先,公司2012年的年报和2013年的半年报都显示出公司来自支付解决的营收都比去年同期有200%的增长。虽然在这两份报表当中支付业务都还没有盈利,但是利润率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2012年支付业务的EBITDA利润率是-62%,而到了2013年上半年EBITDA利润率就已经是-20%。看到这个趋势,基本就可以判断高阳支付业务在以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发展。2014年1月公司的两个公告就更能支持这个判断。第一份公告是1月17日高阳科技宣布向附属一间从事支付业务的公司高管售出期权(投资者要对上市公司售出期权或可转债这类事情非常敏感,这往往代表了一波行情的起点)。第二份公告是1月27日高阳的盈喜报告宣布支付交易方案13年全年盈利,因为上半年支付业务的亏损还要2千多万港币,这就说明13年下半年高阳的支付业务有接近3千万港币的利润。在13年的业绩报告里,这个趋势变得更加清晰,因为13年的业绩报告与之前最大的不同是公司把支付解决方案又拆分成了支付平台解决方案和支付交易解决方案。这反映出了支付方案对公司业务的重要性,支付交易的迅速增长使得公司有必要把他作为一个业务板块单列出来。支付平台解决方案是高阳科技为其他支付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而支付交易解决方案则是高阳科技自己运营的收单服务。13年的业绩报告显示来自支付交易的营收为4亿港币,同比增长400%。而营收占比已经从2012年的9%上升至13年的31%。如果从运营利润的角度来看,来自支付平台和支付服务的利润占比已经超过60%。因此,以2013年高阳科技的财务报告来看,公司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向支付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再来看看高阳科技的估值。公司13年股东应占利润为3千万港币(依据上半年的亏损数字,简单折算,下半年利润能有1.2亿),公司目前市值87.8亿港币,13年的估值水平已经不低。但是13年是公司的业绩转折点,考虑13年公司估值的意义不大,因此我们看一下公司14年的估值水平。首先公司账面有10.6亿港币的现金,除现金的市值为77亿港币。公司持有百富环球42%的股份,以百富环球当前市值计算,价值19亿港币(百富环球市值在14年大概率还有增长)。扣除掉百富环球的股份价值,还剩下58亿港币。依据这58亿市值,我们分别用两种方法测算估值。

一种是大道至简的最简单匡算。公司13年股东应占利润为3千万港币,依据上半年的亏损数字,简单折算,下半年利润能有1.2亿,全年2.4亿,如果假设有30%增长,则2014年全年有3.1亿利润,对应PE18.5倍,这个估值还是有吸引力的。当然,这种方法太粗糙,我们再采用业务详细分拆的估值方法。假设公司14年智能电表业务可以打平而电信解决方案与13年持平,贡献0.13亿的运营利润(按照这两块业务在13年的发展趋势,大概率可以做到)。金融解决方案上半年亏损0.5亿港币,全年盈利0.14亿,则下半年赚0.64亿,下半年金融解决方案盈利是因为利润率的提升。如果14年全年金融解决方案能够保持13年下半年的利润率,则此业务14年保守估计可贡献1亿港币利润。支付平台的利润增速按照50%假设(过去一年是76%),则支付平台贡献的运营利润为0.35亿港元。公司弹性最大的一块业务是支付交易业务,也就是收单业务。由于支付业务在13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里没有拆分,但是13年上半年支付平台和支付交易的营收加起来才0.9亿,所以下半年支付交易的收入应该超过3.5亿港币(支付交易13年全年4亿),环比增长7倍多。如果按照14年支付交易的收入为10亿港币计算,14年同比13年增长为2.5倍,应该是个比较合理的估计。支付交易13年的运营利润率为5%,去年同期为-105%。由于这一块业务规模效应非常明显,运营利润率应该在14年还有提升空间。如果参照收单业务比较成熟的环亚智富接近10%的净利润率的水平,高阳14年来自支付交易的利润很可能达到1亿港币。我们假设公司14年的净利润就是运营利润,做这个假设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1)分部利润只有运营利润的拆分,因为公司不同业务差别太大,只能按照分部利润估计;(2)来自百富环球的利润足以抵消其他未分配开支的,所以公司净利润比各个分部的运营利润相加应该只多不少。这样计算下来公司14年的净利润就接近2.5亿港币,14年PE为24.5倍。考虑到公司的行业属性与未来业务弹性我们没有做充分预估,这个估值不算高,对比环亚智富14年40倍以上的PE来说还是一个很合理的水平。

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转账、消费金额限制的看法:(此部分由格隆撰写于2014年3月19日)

继以安全之名下发文件暂停支付宝、腾讯虚拟信用卡产品、暂停条码(二维码)支付服务后,央行再下文件,对第三方支付转账、消费金额进行限制。文件中最受关注的一条是: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金额不得超1000元,同一客户所有支付账户转账年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个人支付账户单笔消费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同一个人客户所有支付账户消费月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超出此金额必须走银行卡渠道。因为移动支付是格隆最早挖掘出的重点方向之一,很多朋友要求格隆分析一下怎么看。因为这件事涉及的都是强势部门,格隆不多展开,只把意见简单罗列如下:

(1)、这个不像老千公司报表一样,分析起来需要一定功力。央行这个事没有任何分析的技术难度,甚至根本无需分析。这事情有一定安全方面的考量因素(之所以说是有一定,是因为没有任何支付时绝对安全的,事实上对面双向交易与核对的二维码支付远比单向的磁条卡支付安全得多),但本质上是个利益之争。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动了银行尤其是银联的奶酪(格隆在前期分析移动支付时就说过,银联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几乎无法逾越的大怪兽。银联成立于2002年,上百家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其股东。前任董事长苏宁2003年11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08年10起兼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首任总裁万建华1985年至1992年期间,就职于央行。现任总裁时文朝在出任银联总裁前曾出任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时文朝的前任是许罗德,许罗德在担任银联总裁之前是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此次出台系列文件的正是央行支付结算司);

(2)、银联从线上线下一起在反击。暂停虚拟信用卡与二维码是为了切断移动支付向线下迈进的路径,对转账和消费实行额度限制则是直接限制线上的移动支付膨胀速度与规模。传统线下支付中主要涉及“收单机构、转接机构、发卡机构”。其中,收单机构和发卡机构可以是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转接机构则只能是银联。线下银行卡交易一律会有个扣点(也即所谓的手续费,一般由商家支付),费率根据行业不同分别为0.5%至4%不等,扣点分成一般遵循7:2:1比例,7归发卡行所有;2归收单方所有;1为银联。如果相关游戏规则不变,银联与银行可以坐地收钱。现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在线上迅猛发展并迅速向线下侵蚀,在线上线下都以批发商的身份与银行谈扣点折扣,同时把银联则基本撇到一边。虽然现在第三方支付只占整个非现金支付的零头,但习惯了垄断和躺着数钱的yinlian必定会出手。这就是格隆在前期“港股那点事”里提醒过的:TAB别光顾著三国杀,旁边看热闹的,每个人腰里都别着把刀;

(3)、这次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支付角力,更加证明了格隆“移动支付是块超级大蛋糕”的判断。2013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金额1607.56万亿元,而且这个金额每年仍在高速增长。第三方支付去年半年只有接近7万亿(只算1%的扣点都有700亿的蛋糕),如果没有行政限制,可以想象方便快捷且费用低廉的移动支付会在很多领域迅速替代笨拙死板的银行卡支付。格隆坚信那些积极布局移动支付的公司,未来即使不盆满钵满,也会受益巨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