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入冬”之后,为何这些公司还在逆势扩张?

在行业的转折点,有人退,也有人进。

作者:
洪偌馨
来源:馨金融

在行业的转折点,有人退,也有人进。

1

随着又一个财报季的到来,不仅各新金融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业绩相继披露,其中隐含的整个行业正在面临的转折和新趋势都开始浮出水面。

美东时间11月12日盘后,宜人贷公布了2018年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宜人贷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1.212亿元,同比下滑26%;净利润为人民币1.516亿元,同比下滑50%,而逾期率则进一步攀升。

宜人贷在财报中表示,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贷款发放量大幅下滑,平台主动控制了业务的增长。

这种选择并不令人意外。

二季度以来,新金融行业一直笼罩着阴云。许多机构都放缓规模扩张的速度,甚至开始收缩人员、精简业务线。例如,信用卡发卡量增速放缓,消费金融公司放贷规模增速环比下降;已经上市的几家网络借贷平台也不得不通过减少人力成本、缩减线下业务线来维持盈利。

在内外环境都并不乐观的情况下,“节衣缩食”准备过冬是很多公司出于本能的反应,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最近在和一些从业者朋友的交流中,很多人也在传递出另外一种信息——这可能是一个逆势而上,快速布局、占领市场的机会。

事实上,确实也有一些公司是这样做的。

上周五,港股上市公司积木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积木集团”)发布了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积木集团三季度贷款中介服务收入3810万港元,环比二季度的1180万港元增长222.4%。同期,信贷规模环比增长159%,服务客户人数环比增长136%。

与此同时,财报显示,该业务前九个月实现净利润438万港元,对比半年报亏损368万港元的业绩,过去三个月时间里,积木集团的贷款中介服务业务实现净利润806万港元。

公开信息显示,贷款中介服务业务是积木集团在4月份才开始的新增业务,主要是为国内三四线城市的有融资需求的个人客户提供协助。

据馨金融了解,积木集团的二季度贷款中介服务业务的亏损由于线下门店扩张、前期投入所致。这一趋势也延续到了三季度,积木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三季度贷款中介服务覆盖城市数量环比增长17%,截止到9月底,公司已经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超过40个。

换言之,在大环境起伏波动的二三季度,积木集团的贷款中介服务业务一直在不断扩张之中。

为什么要关注这家公司,很多人可能还不了解其中的渊源,积木集团的前身是永骏国际控股,2017年10月,永骏国际控股股东向Jimu Group Holdings Limited(即积木控股有限公司)出售部分股份,积木控股获得上市公司50%或以上表决权,并于2018年3月完成更名。

积木控股有限公司是积木拼图集团旗下子公司,后者是一家专注于小微金融服务的公司,旗下品牌包括网贷平台积木盒子、网络小贷公司积木小贷、企业征信平台企乐汇等。因此,透过积木集团的财报,我们可以窥探到目前新金融行业的一些变化。

除了积木集团以外,老牌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捷信同样开启了“逆势扩张”之路。此前一直专注于3C业务的捷信公司,在不久前宣布试水装修、医美、旅游、教育等多个新的资产端、进入新的消费场景。

一些从业者认为,市场上能够开发的场景其实已经被开发殆尽,而在许多中小平台愈发审慎甚至退出市场的当下,捷信的逆势布局未必不是一步好棋。

2

其实,新金融公司在这个时间点逆势扩张的原因并不复杂。

近几年以来,用户习惯被逐渐养成,市场需求被不断开发,小到消费金融市场,大到金融科技不断延伸改造的小微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企业金融服务,始终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用户在习惯了这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之后,自然就很难再回到从前。一些平台收缩业务甚至退出市场,但需求却依然存在。

这对于其他公司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机会。就像资本寒冬里,优质的公司反而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投入。那些有能力逆流而上的新金融公司也可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布局更多更优质的资产。

但,知易行难。

一个前不久精简了业务线的高管对我说,关闭一些正在尝试期的业务也是无奈之举。

一方面,之前的一些资产端的逾期、坏账爆发,出于审慎的考虑,放缓新资产的开发有利于规避风险。

另一方面,因为市场上的资金也在变得谨慎。受到监管收紧等因素的影响,机构资金在与新金融平台合作时更加谨慎。我们之前也聊到过,一些公司选择在资本市场相对低潮期的时间上市,有一部原因是更加透明、公开、严格的财务准则是机构们所看重的。

如果资金端依赖P2P平台,过去两个季度信任危机带来的流动性影响就更加严重。受到此前“爆雷潮”的波及,很多平台的投资人数和资金规模都在下降。

透过这几点逆向思考,我们会发现,新金融公司想要实现逆势扩张有几个必要条件:必须首先处在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同时具备成熟的资产开发和风控能力,另外还要能够管理好流动性。

3

这样看来,前面两家逆势扩张的两家公司都很有代表性。

尽管积木集团的财报中并未披露其借贷中介服务的具体资产类型,但是透过其控股股东积木拼图集团多年在信贷资产开发方面的经验不难发现,积木拼图的优势客户主要是小微企业主,通过线下门店快速实现下沉,线下获客尽调结合线上风控,以个人借贷的形式为小微企业、商户提供资金撮合。而对于技术输出之风盛行的新金融行业,积木拼图集团这一技术经验是可以对外输出的。

此前积木拼图集团CEO董骏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线下资产业务前期的运营成本比其他业务更高,而且出于风控的考虑,资产规模无法快速扩张,因为积累数据、风控能力等都需要更长的时间积累。

也就是说,在以往新金融领域的许多擦边球业务狂飙突进的时候,这种业务的增速可能没有那么“性感”。

但是小微金融业务的优势也很清晰,符合当下政策导向、市场需求一直旺盛。与此同时,因为小微金融业务的额度比个人消费金融更高、周期更长,如果能够在前期做好风控,回款稳定,就会有更强的穿越周期的能力。

而另一家,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则借助了自身在资金成本和业务经验上的优势逆势拓展了一些新的消费场景,尤其,在不少同业因为资金供给不足或坏账高企不得不缩减规模的当下。

公开信息来看,捷信消费金融除了有母公司支持的增资之外,还陆续通过ABS等方式实现资金的有效回血。其在7月和10月先后发行了两笔额度在30亿以上的ABS产品,优先级利率从5.75%下降到5.1%,低于不少同业的融资成本。

在行业的转折点上,退后一步或者再进一步都是公司结合大环境和公司情况作出的选择,任何一种选择也不可能是毫无风险的。

但在“退潮期”愿意持续投入、优化业务结构,不管是对于用户还是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积极的现象。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