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感恩:万邦李旗的水果创业逆袭路

家人们好啊,我是万邦李旗。

16岁那年,不甘一辈子受穷的李旗逃离杞县老家,来到省会郑州在一家早餐店刷盘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卖苹果的老汉,被带入了卖水果的行业,后来李旗把这个老汉当成了一辈子的老师,生意做的再大,逢年过节都要带上礼物看老师。

从农村出来的李旗知道农村的苦,就把老家的2000多人带到了郑州卖水果,30多年来,2000多个杞县水果商户和李旗同甘苦共患难,演绎出中原人关于感恩的一幕幕动人故事。

01

“家人们好啊,我是万邦李旗。”

整一整衣领、熄灭手中的烟,李旗显得很是轻松大方,开始声情并茂地讲起他的创业故事。疫情中间,他开始接触短视频,如今已是抖音平台上一个小有名气的“主播”,所以整个的采访过程,他的话风便也充满了欢乐的抖音味儿。

当然,短视频博主并不是李旗的本职工作,他是一个从事水果行业三十余年的「生鲜创业老兵」,入局网红食品行业也八年有余。但每天拍拍短视频、做做直播已经成为李旗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每天清晨开始,如果不去水果档口看今天运来的货,他就会在办公室开始直播,时间一般不长,因为直播结束后,李旗还要接待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比如食品厂家的代表、商超渠道的负责人等等;忙完接洽工作后,如果时间允许,他还会再拍一条短视频。

在万邦市场,李旗一口气拿下了18个水果档口、1500平方米的网红食品运营展厅,这些都是他短视频里的「场景」;李旗告诉豫记,电商端前景无限,自己一直在努力地学习与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谈及自己创业中最大的感受,李旗反复提到的词是“感恩”。

九十年代,16岁的李旗从老家开封杞县来到郑州,第一次打工谋生,李旗在二马路劳务市场找到一份零工:给一家饭馆帮工。“当时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帮老板炸油条,早上十点后开始准备午饭,之后就是炒菜、刷碗都做。”

“饭馆每月工资80元,那时还是很开心的。”李旗说,当时的苦难,回过头去看时反而觉得沉重一些。

在饭馆帮工的日子实际上简单而快乐,“脉冲”式的工作也让精力充沛的李旗有时间去接触一些“外面的世界”。

饭店附近,常有一位卖水果的老大爷,一来二去,李旗便与这位马大爷(化名)相熟了。闲暇时光,李旗便帮着马大爷打打下手,帮着马大爷照看摊子、招呼顾客、称重、整理袋子等等事宜。

“马大爷算是我进入水果行业的领路人。”

时间一久,李旗也萌生了做水果生意的想法,马大爷看着小伙子挺实诚,便带着他“上路”了。卖水果是好生意,几票“大钱”赚下来,李旗便辞去饭馆的工作,花100多元在二手市场买一辆三轮车,开始跟马大爷一起去水果市场进货,为了不跟马大爷卖的苹果等货品“同业竞争”,李旗采的货永远不会和马大爷相重合。

一次在市场,看到了“比较稀罕”的荔枝,李旗突发奇想,不顾马大爷的劝阻,便进了一点儿“高端货”。

“我记得当时挑的第一箱荔枝,颜色和口感都好,进了一箱结果不到中午就卖完了,第一天就收入100多元;于是加大规模,第二天就拉五箱荔枝继续卖。”李旗脸上洋溢出开心的微笑。

水果生意慢慢起步后,李旗白手起家的故事传到乡亲们耳中,他们都对李旗做的事很感兴趣,每次逢年过节回家,李旗都能带着不少同乡来郑州卖水果。

“我不像别人,不相信‘同行是冤家’,我倒挺愿意带着发小、同学、老乡一起来发财!”就这样,几年过去,李旗带出了老家的2000多人投身水果零售,如今万邦市场,好几百人都是当年那批朋友。

李旗的“老乡团”规模越来越大,作为带头大哥的他,便组织大家统一进货,因为量大,于是品质、价格都受益良多。后面更是将进货范围从郑州延伸到外市、外省,成本优势开始显现,大家的生意都很好做。李旗更是开始从零售升级到批发,进入二环道市场做水果一级批发商。

但初入批发行业,李旗就遇到创业的第一道坎。

进入二环道市场后不久,正值非典疫情来袭,李旗从广东进的一批荔枝,全烂在了市场,结果是把之前创业攒下来的一点家底,全部赔光,还欠了一屁股外债。

“当时真的心灰意冷,连睡三天三夜,完全没有心思再去做事。”李旗坦言。

但很快,命运的齿轮开始高速转动,曾经被他领入水果行业的同乡,在听闻李旗的难处后,接二连三来看他,临走时,这些老乡你出三千元、我出五千元,就这样帮李旗凑出二十多万元,也让李旗重新看到了希望。“我至今是感恩的,带上同乡出的资金,我去东北进了一批巨峰葡萄,生意又重新周转起来。”

