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心理学 :你是股票通才还是专才?

有没有发觉,当你股票调研的功夫做的越多,仓位越重,结果却亏得越多?

作者:读心宅男

股票的调研的心理学

「有没有发觉,当股票调研的功夫的越多,仓位越重,结果却亏得?」宅男一位朋友曾经对我感概的说过这样一句话

Clipboard Image.png

这一篇是写有关股票深入调研隐含的心理问题,收集信息是股票投资者和投机者每天必做的功课,深入的调研则是以周起计的功夫。从调查企业的前世今生、企业所处的价值链的竞争环境、行业发展和ZF政策的相关度、上下游的生产和消费群等等越数越多的方方面面,可想而知一家企业的深入调研的功夫需要花费投资者多少的时间和心血。无疑,深入的调研工作对于趋势发掘非常有用,有助投资者在股价低位时就已经部署买入,有助提高投资者的目标价而拉长持货周期,有利于找到未被市场反映的股票而提高赢钱的确定性。

股票调研者的困境

第一个困境是瞎子摸象,对于简单的业务性质如消费品制造业企业,只需要知道上游的生产成本、企业本身的营销策略和产能增减、和下游消费者的需求改变,投资者几乎已经得知全貌,但对于要调研具有复杂业务性质的企业来说,调研者往往从发现第一个问题演化至几十个问题,最后落得一个满布问号的 MIND MAP 下场。穷花了数十小时但最后还摸不到全貌,更遑论能判断哪个才是驱动股价的中心齿轮因素。

功课越做得多,仓位的重,越能接受浮亏的深度和长度,最后

Clipboard Image.png

第二个困境就是宜家效应心血辩护效应

美国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研究发现,投入越多的劳动(情感)就越容易高估物品的价值。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宜家效应”当人们购买了宜家家具后,回到家需要花很多力气把它组装起来。看到亲手组装的家具,喜爱程度就会超过同等品质的其他家具。

股票投资的调研者,大部分人也会出现宜家效应”,当调研者越投放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到一个投资题目上,即使得出的结论于客观上并不十分吸引,或是时间框架没有,但因为这是你的心血制成品,目标股票的里里外外和前世今生都被你起了个底,这时,很有可能你也会给予同情分或情感上的可能性而买入股份,情况就如同你会倾向保留当初你一手装嵌的宜家家具而扔掉另一件以钞票买回来的成品家具。

Clipboard Image.png

涉猎多一条信息总比少一条好,具备多一种分析力当然比少一种好,问题是,凡事深入调研对你有没有优势?每朝环球的股票、行业和ZF的新闻讯息,每天开市时股价交投异动,收市后口耳相传的小道消息,每晚交易所的公告、股价交投异动和各大行的研报,你看得完啃得下吗?

宅男相信不是经过自己脑袋前后左右的归纳演绎和对比思考的注码根本就是赌博简而言之力不到不为财

庄子曾经说过:“有涯而知无涯一个面向群众口若悬河但做事却半桶水的通才还是一个貌似画地为牢但一家之言专才?是贪还是贫,值得深思。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