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军微财经】来自美国高层的反思: 美国过高估计了自己改变中国进程的能力

美国对华政策的剧烈转变,不仅仅是特朗普的“冲动决策”所驱使。在华盛顿,越来越多的政府高层人士(包括上届政府高官)也在反思过去的政策。

作者:刘胜军

来源:刘胜军微财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美国对华政策的剧烈转变,不仅仅是特朗普的“冲动决策”所驱使。在华盛顿,越来越多的政府高层人士(包括上届政府高官)也在反思过去的政策。

深入了解美国高层的思维动向,更有助于我们应对美国的“外交攻势”。

image.png

奥巴马政府时期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科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和曾经担任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副国家安全顾问的厄利·拉特纳(Ely Ratner)在今年 3/4 月合刊出版的外交事务杂志刊登的这篇文章“估算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

image.png

1、

美国一直期望能够决定中国的进程,但是总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二战后,美国派特使乔治·马歇尔(George Marshall)前往中国斡旋,期望GCD和国民党达成和平协议;韩战期间,杜鲁门政府期待阻止毛泽东的军队跨过鸭绿江;越南战争期间,约翰逊政府相信中国会限制在越南的参与,但是,上述种种期待都落空了。

image.png

尼克松政府对中国下注了最大的和最乐观的赌注。尼克松和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认为,与中国友好,可以在中国和前苏联之间插入楔子,同时让中国更亲近美国。

总之,美国人认为,凭借美国的实力和霸权,美国可以把中国塑造成为一个让美国喜欢的国家。但是,自尼克松迈出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的第一步后,越来越多的记录清楚地显示,华盛顿再次对自己可以影响中国进程的能力太自信了。

image.png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论美国祭出“大棒”还是“胡萝卜”,都没有像预期地那样改变中国。外交和经济接触并没有带来中国政治和经济上的开放;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区域制衡也没有能够阻止中国试图改变美国领导的体系的核心努力;自由的国际体系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可以诱惑或是制约中国。中国在追求自己的发展道路,而这个进程中,美国的一系列期待落空。

这样的现实应该足以让美国擦亮眼睛,重新审视美国的对华政策。虽然做出这样的改变可能会给现在的双边关系带来风险,但是,要想建立一个更强大的,更持续的对华措施,美国必须要诚实地审视美国曾经的预想为什么会出错

2、

国以为与中国进行更多的商业互动将会缓慢而且稳固地促进中国经济自由化。自老布什政府时期之后的几十年,正是这个理念,不但让美国在 1990 年代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在 2001 年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 2006 年与中国举行高级别的经济会谈,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还与中国商讨双边投资协定。

但事与愿违的是,21 世纪初以来,中国经济自由化发展似乎停滞,取而代之的是富裕后的中国进一步走向国家资本主义。持续的经济发展非但没有带来经济的开放,相反帮助进一步合法化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式。

image.png

美国人相信债务、低效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需求会促使中国做出进一步的经济改革,但是,中国却对经济进一步控制。他们不仅巩固了国有企业,而且还推出 2025 中国制造的行业政策,在每个领域,包括太空、生物制药和机器人方面推出全国技术龙头老大,而同时却不让在华的外国企业获得公平的竞争平台。

image.png

虽然美国现在意识到了这种歧视的存在,一些人仍然担心如果采取保护和制裁措施会影响两国关系,并影响可能的商业利益。 美国川普政府所做的只是在蝇头小利上锱铢必较。美国现在应该意识到与中国做生意经历的不是短期的沮丧,现在看起来应该是越来越持久的伤害

3、

美国人认为,美国在亚太的外交和军事力量足以让北京认识到北京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须挑战美国在亚洲领导的安全体系。除此之外,美国也一直很小心,不与中国陷入对抗,但是对北京来说,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和军事存在对中国的利益构成他们不能接受的威胁。

北京认为,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和军事存在对中国在台湾、朝鲜半岛、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的利益都不利。中国学者王辑思说,中国人强烈的相信,华盛顿试图阻止崛起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完成自己的目标并提高自己的地位。

