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装不下更多中产了

时代的每一粒尘埃,落在个人的头上都是一座大山

01


五一返程的时候只买到深夜的火车票,出站的时候地铁已经停运,于是打了网约车。

排了很久的队终于等来了一个司机,路上一直不停打电话问位置,问得人颇有点不耐烦,直到上了车,发现是个很热情的大爷,看起来估计已经有五十多岁。

一上车,他便开始说个不停,吐槽车站地下路线太绕,标识也不清楚,一旦在里面停留时间超过十分钟,就得收钱,改成这样就是故意的。

开出地下,刚好看到旁边车道的出租车追尾事故,司机义愤填膺说起来现在出租车太横,在路上根本不让人,这下好了,出事故了。

我有点尴尬地赔笑,说了声是,司机问我是哪儿人,我说是武汉人,他说湖北是个好地方,说起年轻的时候在武汉的生鲜市场拉货,最后,絮絮叨叨说起他自己的事情。

图源:图虫创意

大爷说话有点东北口音,却是山东人,之前在全国各地跑大车——就是长途的大型运货车。

但是跑大车太累,他年纪也大了,听之前一起跑大车的人说网约车赚钱,就来跑网约车。

之前他是在江浙一带跑滴滴,后来才来的深圳,那几年正好赶上好时候,挣的钱也还可以,比跑大车少一些,但是轻松很多。

他说,在跑网约车的人里面他算随意的,因为现在没啥养家的压力,随便开开车就行,也不用太拼。所以他只跑晚上,晚上十点十一点才出车,到了早上七八点就回去睡觉,不然白天车太多电动车也多,开着烦。

我问,这个时间错开是和别人一起跑吗?他笑,网约车跟出租车可不一样,一人一车,他纯粹是不想折腾,收入可能低一点,但是自在不少。他认识好多人每天从早跑到晚,太累了,他年纪大了,跟不上。

接着他就说起了他认识的一个司机,就在前几个月,脑梗死了,比他还年轻不少。

我一时有点说不出话。他说,他这个朋友太拼了——每天七八点就出车,干到晚上九十点,一跑跑十二个小时,中间只吃一顿午饭。

最后一天晚上收车的时候,那个朋友跟老婆打着视频,说着最后一单跑完了,要回家了,突然人就不行了,立马打电话叫救护车,可惜送到医院就走了。

大爷还说,其实在脑梗之前,他就已经查出来胆固醇高,但是没在意。

我问,吃得太少也会高胆固醇吗?

大爷说,他那不是因为吃饭,纯粹是太累了。那个朋友之前是干工程的,因为孩子还小,想多挣点钱,被介绍来开网约车,太拼了,结果跑了几个月就不行了。

说完这个故事一时间我们俩都有点沉默,好在后来话题又岔到别的地方,就这样一直聊到下车。

下车后,我思考了很久,要不要给大爷打赏。

原因无他,我也只是个普通人,而这样的网约车司机太多。

最近,多地政府发布了网约车饱和预警,网约车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导致大量车辆闲置,供过于求,公开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

前几年的段子是,中产的尽头是滴滴。而现在,网约车,都盛不下更多中产了。


02


不知道大家都是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到,网约车开始变得饱和了。

因为经常打车,很久以前我就发现,每次打车都能看到很多根本没听过的新网约车平台,时不时就会更新。

网约车行业的饱和,早就已经开始了。

2022年初,珠海就已经发出警告,当时珠海全市办证网约车已经接近7500辆,数量已经饱和,行业景气情况逼近警戒红线。

不过当时正处于疫情之中,网约车订单少,饱和情有可原。

等到2023年, 网约车行业恢复增长,订单量相比前几年有了较高增长,情况又如何?

