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陷“蜜蜂门”,300年的老字号为何不爱惜羽毛?

一则过期蜂蜜被重复利用的消息,将“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卷入风口浪尖。曾经的百年老字号为何自甘堕落,如此消费品牌溢价?三家上市公司彼此关系如何?这家百年老店业绩如何,是风烛残年还是老而弥坚?

来源:新浪港股/本文综合自北京青年报、新京报、雪球等

一则过期蜂蜜被重复利用的消息,将“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卷入风口浪尖。曾经的百年老字号为何自甘堕落,如此消费品牌溢价?三家上市公司彼此关系如何?这家百年老店业绩如何,是风烛残年还是老而弥坚?

综合市场消息,同仁堂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早在清康熙年间,同仁堂就定下了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堂训”。而同仁堂门口的一副对联更是广为人知,即“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正是秉持两个“必不敢”理念严格选方、制药,使得同仁堂300多年一直长盛不衰,保持着良好口碑。

同仁堂产商竟回收过期蜂蜜倒入“原料库”?

12月15日晚,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零距离》节目播出了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委托生产商——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回收过期蜂蜜,撕标签,“倒蜜”后送入原料库的报道。一时间,老字号“同仁堂”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在“零距离”的播出视频中,知情人爆料,知名品牌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企业将大量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回收回来。对于这种回收行为,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工人表示是“退给蜂农养蜜蜂使用”。然而记者发现,回收来的蜂蜜被工人撕掉标签后,一瓶瓶地挤入大桶,然后贴着“倒蜜”字样的过期蜂蜜桶被送入工厂的原料库。画面展示了蜂蜜的日期为2016年和2017年。

据盐城市滨海县市场监管局食品科科长李清华介绍,该企业处置这些不合格产品确实是不规范的。该局表示,他们已经发现该企业多次类似的操作。通过重点监控,还发现该企业存在篡改同仁堂蜂蜜生产日期的行为,2018年3月的生产日期更换成了2018年6月的生产日期。目前,盐城市滨海县市场监管局正在对过期蜂蜜的去向和用途进行进一步调查。

大兴食药展开调查,严重者可吊销许可证

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本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了解到,针对媒体报道的盐城金蜂公司涉嫌使用回收食品原料为北京企业代加工蜂蜜及虚假标注生产日期问题,大兴区食药监管部门已前往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开展调查。如发现北京企业从事或参与相关违法行为,将依法严肃查处。

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食品委托企业要对其委托生产的食品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管控制度,珍惜品牌荣誉,对消费者负责。

北京市金朔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学明律师告诉北青报记者,《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禁止生产经营“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违反规定,则面临被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物品的处罚。此外,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同仁堂蜂业致歉 同仁堂:子公司存在监管不力

针对这一蜂蜜事件,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发表声明表示,相关产品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场,向所有消费者郑重致歉。同仁堂蜂业表示,经初步调查,由于公司现场监管不到位,存在对清理出的蜂蜜未明确标识的问题,但尚未发现这些蜂蜜进入生产用原料库的情形,对此同仁堂蜂业将进一步深入调查核实。

对于报道中提及的更改标签日期的行为,经初步调查,由于2018年年初工厂搬迁,在不同生产地址的标签转换时,对标签的管理和使用出现差错。所涉产品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场,会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依法处理。目前,同仁堂蜂业已通知盐城金蜂在调查期间暂停其受托加工生产活动,对所涉物料全部进行封存,并将全力配合上级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开展调查。

12月16日晚间,北京同仁堂也回应。同仁堂蜂业系公司投资下属子公司,本公司持股比例51.29%,同仁堂蜂业在委托生产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和失察的责任;本次事件对公司收入利润等财务方面影响甚微。

医药股集体大跌,基金重仓股踩雷

同仁堂产商被爆回收过期蜂蜜倒入“原料库”,今日同仁堂A港个股齐跌。其中,同仁堂科技跌4.17%,同仁堂跌1.97%,同仁堂国药跌2.14%。

不仅同仁堂个股,其他医药股也随着走跌。其中,神威药业跌6.4%,微创医疗跌4%,上海莱士跌停,一心堂、老百姓、瑞达医疗等跌逾8%。

以同仁堂为例(同仁堂是A股)根据上市公司三季报十大流通股东,证金公司持股4100万股,今日损失2300万元;社保103组合(博时基金管理)持股3300万股,今日损失1900万元;社保104组合(鹏华基金管理)持股900万股,损失500万元。

wind数据显示,富国基金旗下5只产品合计持有1859万股,今日损失1000万元;融通基金合计持有1340万股,今日损失777万元。

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医药关系几何?

