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1766):未来十年高铁车辆数目将急升66%

作者:林萍近月传中央有意把大量国企合并,结束国企之间的竞争与内斗,并重整军营一致对外。当中最令投资者期待的就是中国南北车合并成为中国中车(01766.HK)。中国中车在6月8日于上交所和港交所复牌,标志着中国正式踏入高铁的大时代。于去年底,中国铁路机车两大龙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传出合并的消息,为市场带来庞大的憧憬,并可望改变中国铁路机

作者:林萍

近月传中央有意把大量国企合并,结束国企之间的竞争与内斗,并重整军营一致对外。当中最令投资者期待的就是中国南北车合并成为中国中车(01766.HK)。

中国中车在6月8日于上交所和港交所复牌,标志着中国正式踏入高铁的大时代。于去年底,中国铁路机车两大龙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传出合并的消息,为市场带来庞大的憧憬,并可望改变中国铁路机车业在全球的定位。有关消息早见于去年9月,市场认为中央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南北车出现恶性竞争、促进高铁海外出口和竞争力,以及整合资源以助中国高铁进军国际。预期中车将积极与业内其他巨头竞争,例如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和加拿大庞巴迪。

在合并后,中车将享有更大规模、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大大提升国际竞争力。中车的最大优势在于成本和规模,目前其市值约500亿港元,显着高于海外对手。市场上并无其他公司可与中国中车媲美,而中央推行多项利好基建的政策,例如 “高铁走出去”、“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均为中车在世界舞台上带来无可比拟的优势。中车的主要战略方向是国际化经营,并于合并后的短期内取得大量国际市场合约,投资价值可望进一步提高。

中国中车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各类型铁路车辆以及部件的研发和制造。近年国内房地产和制造业放缓,促使中央扩大铁路基建投资,以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刺激需求大幅提升。在合并前,南车和北车都是国内铁路市场的大赢家。

在2014年,中国南车和北车都分别录得优秀业绩:南车的营业额为1,197亿元人民币,纯利超过53亿元人民币,增长28%;北车的营业额为1,043亿元人民币,纯利为55亿元人民币,增长33%。两者的海外盈利亦增长迅速,并成功取得多个机车项目,合约金额创中国机车的出口纪录,订单总额亦创历史新高。另外,集团持续加强国际化,包括拓展全球市场和提升国际化营运能力。

高铁需求将持续强劲

近年世界各地对高铁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国内需求。高铁已成为国内民众的生活一部份,而且是铁路客运的重心,其定位逐步由“辅助”转型为“主力”。根据国际铁路联盟在本年4月的数据显示,全球高铁乘客量达每年160亿人次,其中80亿人次来自中国高铁。目前全球共有3,600辆高铁列车,展望未来十年,高铁车辆数目将急升66%到6,000辆,前景非常亮丽。

综观全球铁路机车市场,中国南北车分别在去年居于首两位,而合并后中车的销售收入近乎是主要同业的总和。今年“十三五”即将公布,市场普遍预期铁路和高铁线路建设总量将超越“十二五”,意味着高铁车辆的需求可望保持畅旺,而中车在国内外的发展空间均甚为可观。

合并后国际订单不断

中国中车在合并后随即推行国际营运战略。于6月11日,中车公布合并后首份合约数据,其取得的合约总值159亿元人民币,相等于南北车在去年的7%总营业额,包括分别与土耳其伊兹密尔市及乌兹别克国家铁路公司签订5.6亿和2.8亿元人民币的合约。

印度铁道部在6月13日公布,将向中车旗下的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订造14辆地铁列车,合共112个车厢,预期首辆列车将于2017年初交付。这是中车集团首次取得印度铁道部的订单,标志着集团正式进军庞大的印度市场。

股价超卖 基本因素佳

复牌当日,中车H股在高开16 港元后显着回落,主要由于“一带一路”、“亚投行”和“合并消息”带来炒风,导致大量炒家在合并完成后获利沽盘,而大市回落亦构成沽压。中车现价为11.6港元,调整幅度已超过 27%,其RSI更一度于6月中跌破30关口,反映已呈现超卖。笔者认为中车的股价很可能已见底,待炒家离场后,市场可望重新聚焦于该股的基本因素,因此投资价值依然强劲。

纵然中车的股价受压,但市场仍普遍看好该股,预期中车可把国内的优势扩展到全球。近日中车集团收购中国置业投资(00736.HK),有传是为为进一步收购庞巴迪铁路业务铺路,此举将弥补中车薄弱的信号技术,对加快高铁技术的海外输出,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果消息属实,中车可望在铁路机车业进一步领导群雄,并继续透过海外拼购收购国际同业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市占率。大行对中车的平均目标价约为14港元,较现价提供18%的升值空间,值得投资者留意。(证券市场周刊)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