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VS成都,西部翘楚争霸还是合作共赢?

我的双城记

我的双城记

我是重庆人,在重庆主城读了三年高中,又在成都上了四年大学。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城市对我而言都有着独特的情感意义,因为这两座城陪伴着我,见证了我的点滴成长。

我在这两个城市里都呆过一段时间,对两个地方都是极喜欢的。我对他们的认知基本上停留在吃喝玩乐上,感觉重庆和成都就像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一个奔放火爆,一个内敛悠闲;一个山城雾都火炉城,一个一马平川天府之国;一个过江索道吊脚楼,一个古色古香商业街;一个大赶快上火急火燎,一个打牌喝茶大过天;一个只吃牛油火锅麻辣烫,一个偏爱清油火锅串串香。

可能呆在重庆或者成都久而久之就觉得理所当然,我从未想过要深入对比这两个城市,去挖掘自己以前忽略或者未来向往的东西。但是今天,我必须做出这个勇敢的决定,好比自我剖析,我要深入了解这两座城市过去与未来。

都是区划搞的鬼

2.1 GDP/人均GDP

成都和重庆地处巴渝,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崛起的新一线城市。他们代表了中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两个超大城市,也是推动整个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2018年的中国城市GDP排名中,重庆是继北上广深之后,排名第五的城市,其GDP在2018年突破2万亿,跟广州深圳同属两万亿梯队;成都GDP排名全国第九,达到1.5万亿,未来有超越武汉的可能性。

在重庆刚直辖的时候,重庆的GDP体量约为成都的两倍,之后GDP差距越拉越开,在2018年重庆超成都GDP约5000亿,这主要得益于重庆常年保持的高速增长。

虽然重庆GDP比成都高了很多,但是,重庆的人均GDP却是一张不好看的成绩单,在2013年前,重庆的人均GDP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之,我们来看看成都,成都的人均GDP那才叫一个优秀,20年领先全国平均水平,最近更是拉开全国平均一大截。

这真的揭示了一个悲伤的事实,虽然我很心痛,但还是要说出来。重庆人民看着经济总量城市排名靠前,以为自己很富有,而实际情况呢,大家创造的共同财富并不是你自己的财富,重庆拖中国人均GDP的后腿,分母太大,人艰不拆。

重庆GDP总量高、人均低,从数学公式上可以看出出在人口基数上。重庆自划为直辖市起,其常住人口就已达2800万,至今其常住人口稳定在3000万左右;而成都人口数量明显小于重庆,在2000年时,成都的常住人口约有1100万人,截至今天其常住人口也才增加到1600多万。

重庆和成都的人口数量存在着一千多万的差异,原始差距自重庆直辖时就确定了,这就是我所指的"都是区划搞的鬼",因为重庆比成都大太多了呀,许多经济一般的区域都划进来了!

重庆下辖38个区县,城市布局是以主城为核心的众星拱月型;包括主城九区,渝西12区,渝东北11个区县,渝东南6个区县。成都下辖20个区县,城市布局为圈层结构,第一圈层为五大老城区,第二圈层为周边6个区,第三圈层为半径更远的5个县级市及4个县。

重庆市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而成都市辖区面积才1.43万平方公里。一个重庆约等于6个成都。所以说,通过直接对比这两个城市的GDP总量来判断两个城市的发展是极不公平的;有时候,人均指标更可能反映事实。

2.2 贫富差距十分扎心

距离城市中心越远的地方越可能沦为乡下农村,成都由于辐射半径小,它的初始城镇化率就达到50%以上,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72%,相当于成都10个人中只有3个人来自农村。而在重庆,2000年时城镇化率只有35%,那时的重庆整体来看还是一个大农村,直到2010年重庆的城镇化水平才赶上成都10年前的水平,说多了都是泪。重庆最近的城镇化率上升到64%,可这还是赶不上成都。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渝东北和渝东南片区城市化进程不够快速。首先重庆幅员辽阔,渝东北和渝东南片区隔主城十分遥远,主城经济发展带不动遥远区县的发展;其次,地形地貌导致城市化进程缓慢,重庆西部和中部以丘陵和低山为主,东北部和东南部斜贯大山脉,在崇山峻岭之中发展城市化是有难度的。而成都在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地势平坦,物资丰厚,城市化建设更加容易。