同仁堂集团是北京市国资委下属企业,同仁堂集团对同仁堂股份的持股比例为 52.45%。同仁堂股份对同仁堂科技的持股比例为 46.85%;同仁堂股份对同仁堂国药的持股比例为 33.62%。同仁堂科技对同仁堂国药的持股比例为 38.05%。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市场挂牌上市,注册资本128,078.40万元,本公司所持股份占其总股本的46.85%。同仁堂科技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中药产品业务,剂型涉及丸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及胶剂等多种剂型,产品涵盖中成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阿胶及西黄丸等。

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发行上市,并于2018年5月29日转至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市场挂牌交易,股份总数为83,710.00万股,主要在海外发展分销网络以及制造销售中药产品。本公司对同仁堂国药的持股比例为33.62%,本公司下属同仁堂科技对同仁堂国药的持股比例为38.05%。

上市公司业绩稳健,老而弥坚!

截至上半年,同仁堂实现营业收入726,702.59万元,营业利润131,473.55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937.30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8,555.51万元,综合毛利率49.76%。

截至今年上半年,同仁堂科技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0,342.03万元,同比增长0.8%;营业利润73,432.15万元,同比增长5.77%;净利润61,167.34万元,同比增长5.41%;期末总资产958,415.38万元。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平稳。

同仁堂国药实现营业收入62,031.00万元,同比增长12.64%,营业利润31,284.15万元,同比增长10.58%,净利润26,002.62万元,同比增长10.81%,期末总资产250,002.39万元。报告期内,市场销售势头良好,增长较快。

从近5年的ROE来看,同仁堂和同仁堂科技相近,约13%左右,达不到巴菲特所说的好生意(ROE稳定在15%以上),而同仁堂国药的ROE超过15%,平均19%。

毛利率:

三个公司的毛利率都在40%以上,虽然无法与茅台相比,也算是不错的生意。但是从同仁堂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来讲,应该还有提升的空间。可能是同仁堂的产品品类太多,导致平均毛利下降的缘故吧。(题外话:马应龙的治痔类产品的毛利在70%以上)

相比同仁堂和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的毛利率不错,平均70%左右。

净利率:

近5年,同仁堂和同仁堂科技的进利率在13%左右,而同仁堂国药的净利率则超过35%。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首先同仁堂国药的CEO非同仁堂内部人士,应该管理水平更高;其次,更先进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最后,其产品的品种偏高。但未来随着市场的扩大,净利率应该会下降。

收入增长率:

同仁堂和同仁堂科技的应收增速非常接近,近乎是一家公司,而同仁堂国药的增速从上市之后超高的增速有明显的下降,不过从2016年后似乎有趋稳的迹象,其后续发展尚有待观察。

净利润增长率

从净利润增速来看,三家公司的确都属于同仁堂,增速非常接近。

频被子公司拖累,声誉如何维系?

在发展过程中,子公司频繁被曝出出现质量等各种问题,实际上也是反映出了同仁堂管理问题,如在上述公告中,同仁堂即坦言系管理不当所致。

早在2012年因为宰客等事件,北京同仁堂集团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对物料商品采购和加盟店专项治理整顿工作,46家加盟店中除1家停牌、6家终止合同外,其余38家均重组为直营店。这实际是同仁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因基础管理薄弱引发的各种问题。

对于近几年,同仁堂旗下子公司频繁被曝出各种质量问题,也亟待同仁堂再次亮剑,让百年老字号继续更好的传承。

在公告中,同仁堂表示:同仁堂蜂业系公司投资下属子公司,本公司持股比例51.29%,同仁堂蜂业在委托生产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和失察的责任;本次事件对公司收入利润等财务方面影响甚微。将全部责任归咎于子公司是否本身便是公司管理存在问题。

在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看来,品牌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质量链”,再大的公司在质量链条上也只是一个环节,“上下左右”的质量水平都会对其质量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一旦出现了信任危机,消费者甚至会舍弃掉这个品牌,投资者则会“用脚投票”。

新京报点评道:同仁堂蜂蜜陷入舆论漩涡,对“同仁堂”主品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尽管问题出在非主业产品上,但于消费者而言,对大品牌旗下系列产品的消费选择,多是冲着信任该品牌去的。而知名企业的扩张,也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风险。子品牌的同仁堂蜂蜜出了问题,多少会牵扯到同仁堂的主品牌。

而今在市场上,只要是打着同仁堂品牌的产品,价格往往远高于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这样的溢价,说明是消费者对于同仁堂品牌的高度认可。作为企业,应当珍惜这份认可,珍惜“百年老字号”的声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