2023年4月,山东济南、四川遂宁、浙江温州等几个城市的数据都显示,网约车趋近饱和,济南彼时的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甚至不足十单。

2023年5月、7月,长沙和上海相继暂停派发网约车车辆运输证。

到了今年,网约车订单更多了——今年1月,网约车订单还创下了9亿的记录。

可是网约车行业更加饱和了,网约车饱和预警蔓延到了更多地方。

单量越涨越高,司机越赚越少,原因无他,订单涨幅远远赶不上司机涨幅。

交通部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3月,网约车司机注册量已经接近680万人,而就在几年前,这个数字仅仅只有290万人,翻了一倍还多,可是单量涨幅却远不及此。

进而,每个司机能接到的单都越来越少。

不少网约车司机前几年一天可以跑上数十单,一天跑上八小时就可以轻轻松松月赚上万块。

而现在,很多网约车司机一天只能接到十几单,为了收入高一点,只能一天开上十二个小时以上。

前几年,不少失业了或者兼职跑滴滴的都是中产。

失业之后房贷得还,家还得养,工作不能断,比起外卖骑手或者直接进厂,坐在车里总还是保存了一丝体面,日结的网约车司机能快速回笼资金,时间更自由,也方便时不时面个试,就成了不少失业中产的归宿。

这时的网约车,大多都是用自家的私家车。

但近几年网约车行业越来越火热,电车越来越普及,网约车司机里多了不少想发挥余热的老司机亦或者想借此养家的新司机,租车跑网约车的全职司机越来越多。

一个月几千元租来的车,成为了不少人赖以生存的挣钱工具,和大多数时间生活的空间。

不少司机一天十二乃至十四小时都在车内,汗味、烟味、饭菜味,混杂一团,但带来让人难以理解的臭味的,是有些直接睡在车里的司机。

有的司机可能有租房,但开完最后一单之后距离太远,就会就近找个能停车的充电桩,哪怕租了房,一周也难睡个几次。

一些司机就会更进一步,直接省掉租房成本,吃住都在车里,隔三差五找个钟点房洗澡,再洗车。

这些人,被完完全全困在了网约车里。

图源:图虫创意

犹记得,几年前,有外卖骑手发视频吐槽平台黑心,平均一公里配送费才一块二。

但是现在,外卖骑手一公里配送费甚至不到5角,可是送外卖的骑手不仅没有变少,反而越来越多。

到处是“被困在网约车里的中年人”、“被困在算法里的外卖骑手”,困住他们的真只是平台或者算法吗?

困住他们的是越来越多的同行,越来越少的单量,以及…

国家发改委曾发文,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都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这些灵活就业岗位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就业门槛也很低,更加灵活的劳动时间和工作方式,让骑手和网约车成为了失业或者兼职的人的首选,让这些人能够有所“缓冲”。

可是蓄的水太多,流回社会的太少,以至于,蓄水池也要满了。

原本的“缓冲器”,也成了不少人的“落脚地”,兼职,逐渐成了全职。

放眼整个社会,过剩的又何止网约车?

03


最近有一个相当流行的“三出路,九选择”——

不甘心的可以选择“创业三部曲”:摆摊、开店、自媒体。体力好的可以选择“铁人三项”:外卖、滴滴、送快递。年纪大的可以就选“吉祥三保”:保安、保洁、保姆。

就我来看,其实是殊途同归——

不甘心的先选创业,摆摊或者开店,没几年就能亏个精光。

负债之后再当铁人,外卖、网约车或者送快递,赶紧还完贷款。

等还完贷款还是不甘心,接着创业,再失败,接着送外卖,接着还债。

如此循环,等过个几十年,创业的心气也没了,送外卖的体力也没了,好了,保安、保洁、保姆,任选其一。

但现在哪怕网约车、外卖骑手的行业越来越挤,也要进去分一杯羹的人,他们是愚蠢吗?

他们做出选择,是因为别无选择。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能够做出选择,就已经是一种勇敢。

相比那些选择躺平摆烂的人来说,选择继续负重前行的他们已经足够值得敬重。

时代的每一粒尘埃,落在个人的头上都是一座大山。尊重每一位在生活中拼命的人(全文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