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鸡年要变天?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开市仪式上表示,希望完善新股上市机制,让好的公司进来,坏的公司离开,加

作者:胡飞军

早于A股两天,香港证券交易所已经在2月1日举行了鸡年首个交易日开市仪式。

Clipboard Image.png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开市仪式上表示,希望完善新股上市机制,让好的公司进来,坏的公司离开,加快除牌机制。

这是否意味着,新股上市规则将得以改变,港股市场上受人诟病的发行费用高企、壳价值翻倍、“老千股”频现的现象将有所改观?

与此同时,2017年3个中国科技企业蚂蚁金服、陆金所和众安保险也将加快上市进程,最终花落哪家交易所值得期待。

港交所鸡年要变天?

2月1日,在这个多云的晴天,香港股市迎来鸡年首个交易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和港交所主席周松岗一起敲响铜锣,为首个交易日鸣响序幕。

周松岗表示,今年市场危与机并存,危机包括欧洲多国将面临政治更迭,特朗普的政策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受到多个政治因素影响,金融市场今年波动大。但幸好经济基本因素好转,为市场带了机遇。

对于2017年,周松岗表示,港交所工作包括三大方面:

提升未来上市公司的质素,拓宽港交所的交易和融资的平台;

发展更多金融产品;

以及前海市场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希望今年可以开始运作。

回顾2016年,港交所取得不菲成绩。

按融资额看,港交所首次公开发行融资额为253亿美元,位列全球各交易所首位,这一融资额相当于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融资额的总和。

不过,港股市场上,无法解释的波动性上升和透明度缺乏等因素,也给港交所的声誉也蒙上了阴影,香港证监会调查案件数量和投资者对“问题”公司抱怨也有所增加。

李小加表示,未来创业板问题、设立新板和上市监管等问题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研究如何进行市场改革,希望制定新框架,完善新股发行上市机制,既管好已经上市的公司,也让新上市公司经过新规则检验,提升上市公司素质。

李小加认为,现行的上市监管架构已用了15年,对未来新上市的企业,需要有新的监管框架。

业内人士认为,李小加在首个交易日的表态,意味着未来港股上市可能收紧,监管打击核查力度加强。

上市成本贵、炒壳备受诟病

在港股市场,企业IPO上市成本越来越高和“壳股”、“老千股”等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市场诟病。

“现在港股市场上,有很多壳公司存在,壳股炒作一天能升10倍的现象时有发生,壳价格高昂,这是众多复杂因素下的一种表象。”熟悉港股市场的资深投行人士黄立冲表示。

目前港交所存在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上市成本费用越来越高昂。

例如,一家企业申请在港交所IPO,若一些业务涉及在其他国家,则聘请8~10家律师事务所成为家常便饭,此外,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中介机构阵容庞大。

黄立冲透露,一般而言,在香港一家创业板企业IPO成本需要2100万港元~2500万港元,融资额度约为5000万港元~7000万港元,上市成本就占了30%~40%;企业到主板上市成本约诶2300万港元~3000万港元。

出现这种情况,他认为是过度监管导致,监管层将压力推给保荐人和中介结构,“什么事情都找中介机构开刀,中介机构不敢担责,为了不被罚和自保,找一堆中介一起做IPO,导致企业上市成本高企。”

另外,公司壳价与退市制度问题也较为突出。如果有畅通退市制度,壳价格就不高,如果退市难,且容易救活,壳价格就高昂。内地A股企业上市排队时间长,不少企业南下来港上市,而港交所打击“壳股”、“老千股”的力度不够,导致买壳和卖壳活跃,出现一壳难求现象。

在鸡年首个交易日,被问及有关“老千股”问题时,李小加回应,监管框架是15年前制订的,目前要思考如何在现有框架做好监管工作,所谓“老千股”已发生,虽然有些公司特别高风险,但应作整体监管,不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黄立冲认为,港股市场需要解决壳价不值钱的问题,完善退市机制,同时简化上市程序,抛弃一些不合时宜的严格要求,加强对“老千股”事后处罚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减少监管机构将责任完全推给保荐人和中介机构责任,降低企业上市成本。

2017所有交易所垂涎的3个IPO

时间进入2017年,全球交易所之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

港交所以其地理位置等优势,夺得全球交易所IPO筹资额桂冠,但是能否进一步吸引尤其是科技类新经济企业上市也成为外界关注的问题。

“港交所最大的优势是靠近中国内地,是所以中国资金出海的第一个桥头堡,这也是上市,一定要靠近投资人所在地方上市的‘铁血规则’。”黄立冲表示。

黄立冲认为,港交所劣势则是守旧的审批方法、相对高昂的前期上市成本和高昂的壳价格,导致一些不应该上市的公司申请上市,挤占了真正需要上市融资的公司资源。

例如,科技类股票在港股受冷遇者较多。一方面,香港市场对于不赚钱科技股的态度是比较冷的,对不赚钱科技股都不太看好,新经济企业比较难在香港获得好的发行;

另一方面,与香港上市审批制度老旧过时有关,例如需要证明未来2年的订单充足。这导致,在港股上市成功容易获得审批公司中,大约40%是毫无上市估值吸引力的公司,如为香港ZF做工程、装修和清洁物业工作的公司,订单充足,成功通过审批概率大,但市盈率一般就在5倍左右,而新经济类科技公司可能反而通不过审批。

无独有偶,此前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批评过香港股市上市条例过时,最终选择赴美上市。去年12月美图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继腾讯之后市值第二的互联网公司,但股价时常跌破发行价。

对于2017年,3家中国科技企业的上市或成为港交所、纽交所、中国上交所、深交所争夺的焦点公司。

3家公司分别为平安集团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公司蚂蚁金服和获得平安、腾讯及阿里巴巴支持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

据了解,上述3家公司都面临在哪个交易所上市的选择。此前的几轮融资对陆金所、蚂蚁金服和众安保险的估值分别为190亿美元、600亿美元和80亿美元,想必IPO融资额度亦会不小,最终花落哪个交易所拭目以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