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谁是下一个零售之王?

银行,过去是宫殿中的公主,如今是街边的流莺。其实就在几年前,民生银行行长还表示利润太高,不好意思公布。是啊,那时候的银行风光无限,利润高,不良率又低,拿走了全社会利润的大头,银行员工们领着高额的年终奖。

来源:君临

作者:君临团队

银行,过去是宫殿中的公主,如今是街边的流莺。

其实就在几年前,民生银行行长还表示利润太高,不好意思公布。

是啊,那时候的银行风光无限,利润高,不良率又低,拿走了全社会利润的大头,银行员工们领着高额的年终奖。

嫁女当嫁信贷男。

但美好的日子很快随风而逝。 

如今的银行业却裁员风波不断, 2017年光五大行就裁员近3万。

传统银行业正在经历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经济下行,企业利润压缩,不良贷款率高居不下的一系列窘境。

中国经济在峡谷中艰难转型,传统银行业也需要转型,需要变革重生。

招商银行,是银行业中的佼佼者,定位于零售银行的招行,不易受经济周期影响。

银行业集体“低估”那么多年,就招行一枝独秀,就是比同行估值高。

而招行的隔壁,正悄悄杀出另一家转型零售银行的黑马——平安银行(000001)

比起前者,他还有个好爹。

1

平安银行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圳。

1987年,特区21家农村信用社由于亏损严重,特区政府让信用社脱离农行,组建一家特区银行,取名为深圳发展银行,来服务特区经济。

新银行破天荒的采用了股份制的结构,也是中国当时中国首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特区有中央给的特殊政策,深圳发展银行也得以摆脱了制度的桎梏。

组建第二年,各项指标实现了大幅增长。

命运女神也在不断光顾这家年轻的特区银行。

随后深圳交易所成立,以深发展为首的5只股票先后诞生,成为了深市“老五股”。

深发展以000001的代码上市,成为我国首家上市银行。

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风气,在深发展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上市后的深发展,进入辉煌时代。

96年到97年那一轮大牛市中,两大绩优股引领市场,其中深市深发展,沪市四川长虹,风头远超最近两年的股市标杆——沪市贵州茅台、深市海康威视。

成为一代老股民的经典记忆。

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深发展业绩开始下滑,净利润从97年的8.6亿,下降到99年的2.24亿。

同时,大面积的不良贷款开始出现,2000年不良贷款率高达21.32%,深发展进入了长达7年左右的业绩低迷期。

2000年,深发展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多项评价指标均为倒数第一。

被外界称为“技术性破产”。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银行业进入第一次供给侧改革:去杠杆,债转股。

深发展再度成为了金融改革的排头兵,牵手战略投资者美国新桥,后者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深发展成为了首家引进外资作为大股东的银行。

接着,首位洋行长进入,国际管理与本土经验有效结合,深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净利润大幅增加。

2005年开始,深发展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净利润在2006年,2007年出现了成倍增长。

美国新桥是私募背景,抄底后获利不菲,退场变现天经地义。

于是深发展第二个贵人——中国平安集团拍马而来。

当时的中国平安已不再满足于保险业务,而是想构建大金融生态圈,包含银行,保险,信托,资管等业务,构造自己的金融行业全牌照护城河。

但苦于深度的银行政策性管制。

当时只有5家国有控股银行,13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牌照稀有,再度发放牌照可能性不大。

新桥的退出,给了中国平安极好的机会。

2009年开始,平安频频接触新桥,到2011年,平安通过控股超49.56%,成为深发展的控股股东。

2012年8月,深发展吸收合并原平安银行,并更名为平安银行。

“平安时代”到来了。

2

21世纪什么最贵?当然是人才。

扶上马,送一程,为了儿子跑的快一点,大财主爸爸平安集团不惜撕破脸皮也要一掷千金挖人。

那时 ,平安从最牛的股份行——民生银行挖来300多号人才加盟。

这里面,有元老邵平,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赵继臣、科技部总经理张金顺、运营部总经理孙先朗。

来干什么?

推动组织机构大变革,由过去的块状体制管理转向民生银行引以为傲的公司业务事业部改革。

推动改革,触动利益,必然遭遇阻力,但主席早就说过:

“在政策确定了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

工作做不通,脑子不换就换人。

组织机构的大变革,不仅让业务聚焦专业化,集约化,更为日后平安转型零售银行打下坚实基础。

时间进入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企业生存环境开始恶化。

平安银行虽然净利润仍在增长,但增速不断放缓。

净利润增速2017年下降到2.61%,营收增速-1.79%,不良贷款率从2011年的0.95%上升到2017年的1.7%,不良贷款从2011年的68.66亿,上升到289.97亿。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不良升高,过去为银行创收的贷款大户们的生意一是不好做了;二是风险大了。

