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要如何处置4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

美联储关于资产负债表的看法将成为下一个重大的市场催化剂!

作者:卞纯

来源:财联社

美联储关于资产负债表的看法将成为下一个重大的市场催化剂!美联储将于北京时间周四凌晨3:00公布1月会议纪要,届时将引发市场极大关注。华尔街越来越相信,美联储将在今年年底前结束缩表。投资者将就美联储计划如何削减其资产负债表寻找更多线索。

缩表问题

市场有理由相信,美联储将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加息。但市场没那么确定的是,央行将如何处置其4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

后一个问题很可能将在周四美联储公布会议纪要时成为焦点。在上次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和委员会其他成员明确表示,他们将对加息保持“耐心”,目前将暂停收紧政策。但是对于缩表问题,美联储没有给出明确的信号。

美联储目前允许每月至多有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流出资产负债表,不过该行并不经常达到这一上限。自这一进程开始以来,美联储的债券投资组合已经萎缩逾4000多亿美元。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曾经维持在4.5万亿美元,是该联储为降低长期利率和使经济摆脱金融危机而推出的三轮债券购买,即量化宽松的产物。

市场参与者现在想知道美联储(在放缓收紧政策的这条路上)还能走多远。周四的会议纪要将受到市场密切关注,该次会议纪要对应的美联储会议曾引发美股反弹。

image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 来源:美联储)

野村证券(Nomura)首席经济学家刘易斯•亚历山大(Lewis Alexander)在一份声明中说:“美联储11月和12月发布的前两次会议纪要包含了关于资产负债表的重要部分。我们相信,1月会议纪要的相应部分将对委员会在2019年底前结束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计划进行确认。”

几位美联储官员也已经指出,年底可能是缩表进程结束的一个时点,但即便如此,事情仍在不断变化。

到目前为止,美联储讨论的关键是令银行业感到舒适的准备金水平。资产负债表的下降与较低的准备金水平相对应。目前,美国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有约1.64万亿美元,或者说比所要求的水平高出近1.5万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数额极少,2007年底仅为110亿美元。

导致银行业准备金大量扩增的直接原因便是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计划:美联储向财政部、政府支持机构(GSE)等大规模购买债券,债券卖方将款项存入所在银行,银行体系准备金相应大规模增加。反之,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则会导致银行准备金下降。

很多美联储观察人士认为,银行准备金的最终水平将略高于1万亿美元,尽管也有一些人认为会更高。

花旗集团美国利率策略主管Jabaz Mathai写道:“一旦我们的银行准备金达到1.1万亿美元,正常化就完成了。”

市场担心削减资产负债表与加息同行,会收紧金融状况。 虽然美联储官员坚称,缩表将在对市场产生最小干扰的情况下进行,但华尔街的感受却并非如此。

“由于外部和内部的增长风险都在累积,美联储将希望确保量化紧缩不会成为给金融状况和经济造成压力的制约因素,” Mathai称。“美联储正在释放量化紧缩结束的信号,暗示将在不远未来的某个时刻降息。”

事实上, 由于美联储基准利率处在2.25%-2.5%之间,市场预计美联储短期内不会加息。交易者实际上认为12月甚至存在一个很小的降息机率——约为10%。

沟通问题

会议纪要中可能出现的另一个相关问题是美联储官员如何向公众传达他们的意图。

鲍威尔从去年10月开始就遭遇了一系列失误,当时他表示美联储距离中性利率“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然后又在12月将缩减资产负债表称为“自动驾驶”。

目前市场已经从这些失误中恢复过来,但美联储官员仍一直在讨论如何改善沟通,尤其是当另一场危机爆发时。

美联储20年的老将、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现任教授比尔•英格利希(Bill English)说,官员们还有一些其他的选择,为公众提供关于未来意图的更可靠的路线图。

其中包括关于美联储基金利率可能方向的一个“扇形图”,以及政策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状况的信息。

“交流越多越好。”英格利希在一次采访中称,“事情可能会被误解,沟通可能会很糟糕,但对此的回应应该是更多的沟通以及尝试澄清,而非减少沟通。一代人之前的世界——美联储当时对货币政策的沟通很少——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货币政策世界。”

扇形图将与委员会用来显示利率预测不确定性水平的图表类似。其目的是让投资者知道不同预测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并强调利率预测并非板上钉钉。

“不管怎样,这只是表明,尽管联邦基金利率和经济预测可能这样走,但这条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委员会将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相应地调整这条路径。”英格利希称,“这才是你想要说明的一点。”

英格利希表示,当前围绕未来政策回应的讨论,可能以对负名义利率持更友好的看法以及加快实施量化宽松等计划而告终。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