不忘乡土,又从同乡情义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这是李旗“感恩”创业的源动力,它不仅代表着利他的创业思维,更是在河南这片朴素、重人情的土地上,代表着许多生鲜创业者的底色。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乐于助人的李旗,也收获了同乡的感恩。走出创业的低谷后,李旗的水果批发生意逐渐壮大,陆续跟多个重要的水果产区、基地建立合作,成为樱桃、葡萄、杏子、桃子等领域的水果大王;近年来,更是跨界进军零食领域,目前合作超过1000家零售商家、合作网红食品超6000款。

脑筋灵活的李旗还乐于接受新商业模式,旗下公司不仅与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社区团购平台实现战略合作,并且通过旗下运营的多个抖音账号,促成与多家超市、食品厂家的合作。

但不管多忙,生意做得多大,逢年过节的时候,李旗永远不会忘记一件事,那便是去马大爷家探望,“他是我的领路人,没有他,我可能不会从事这个行业,人一定要感恩。”

“你们来得太及时了,我们知道电商的重要性,也知道电商是我们的大未来!”在听说“豫记真选”项目的背景与思路后,李旗快人快语,“必须支持,尽全力支持!”

豫记真选作为豫记承接的“这就是河南”项目中的重要一环,希望不再仅仅是为河南优秀的农产品、企业鼓与呼,而且要知行合一,通过引入国内“顶流电商队伍”,共同下场打造“新质电商运营能力”样板,将“豫农优品”销向全国、美誉全国。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李旗勉励豫记真选,大胆干,放手干,李旗鼎诚商贸有限公司愿尽全力支持,共同打造一个河南版的“真诚电商”。

02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对豫记同样很重要。

2010年6月,400多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河南籍媒体人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共同发起了旨在以传播中原文化为己任的豫记新媒体项目,此后十年,我们用文字深耕河南,用脚步丈量中原;替中原问道,为河南鼓呼。

作为全国最早的一家把乡土人文植入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豫记已经为全球河南人生产了两千余万字的文化食粮,已经团结了全球2000多位河南籍优秀媒体人,更是将视野延展到团结更多的河南籍精英人群,致力于以民间方式讲述新时期河南故事,并以移动互联网等新的媒体形式进行传播,成为一家在政府引导下的民间全媒体文化平台。同时,豫记新媒体平台亦开了媒体人转型的先河,在全国媒体界创造了“豫记模式”,引来了精英人群的持续关注与资源汇聚。

回望来路,14年前,豫记是一个河南籍媒体人社群,这是豫记的1.0时代;10年前,豫记是一个新媒体平台,这是豫记的2.0时代;而现在,豫记将要开启下一个十年,迈入豫记的3.0时代。

新的十年,豫记要给河南带来什么?豫记又怎样实践“新质生产力”“消费促进年”“乡村振兴”“全国统一大市场”“豫农优品”等中央与河南省的精神与指引?

我们的答案是知行合一,“知行本一事,真知即真行。”我们希望在“文化食粮”的基础上,切入到当下的社会、经济实践中去,投身到实业中去。真正做到豫记“脚下有泥,眼中有光”。我们希望引入国内各行业精英,链接各平台经济体官方,依托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依托河南农业大省基础,从品牌、销售出发,为河南创品,助河南优秀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因此,豫记将要启动河南形象全球化传播项目“这就是河南(知行版)”第二季,我们深刻感受到,仅仅只是做好河南形象提升、优秀文化传播远远不够,还应当为河南经济的转型升级、消费促进等提供助力。

有两个想法,一是打好三张牌,即河南好企业、河南好物、河南好文化;二是知行合一,这包括两个目标:一是将省外电商顶流运营团队引入河南,形成“教导团”,赋能河南,实现全链路“传帮带”的实践引领。二是河南经济主体与平台经济体如抖音、拼多多、淘天集团、京东等产生公益性合作。

在和河南省民营企业协会共同发起“这就是河南.百城寻访”计划的基础上,豫记将走进排名全国前三之一的万邦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启动豫记的电商项目——“豫记真选”。这里有一个缘份——此前的2022年年底,豫记和万邦的商户们曾经联手为河南菜农卖出了数百万斤滞销蔬菜。

这段时间,“豫记真选”团队一直在万邦市场寻找万邦商户的故事,并被深深感动着,这些商户身上,各自折射出河南商人身上特有的优秀品质——纯朴、勤劳、智慧、感恩……豫记真选,就是要以媒体人的良心、良知做电商运营创新,以河南人的厚道赋能“豫农优品”。

合抱之木,起于毫末。在此,我们将不断与河南的优秀创业者双向奔赴,豫记将报道他们勇敢而智慧的创业心路,“平凡而强烈”的家国情怀。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也深知,豫记只是个小单元,我们的努力依然需要您的支持、参与与传帮带;我们也在此呼吁,团结起来,做一个立功、立言、立德的“新河南人”!

致敬创业者,致敬每一位一直“逆行”的新河南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