醉心于大户生意的银行们,必须要换个活法了。

中国经济增速中枢不断下降过程中,工商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会不断增加,银行传统对公业务慢慢的成为“鸡肋”;

另外,经济金融去杠杆,银行表外业务回表内也在不断消耗银行的资本,发展轻资产、高资本周转的零售经营模式,慢慢的成为了银行业的优选。

银行零售业务,主要包括了住房按揭,信用卡,小微贷款,消费贷,包括汽车贷等。

零售业务具有多重优势,

首先,净息差优于对公业务,零售客户分散,议价能力没有企业强;

其次,资本使用的效率更高,以个人按揭贷款为例,风险权重仅为50%,相对于一般企业贷款100%的风险权重,对资本的消耗有大幅节约;

再次,个人业务的客户基础较为稳定,存款波动较小,个人贷款单笔金额小,风险较为分散,在经济下行期具有稳定利润的作用。

银行零售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

零售贷款业务缺点是运营成本高,业务量大,需在一定规模基础上方可盈利。

这是一门辛苦活。

平安银行转型做零售银行,具有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大股东平安集团的大力支持。

中国平安,从保险零售起家,到2017年已经是全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已经具备了保险,证券,银行,信托,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业务。

集团有超过一亿的线下客户和4.03亿的互联网用户,代理人队伍达到132.5万人,号称百万大军。

资料来源:中国平安年报

资料来源:中国平安年报

2016年,平安银行开始搭建零售银行的生态圈与平台,提出“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

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生物识别等科技运用于供应链金融、消费支付、客户服务、投顾管理和风险管理五类场景。

对公业务有所收缩,对产能过剩的行业,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务等顺周期行业贷款不断收缩,将对公贷款集中在一些健康,医疗等弱周期的行业。

在平安集团主导下,平安银行有了5个渠道获取零售客户:

1、集团客户迁徙;2、外部合作;3、公司联动;4、百万大军推介;5、直接获客或者转化;

而且一个平安账户,就可以实现客户保险,银行,投资等一系列需求,平安集团具有国内首屈一指的金融一站式服务能力。

五大拳头产品,信用卡,消费金融,理财产品,银保和房贷,满足客户各种投资需求。

可以将客户留在集团金融生态圈,反复收割。

经过2016两年来的改造,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已焕然一新,各项指标开始出现好转。

从零售业务银行业横向比较来看,平安银行已进入第一梯队。

2010 年至今,基本所有上市银行零售贷款占比均在提升,第三梯队的银行零售贷款占比30%左右,第二梯队在40%左右,第一梯队的招行和平安均已达到50%左右。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纵向来看,平安银行零售改革第一年——2016年零售业务贷款占比为36.7%,到2018年中期达到了51.22%,超过了长期零售立行的招商银行。

零售业务对净利润更是贡献了近70%。

零售业务中的新一贷、汽车贷、信用卡三大拳头产品规模持续扩张,2018年上半年合计规模已经突破6500亿元,占总贷款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不仅如此,平安集团正准备将信托行业的霸主——平安信托,“合并”到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2017 年,平安信托财报显示营业收入 60.25 亿,实现净利润 39.07 亿,净利润全行业第一。

资料来源:平安信托财报

这场“合并”,被外界戏称:

“一流的信托团队嫁到三流的私人银行”。

3

在平安银行进行零售银行转型的同时,中国则正在经历第二次供给侧改革。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一个台阶,并开始筑底,即长期L型。

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不良贷款率开始有企稳迹象。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11年低位0.53%,上涨到2016年1.74%后。

开始出现阶段性的见顶回落,到今年二季度为1.68%,优于银行全行业的1.86%和股份制银行的1.69%。

从贷款的细分行业来看,结构继续优化,不良贷款率由2017年的3.81%上涨到6.5%的制造业放款占比由8.3%下降到6.5%。

资本充足率也有所提高,2018年6月末,平安银行本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34%,9.22%及11.59%,均满足监管达标要求。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净息差方面,近几年银行业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净息差从2012年的高位2.75%,不断下滑到2017年的2.1%。

今年二季度,净息差有改善的迹象,回升到2.12%;

平安银行同期净息差较为稳定,从2011年的2.53%,下滑至今年二季度的2.26%,

虽然银行同业步调不一致,较2017年继续下滑,但较今年一季度的2.25%已经有所站稳,整体与银行同业净息差的2.12%,股份制银行的1.81%,表现更优。

平安银行净息差主要是吸收存款方面成本率由同期1.87%上涨到2.35%,快于发放贷款由6%到6.16%的增速,

这是因为2016-2017年银行业处于去杠杆和强监管环境,银行融资成本有所增加,市场化利率有所上升,10年其国债利率由2016年的2.74%上升到今年年初接近4%。