我在深挖数据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让人扎心的东西,那就是重庆的收入水平有点低。从2013年到2018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重庆的可支配收入一直都比成都低得多,而且,重庆人年年都拖中国人平均收入的后腿,实在汗颜。作为一个重庆人,在了解自己很穷这个事实之后,想必以后吃火锅的次数要减少了,因为真的吃不起呀。

漫谈经济增长点

重庆,一座GDP增速总是让全国人民惊艳的城市,在2018年却搞砸了。2018年,重庆GDP增速只有6%,低于全国增速6.6%的水平,让人大跌眼镜;而成都GDP增速8%,一跃成为为全国城市领先代表。

低增速暗示了什么,所以我想继续挖掘一下两座城市经济的落脚点和增长点在什么地方。

3.1 经济落脚点:产业结构对比

我国产业转型的路径是第一、二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型。重庆和成都的进化路径大体也是这样的,但在具体结构上仍存在差别。从2018年重庆和成都的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例可以看出,重庆的第一产业十分有特色,比成都第一产业高出了三个百分点,说明农林渔牧业适合在重庆这种丘陵山地上发展。

成都的第二产业比例比重庆高,这种局面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重庆刚直辖时,重庆的工业制造业十分发达,比成都要搞得好,被称为江边的工业城。但在2000-2012年间,成都也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占比也逐渐赶超了重庆。成都的第三产业存在天生的优势,一直以来重庆就跟在成都后面,不断补短板,缩小和成都的差距。

对比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可以看到重庆的摩托车产量全国占比很高,这主要是因为重庆崎岖地势带来的对摩托车的刚性需求,另外摩托车出口产业也日渐发达。重庆计算机、手机、汽车产业也很发达,占全国比重也很高;而在成都,计算机等电子信息产品产量比重很高,汽车制造业也有发展。

3.2 经济增长点:三架马车

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来看,可以发现重庆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增长势头十分猛烈,在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到了最高点98%;对比成都,在2009年达到最高点,之后逐年缓慢下降。

这就反映了一个问题,重庆的经济增长极大程度是靠投资来拉动的,重庆有靠增加投资来刷高GDP的嫌疑。一旦投资减少,GDP高增长就维持不住了,这种把经济压在投资上的玩法可持续性很差,最终三驾马车力量的极度不均衡可能导致经济出现波动。

重庆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靠消费拉动经济的潜力不大,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不是指日可待;而成都相比之下会更具优势,有经济资本的成都居民更有消费的底气。

再看出口,虽然重庆享有长江嘉陵江的青睐,航运港口有区位优势,但是总的来说,出口占经济的比重很小,甚至达不到一层,这对经济的影响权重就更小了。

可见,重庆的增长点在投资上,一旦扼住投资的喉咙,重庆GDP就要走下坡路了。所以,从长远来看,重庆GDP增速放缓是转型的必要过程,消除GDP的非理性注水部分,这样重庆的未来才会更好。

偏爱一座城

在本地人的定义里,重庆和成都在传统意义上是指主城区。谈起重庆,就立马会联想到重庆主城九区;聊到成都,自然也会想到成都的中心城区,即第二圈层内部的城市范围。

对于选择哪一座城市发展和居住,作为年轻人,我也认为是对主城区的选择,毕竟那才是最接近一线城市的地方;而我也会更加看重城市的全面发展,比如优势产业、人才政策,房价;以及文化旅游、时尚发展等等。

4.1 产业机会

成都的特色优势产业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机械工业、石油化学行业和食品行业。这些产业比较传统,但是成都在高新产业上面投入很大,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氛围很浓厚。重庆目前主要产业还是在重资产制造业上,摩托车汽车制造、计算机手机生产行业很发达。重庆的科技创新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布局太晚且力度不够。

以IT行业为例,成都的IT产业起步较早,居于西部领先地位,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各占一半,发展均衡;而重庆的IT产业起步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占比20%,发展较为滞后。成都是国家的重要软件产业化基地,这也是成都市最具竞争力和代表性的产业之一,这给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相比之下重庆的IT产业人才吸引力不足。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从金融环境来看,2017年成都的金融业总产值占GDP比例为11.55%,而重庆金融业占比只有9.3%,成都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重庆,这也就更能给行业公司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4.2 人才政策

