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养殖股大涨之日:非瘟或将影响行业变局,机遇远大于挑战

目前非瘟疫情的严重程度非常令人震惊。据我们草根调研的数据,东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重灾区产能去化幅度高达50%,河北正在快速爆发,去化幅度在30%以上,南方省份暂时相对可控,但未来都会重复北方的覆辙。

作者:太平洋证券农林牧渔分析师周莎

目前非瘟疫情的严重程度非常令人震惊。据我们草根调研的数据,东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重灾区产能去化幅度高达50%,河北正在快速爆发,去化幅度在30%以上,南方省份暂时相对可控,但未来都会重复北方的覆辙。

我们还了解到一个核心的数据,全国某大型豆粕加工企业的豆粕销售量18年11~12月和19年1月均同比下滑12%左右,预计19年2月开始,单月销量的同比下滑幅度将扩大到15~20%。按照猪料中豆粕使用量在所有饲料中占比约为50%(其余是禽料和水产料、反刍料)来计算,全国猪饲料的豆粕使用量从18年11月到19年1月的每月同比下滑幅度均达到24%(12%乘以2)。假设猪饲料中豆粕的添加比例不变,那么截止目前,全国的生猪总存栏量已经减少了24%,远高于市场所普遍认为的10~15%。据我们了解,春节期间疫情在部分省份快速蔓延,甚至有山东的饲料经销商销量从18年10月的1700吨直线下降到11月的750吨,12月的300吨,预计19年2月只剩10吨,因为猪都死光了,饲料的需求消失了。

假设从19年2月开始,全国每月的豆粕使用量同比降幅达到15~20%,这意味着全国的生猪存栏量下滑幅度将高达30~40%。按照每年5400万吨猪肉消费量来计算,供给缺口将高达2000万吨。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缺口,我甚至不敢想象猪肉价格会涨到多少?!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场灾难,因为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天天有猪肉吃的场面怕是要成为永远的记忆了。猪肉会成为奢侈品,价格将长期维持在20元甚至30元/公斤以上。

同时,在中国人均GDP不可能快速上涨的情况下,高价猪肉一定会抑制消费,我国居民的动物蛋白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鸡鸭鱼牛羊肉、牛奶、鸡蛋等其他动物蛋白将快速吞噬猪肉所丢失的市场。这就不难解释最近所有的养殖股都飞天的现象了。因为这样的历史性机遇对于任何的规模化肉类提供商而言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中国这个拥有全世界20%人口的庞大国土上,占居民肉类消费量一半以上的猪肉掉链子了,其他任何动物蛋白必然会鸡犬升天,这个逻辑再顺畅不过。这不是简单的价格上涨导致业绩超预期,而是消费扩容带来的巨大成长性机会,如果说过去的养殖股是周期股,需求没增长,供给变化导致价格波动进而影响企业盈利。而从现在开始,养鸡养鸭养牛养羊养鱼的企业和农户们将在未来的3~5年共同瓜分猪肉供给短缺带来的巨大替代性需求。白羽肉鸡作为我国居民的第二大肉类来源,每年的消费量仅有900万吨,猪肉若真有2000万吨缺口,哪怕一半给白羽肉鸡,也是翻倍的成长空间,这足以让任何一个龙头企业的养殖量和利润增长一倍以上,而这从客观上要求祖代鸡的引种量翻倍,才能保证在一年半以后,白羽肉鸡能够有翻倍的产出。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祖代引种量增加对行业是好事而不是坏事。相反的,现在非洲猪瘟泛滥,产能断崖式下跌,对生猪养殖业是灭顶之灾一样。所以我很不理解,为什么18年四季度祖代鸡引种量稍微增加一些,白羽鸡的股票就暴跌。行业好了,龙头企业也会受益啊;行业不好,龙头企业又能好到哪里去呢?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在巨大的需求扩容下,其他肉类的养殖企业将从周期股华丽转身为成长股,应该给成长股的15~20倍估值,而不是现在白羽肉鸡可怜的7~8倍周期股估值。更不用说由于猪价疯涨带来的其他肉类价格上涨导致业绩超预期,这就是典型的业绩和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

言归正传,回到养猪上来,由于疫情扔在快速蔓延,无论是散养户还是规模化企业都意识到未来行情会非常好,也会在猪价加速上涨时补栏,但在疫情得到有限控制前,也许是一边补栏一边发病,补栏的速度远没有发病的速度快,整体产能很难恢复,这意味着本轮周期的持续时间将相当长。

规模化主体在疫情中同样损失惨重,但相对于散养户而言,规模化企业的资金实力、种猪规模、技术储备、人才队伍等各方面实力更为雄厚,可以更快更好的恢复生产。对于这场全行业的灾难而言,只要能活下来就会赚的盆满钵满。可以说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历史机遇,只要中国人以猪肉为主要肉类的习惯没有改变,在疫情过后还能有产能剩下来的企业或个人将迎来一个超长的景气周期。由于中国的生猪养殖业仍然以散户为主,而散户恢复生产的能力较差,规模化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能帮助它们快速恢复生产,退一万步说,至少能活下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猪粮安天下”,猪肉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在非洲猪瘟这样的全行业致命危机面前,比拼的已经不是谁的损失大,谁的损失小,而是谁能成为未来的猪肉供给主体。无论是从食品安全,还是从供应稳定性而言,规模化企业都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在这样的危难关头,只有依靠龙头企业才能确保中国人未来还能吃上便宜美味的猪肉。不让猪肉成为奢侈品是龙头企业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如此重大的国家战略面前,上市公司的产能折损、业绩低于预期都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中国人的猪肉供给乃至于社会稳定都需要依靠他们来保障,养猪的资产成为了稀缺的资产,被赋予了国家战略的光辉。即使部分企业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相比于无数资金链断裂的散养户而言,国家一定会也必须要救大企业。

从最近的政策走向来看,放松和鼓励灾后重建的意图非常明显。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年版)》,相对于之前的2017版规定中“解除封锁后,应至少空栏6个月才能补栏”的要求,2019版规定改成了:解除封锁后,在疫点和疫区应扑杀范围内,对需继续饲养生猪的养殖场(户),应引入哨兵猪并进行临床观察,饲养45天后(期间猪只不得调出),对哨兵猪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且观察期内无临床异常的,相关养殖场(户)方可补栏。发生疫情后补栏的时间从6个月缩短到了45天,这对于有能力和有意愿灾后重建的龙头企业而言是重大利好。据我们了解,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已经着手开始灾后重建工作。由于有了之前疫情的切肤之痛,在未来的生产中会更加重视生物安全防控,将感染疫情的可能降到最低。

政策的放松意味着国家已经意识到了产能去化过度所隐含的危机。再往后,可能会出台更激进的政策来鼓励补栏。类似于07-08年猪价大涨时的财政补贴政策,2007年7月30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提出,为了保护能繁母猪生产能力,国家按每头50元的补贴标准,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户给予补贴。2007年12月20日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提出,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每头补贴增加到100元。

我相信,类似的政策很快会出台,因为国家比我们任何人都更不能容忍猪价上涨,这将带来民生问题。而这次的补贴政策也许会更倾向于规模化企业,对存栏量有一定的要求,这是为了尽快建立起现代化的生猪供给体系,为了疫病防控的需要,也为了更长久的稳定供应。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过于分散的现状已经无以为继,非洲猪瘟的爆发将从根本上改变行业格局,对于龙头企业而言,机遇远大于挑战;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