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解读央行降息:降息周期开启​ 降息利好股市债市

降息周期开启​;宽松有望延续 利好债市;中国进入降息周期 将迎来长期大牛市​;降息利好房地产​;新增重大利好 市场风格偏向大盘;央行非对称降息点评—预期之中,意料之外;央行降息的逻辑与意义​(格隆汇整理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 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 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民生宏观管清友:降息周期开启​

中 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 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1.降息降低融资成本。当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央行释放基础货币无法传导至实体,只能希望通过降息,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2.但能否真的降低融资成本有待观察。短期看,降息或导致一般性存款加速分流理财,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不一定下降。中长期看,43号文是否能约束地方债务扩张,国企改革能否提高国企盈利能力,中小企业风险盈利特征能否改变是中长期融资成本能否下降的关键变量。​

3.货币宽松空间被打开,未来继续降准降息没有任何心理上的包袱,再考虑到存贷比调整带来的缴准压力,预计下一次降准降息不会太远,一直会持续到社融余额增速拐头向上,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为止。​

4.无风险利率下降有利于风险资产(股市和房地产),降息也直接利好于债市,但考虑到市场预期充分,效果不会太明显。当房地产销售带动经济转暖,则股强债弱。​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宽松有望延续 利好债市

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降息周期展开,宽松有望延续:​

①央行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标志着降息周期的正式开始。​

②1年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bp,有望大幅降低企业贷款融资成本。​

③1年存款利率下调25bp,但上浮上限由1.1倍扩大至1.2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而存款利率基本未变,助于银行利润向实体经济的转移,降低经济风险。​

④预测15年GDP增速7%、CPI增1.5%,通缩是主要风险,泰勒规则下7天回购利率应在2.5%以下,判断未来仍有一次以上降息,流动性宽松有望延续。​

姜超还认为,降息对于债市有利好影响:​

降 息周期展开,债券牛市延续:①央行宣布同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降息周期正式展开,我们预测未来仍有1次以上降息。②将大幅缩窄贷款和债券收益率的差距, 打开债券类资产收益率的下行空间。③判断未来货币宽松仍将延续,7天回购利率均值有望降至3%以下,3个月目标2.5%。④下调10年国开债目标区间至 3.6%-4.0%,下调其目标中枢从4%至3.8%。​

滕泰:中国进入降息周期 将迎来长期大牛市​

经济学家、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滕泰表示,“降息是正确且必要的举措。”中国经济连续十几个季度的下行,物价也出现通缩的趋势,近几年,高融资成本是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央行[微博]降息可以说“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同时他还表示,中国将进入降息周期。​

对于降息的影响,滕泰认为,降息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对制造业的回暖有利,而地方债的融资成本也将下降,对基建、房地产行业形成利好;同时也将极大提振消费,促进明年的经济增长。​

而资本市场将直接受益于降息,随着融资成本的下降,中国股市将长期走牛!​

兴业银行鲁政委:降息利好房地产​

针对央行周五晚间宣布的不对称降息,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本次降息有助于在明年初存量贷款重定价时系统性下调融资成本,特别是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的小微、三农,当然还有房地产。​

鲁 政委表示,这是坚持理性思考的正确举措,我们一直认为,没有利率锚下移而期待系统性地降低融资成本是很难的。本次降息有助于在明年初存量贷款重定价时系统 性下调融资成本,特别是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的小微、三农,当然还有房地产。存款上限的提高,在为最终完全解除奠定基础,也是避免吸储困难。​

国泰君安的降息分析会议纪要:新增重大利好 市场风格偏向大盘

1.债券。对投资者预期影响大,实际作用有限。实际央行对存贷款利率已未控制。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启动。只是政策第一步,后续要继续关注影响贷存比的政策。债券利好,下周下行10-20bp,建议下行途中减仓。转债、城投、高收益信用债看好。利率债控制长短。

2. 非银。券商是新经济/金融的引擎。对信用交易是利好,占券商一半以上收入/利润,ROE继续上升至12%。券商资管将爆发式增长。明年上半年预计至少 30%涨幅。推荐中信、方正为补涨品种。降息对保险保费收入利好,居民大量配置保单。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明显处于上升期不会变。互联网金融、国企改革、监 管放松是非银三大催化剂。

3.策略。降息全面超出市场预期,时间点提前了。债券已有反映,但股市还未太多反映。算是新增重大利好,维持 2015年3200点判断。这次是这轮降息周期第一次实质性降息,意味着降准周期将在不远未来启动。重申对非银板块战略性配置,同时推荐地产(包括上下游 钢铁建材等)、交运。市场风格偏向大盘。

4.地产。肯定会跑赢,幅度可能没过去大,但建议积极配置。开发商杠杆非常高,净负债率120%。影响购房预期(触发刚需)。推荐高弹性,泰禾集团、阳光城、招商地产、保利。

5.交运。航空航运可能受损(负债为美元浮期,libor上升,利率汇率都有风险)。看好大股票,大秦铁路。

6.建材。水泥股布局高估值高负债率。

提问:

14年还有可能回头吗?坚持牛市思维,而非短期风险,坚持行情开启。

未来还有多大降息空间?利率水平靠近通胀预期(1-1.5%)靠拢,还有较大空间。具体次数和幅度还要测算。

降息还是降准可能更大?难判断,两个的门都打开。短期降息更大,放在半年来看,降准可能越来越大。预计两次降息两次降准。

申万李慧勇央行降息电话会议纪要:还存在3次降息,6次降准空间。

1、货币逆周期调控的标志性事件。央行以实际行动粉碎了所谓货币政策新常态不会普降利率的谬论。

2、下调存款利率同时扩大上浮幅度,名义上没升没降,实际上市场可以在利率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在目前存款仍是稀缺资源,存款利率变化可能不大。