成都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培养了很多人才;与此同时,成都的人才引进政策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从人才落户、购房补贴、生活补贴、配套保障等方面激励人才流入,人才新政累计吸引超过26万名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到成都落户。

相比之下,重庆的人才政策牵引力强度却不够大,吸引人才效果不好。在2017年出台的人才政策强度城市排名中,重庆排名远远低于成都,位于全国城市30名的位置。

4.3 房价

选择一个城市避不开房子的问题。近两年来成都和重庆的房价均价都有一个大幅提升;成都的涨幅更大,最近成都的平均房价比重庆贵5000元左右。

成都楼市价格大幅超过重庆是有原因的。首先,从之前的常住人口数量上可以看到,成都对人口的吸引力很大,大量涌入的人口刺激了购房需求,进而刺激房价上涨;而重庆常住人口增长率却很低。另外,重庆地域宽阔,土地供应量大、房产库存量大,有供过于求的现象;而成都本来区划面积就小,土地供应量自然不如重庆多。最后,楼市的价格还与城市的配套设施是否便利有关,成都交通便利,教育资源丰富,这些都是房价的利好因素。按照这个思路,我认为成都的房价未来还有升值空间。

4.4 文化旅游

成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富。特别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市内有多座博物馆,古楼古街穿插在市区之间,颇有古风韵味。市内文化类旅游资源丰富,武侯祠、青羊宫、杜甫草堂、锦里、金沙遗址、建川博物馆都是热门景点。在成都,工作之余顺便享受传统文化熏陶,简直美哉快哉。

相比之下,重庆的文化底蕴不如成都,它是一座充满热血的年轻城市,红岩文化宣扬着爱国热情,码头市井文化洋溢着江湖气息和商业氛围。另外,重庆是一座自带光环的城市:魔幻的建筑风格给它贴上了8D魔都的标签;重庆人的方向里没有东南西北,只有上下左右;逼疯导航的立交桥频上热搜。这样独具特色的重庆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探索这座魅力之都。

4.5 时尚发展

除了传统文化,时尚文化也是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因素。书店和酒吧是城市时尚元素的一体两面,书店代表白天,能反映一座城市的阅读氛围和文化指数;酒吧象征夜晚,能衡量一座城市的夜生活时尚浓度。成都以3463家书店位于北京之后,而坐拥2078家酒吧的成都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在这点上,重庆赶不上成都。

成都在时尚圈的口碑还是不错的,成都目前拥有国际一线品牌155个,门店达200个,国际一线品牌入驻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甚至超过一线城市广州。春熙路、太古里、环球中心是成都的时尚地标。重庆虽然也有解放碑、观音桥、三峡广场等商圈,但它的时尚影响力还略低于成都。

成都以其各个方面的相对优势,连续三年排名中国新一线城市榜首,也被成功评选为2018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总的来看,成都是一个集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城市,是极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也是我偏爱的城市。从个人发展角度,我会偏向去成都。

城市群合作共赢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重庆除了人多地大,似乎没有什么优势,重庆的发展迫切需要外在力量的拉动。这时候,真的需要借政策东风,向人家隔壁成都多交流合作。重庆的出路就是继续向西,打造成渝经济一体化。

从我的切身体会而言,重庆和成都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重庆人到成都去工作,反之亦然。成渝本来不分家,而成渝城市群建设正是这个目的。以重庆、成都为中心,建成国家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覆盖川渝两地面积的35%,覆盖范围人口达到了川渝两地的75%,经济总量达到了川渝两地总和的70%以上。

随着成渝高铁的开通,成渝之间构建了1小时快速交通圈,大大提高成渝之间人口流动,充分发挥成都、重庆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缩短成渝经济带城市群之间的时空距离,带动沿线城市化发展。成渝经济带的建设可能是带动重庆未来经济增长点的新突破口。

成渝之间的竞争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但我认为竞争是一种激励进步的手段,合作共赢的未来才更加明朗,建成西部地区国家级城市群才是共同目标。

结语

一个山城雾都火炉城,一个一马平川天府之国;

一个过江索道吊脚楼,一个古色古香商业街;

一个大赶快上火急火燎,一个打牌喝茶大过天;

一个只吃牛油火锅麻辣烫,一个偏爱清油火锅串串香。

其实,重庆和成都像极了一个人的两面,缺一不可。重庆的过去靠自己,未来还得靠兄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