中国开始在一点一点地削弱美国在亚洲领导的安全体系。中国不仅发展出可以拒阻美国军队进入该地区的能力,并企图分裂美国及其盟友的关系。

美国的力量以及外交接触没有能够说服中国放弃打造自己的世界级军队。美国在伊拉克和其他地方展示力量只能促使中国加快军事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国家主席已经在着手进行军事改革,而这项改革将让中国军队更有打击力,也能在中国国土之外的地方投射力量。

中国正在建造的第三艘航空母舰、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军事部署以及中国在吉布提的军事基地,无不显示中国越来越成为与美国一样强大的军事力量,而这是前苏联垮台以来没有看到的。

中国不再坚守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的教诲“韬光养晦”,而是强调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了

image.png

4、

中国是美国建立的二战后的秩序的主要获益者之一,因此,美国人相信,中国应该觉得维护现有秩序,使其继续发展与中国自己的进步休戚相关。

在一定领域,中国也确实努力在维护这个秩序。比如,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中国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并在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并参与伊朗和朝鲜核项目的斡旋,而且中国也成为联合国反海盗和维和行动的主要贡献国。

但是,中国还是感觉到了美国领导的体系的威胁,中国在一步步建立自己的体系来取代它。中国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新发展银行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计划。这些机构和项目让中国可以设定自己的议程,并汲取自己的力量。中国的这些机构和项目与现行体系的标准和价值不同,比如,中国明确表示,不像美国和欧洲,中国不要求受援国必须进行管理改革等。

image.png

中国在一步一步改变亚洲的安全平衡。中国采取很小的措施,不至于引发美国做出军事回应。中国公然拒绝接受联合国仲裁法庭对有关南中国海案的裁决,亚洲国家因为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再加上对美国能否致力于亚洲心存疑问,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问题上没有做出有力的回应。

5、

中国谋求上述种种的同时,美国却被反恐活动以及中东的其他问题所牵制。

由于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以及华盛顿政局的混乱,中国认为美国的衰落势在必行,中国领导人呼吁中国在 2050 年时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成为世界领导国,中国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

华盛顿现在面临着现代史上最有力和最可怕的竞争者。要接受这样的挑战,华盛顿首先要放弃对中国一厢情愿的期待,接受以前对华战略失败的事实。第二,美国需要专注自己以及亚太盟友的发展。

image.png

川普政府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对美国以往的战略进行了拷问,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者”,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是川普的政策--聚焦双边狭隘的贸易问题,放弃多边贸易协定,质疑盟友体系的价值,并将人权和外交放在第二位,这样的做法只能是走向对抗而不是竞争,而相反,中国的做法是竞争而不是对抗

image.png

▲特朗普在北京

当然这两位作者只是一家之言。

美国重要智库--外交关系协会的亚洲研究主任易明针对上文发表了不同看法:

• 坎贝尔和拉特纳这样评价美国以往的对华政策,有失公允,这相当于把洗澡水和孩子甚至澡盆一起倒掉

• 美国没有能力控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结果,就像美国没有能力控制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治结果。美国甚至无法影响自己的盟友菲律宾和泰国的发展,也无法影响小国古巴的政治进程。美国能做的只是创造机遇并适当控制一下,最终,一个主权国家决策者才能决定这个国家未来的走向。

• 中国也不是一直表现不佳。由于美国的压力,中国在气候变化、抗击埃博拉病毒以及制裁朝鲜方面做出了更多。1990 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和中国非政府组织,政府之间的互动,中国在环境法、经济法以及更大的社会政策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改变

image.png

▲中国在打造“未来城市”雄安

• 除了放弃对中国不切实际的想法以及加强美国自己的根本外,美国其实还可以制衡中国,比如向中国施压,让中国采取更多措施来应对全球的挑战。美国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保护措施来抵御中国的保护措施。更重要的时,美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盟友和伙伴的关系。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