但随着年初国家转向宽货币的政策取向,从年初开始到10月,4次进行定向降准,10年期国债利率下滑至10月初3.68%附近。

货币政策传导一般为半年到一年,预期随着融资成本的下降,平安银行的净息差还有增长的空间。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英为财情

资产扩展方面,银行受到资管新规的强监管和货币总量M2不断下滑影响,整体资产扩张继续增速放缓。

平安银行的总资产增速今年上半年的增速为9%,较2017年10.17%,2016年17.53%,放缓幅度已大大收窄,并且较银行同业的7%,股份制行的4.5%表现更优;

贷款余额方面,平安银行在银行业中的市占率有上升的趋势,由2015年的1.3%,上升到2018.6的1.43%;

负债方面,增速为9%,同样较2017年的10.18%和2016年的17.02%,下降幅度收窄,较银行同业的6.6%和股份制银行的4%表现更优,拉存款能力更强;

银行总资产扩张情况  /  资料来源:网上整理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贷款余额市占率 /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4

背靠平安集团,转型零售银行,玩的又是钱生钱的买卖。

平安银行到底该值多少钱?

给银行估值,要从数目字入手,而数目字背后的真实业务又决定了数目字的走向。

银行的数目字中,银行的净资产几乎等于用来放贷的资本金,PB尤其重要,我们就从PB说起。

2018年11月,平安银行PB约为0.87,同期零售银行第一梯队招商银行PB为1.59,国际零售银行龙头富国银行PB为1.43。

要知道,光从零售业务贷款占比看,平安银行比招行更零售。

但平安银行计提不良贷款比较宽松,这是压制估值的原因之一。

半年报表显示,平安银行逾期贷款为568亿,不良贷款309亿,差额为259亿,招行计提不良更严格,逾期贷款全部算入不良贷款。

如果按照招行计提口径算,平安银行全额100%计提不良,重新计算PB大概为0.9,跟招行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当然,对待风险的态度只是其中之一,仔细考察会发现平安银行现在是初步搭出了零售银行的“样子”。

“里子”,诸如零售质量、负债存款能力进一步提高,估值向招行靠拢也不是不可能。

主要有三点逻辑:

资料来源:同花顺

1、零售业务占比和户均管理资产有望继续提高。

虽然目前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占比超过招商银行,但较富国银行的60%,还有较大的空间,

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比较 -零售贷款 /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最大的驱动力来自集团客户资源共享,来自平安集团每年20%以上的增速带来的上千万新增客户。

从管理资产的规模上看,平安银行半年报显示为1.22万亿,仅为招商银行的18.54%;户均管理的资产只有1.58万元,与招商银行的5.7万元也相差甚远。

平安集团将业界顶尖团队合并给平安银行,将逐步搭建私人银行客户和股权类产品对接的业务模块,这块的潜力相当巨大。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2、零售贷款的结构和质量还有提升的空间。

截止2018年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贷款合计规模达1.87万亿,较年初增长4.79%,占总贷款的比重达48.24%,较年初下降了1.83个百分点;

而平安银零售贷款规模为9989.26亿元,是招行的一半左右,但今年上半年较年初增长了17.65%,占总贷款的比重达54.03%,较年初提高了4.21个百分点;

零售贷款各项业务占比 /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平安银行依赖平安集团,发力点在信用卡和消费贷款。

招商银行发力点在目前优质贷款业务-住房按揭业务和信用卡业务,这两项不良贷款分别为0.27%,0.14%。

零售各项业务不良贷款率 /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大力发展住房按揭业务,可以大大提升零售业务的资产质量;

信用卡业务质量方面,两家银行已经是差不多了,每月的交易量大概为4300-4400之间。

差别在于流通卡量,平安银行跟招商银行差了3000多万张,二者的二季度流通卡量都维持19%以上的增速;

信用卡业务对比 /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3、负债端能力(拉存款水平及姿势)有待提升

通过净利差分析可以看到,平安银行的贷款平均收益率为7.41%,远高于招商银行。

但在“存款立行”的银行业里,平安银行的拉存款的能力明显逊色于招商银行,零售存款成本率为2.59%,远远高于招商银行的0.94%,

其中零售存款占比只有18.22%,需求更多的对公存款来补充。

整体净利差(可以理解为实业里的毛利率,净利差=贷款平均收益率--存款成本率,与净息差略有不同)平安银行为4.82%,反而低于招商银行的4.99%。

净利差分析 /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其实三点逻辑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时间。

招行为什么数据处处优于平安,还不是因为招行干的早,客户积累多,优质零售客户在时间的冲刷下沉淀了下来。

其实零售存款占比,就是个极好的时间指标。

要把大爷大妈们一分一毛的存款攒起来,不花点时间,能行?

从这个层面说,时间是零售银行们的护城河,而种这颗零售之树,现在并不晚。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