3、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幅度大于存款,体现了引导资金利率下行的意图,金融市场直接受益,考虑到银行惜贷,实体经济受益可能有限。要真正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仍需要PSL,降低准备金率等配合。

4、 还存在3次降息,6次降准空间。央行降息实际上意味着央行稳增长力度的加大,除非经济增长企稳,或者出现通货膨胀,央行会不断通过宽松货币来稳定经济增 长。考虑到2015年CPI上涨2%,降息之后,理论上还存在75个BP的下降空间。考虑到今年PSL以及MLF到期,以及同业存款纳入存款计算范围,追 缴存款准备金需要对冲,需要投放3万亿左右资金,理论上需要准备金率下调6次左右。

邵宇:央行非对称降息点评—预期之中,意料之外

央 行周五宣布非对称降息,1年期贷款利率下调40BP,1年期存款利率下调25BP,同时上浮上限由1.1倍扩大至1.2倍。我们点评如下:①、央行前期正 回购利率两次下行预示降息已经箭在弦上,而本周三的国务院新十条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本次降息体现执行力,但时点上出其不意。②、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存款基准利率的小幅下调与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相结合,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也进一步拓宽。③、步入降息周期,未 来仍存在进一步降息以及降准的可能,货币宽松环境有望继续维持,银行利润向实体经济转移将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撑。④、降息周期 的开启将验证并加速我们年度策略报告中提到的居民资产配置转移的过程,因此我们判断市场将正式开启跨年度行情,地产、电力、基建、交运等高杠杆板块将受 益,同时券商将充分受益资本市场的火红年代。(东方证券策略)​

沈建光:千呼万唤始出来——央行降息的逻辑与意义​

11 月21日晚,央行网站发布开启新一轮降息,并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在笔者看来,上述举措实属不易,是面临当前弱增长与低通胀局面采取的积极之举。同时,央 行打破了市场对于“央行仅仅依靠创新型工具,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被束之高阁”的禁忌,且存款利率进一步上浮,有利于加快利率市场化,以及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转 向价格型的转型过程,符合笔者在本周《增长通胀双低促货币政策转型》中的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笔者自今年5月份是便发文提出,降息降准 是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逆周期使用绝不应该予以刺激的含义,且相比于定向措施传统工具更具透明性,切传导机制更加通畅。从这个意义来讲,笔者预计12月降 准也是大概率事件,而在政策方向更加清晰之下,笔者对明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触底反弹抱有更大信心。​

本轮降息的背景在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双低格局​

10月中国经济延续着弱增长与低通胀格局,最新汇丰PMI更不容乐观。结合央行早前发布《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不难发现,面对中国经济下行态势,央行其实早已采取了行动,不过措施并非常规政策工具,而是更多创新工具的使用。​

对 此,笔者层多次发文表示,当前增长通胀双低的背景下,尤其是存在通缩风险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确实需要更加积极。而在工具选取方面,笔者认为常规性工具被束 之高阁并不符合货币政策转型的要求,进一步降准降息仍有必要。从这个角度而言,央行此次启动降息对于扭转经济下滑态势具有积极意义。  ​

常规性政策工具的使用难言刺激​

当然,笔者并不认为这一样的举措解读为刺激。实际上,正如上文所言,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弱增长与低通胀的时期,货币政策更加积极是需要的,相机抉择是宏观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内容,无所谓刺激,甚至是大规模刺激。​

而 从创新型工具的应用来看,央行其实已经在采取行动,即近一两年来,央行并没有采取常规性工具如降息降准,而是通过更多创新型工具如SLF、MLF、PSl 等,达到定向支持的目的。但实际上,定向的力度也不小,本轮约7700亿的MLF对于流动性的支持力度其实要超出一次降准的力度。但尽管采取不少创新手 段,效果仍然不太理想。融十条刚刚出台,利率随后大涨,便凸显了政策困境。而早前对小微企业定向也有流向房地产企业的部分。​

以数量型向价格型工具转变的货币政策​

可 以看到,与此次降息相伴的是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正如笔者早前文章《货币政策新框架思辨》文章中所提,在货币政策转型的背景下,常规性工具仍应该是主要选 择。笔者认为,当前央行通过创新手段实际上是货币政策承担改革发展任务下,面对结构性矛盾所采取的次优选择,只是过渡性手段,并非长久之计。​

货 币政策框架仍然需要沿着加速利率市场化,以数量型工具转向价格型工具的方向前进。从这一意义而言,当前基准利率体系尚未清晰,利率传导机制并不畅通,发展 各类金融市场,打造基准利率体系,通过确定短期利率进而引导中期利率,形成反映流动性偏好与风险溢价的收益率曲线似乎更为紧迫。​

央行打破“禁忌”,更多常规政策或有可期。​

早在今年5月的时候,笔者便曾多次发文讨论降准的必要性,提到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当前外汇占款降低,资金双向流动更加平常降低了维持高准备金率的必要性;​

二是货币政策工具未来需要更多地采用价格型工具,保持过严的数量控制,不利于价格发挥作用;​

三是伴随着存贷差的缩减,当前20%的准备金率或已超出最优准备金率的理论值;​

四是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国家,当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过高。​

如今看来,上述支持降低准备金率的理由仍然成立。早前融十条表明了决策层降低融资难融资贵的决心坚定。笔者预计,12月或将启动新一轮降准,而在政策信号更加明晰之下,经济企稳也或有可期。​

(沈建光  瑞穗证劵首席经济学家 )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