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按下“加速键”,辅助生殖再获助力,后市怎么看?

多城将快速跟进

日前,上海市医保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通知》,自今年6月1日起将“取卵术”等12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上海市宣布的这一政策,标志着中国在生育保障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该消息也让今日的辅助生殖板块明显躁动,截至发稿,汉商集团涨停,悦心健康涨超7%,圣诺生物、共同药业、开能健康等多股跟涨。


政策不断助力


同日消息,人民时评其中有一大段专门给了辅助生殖: 对很多无法自然生育的普通家庭来说,辅助生殖是圆“生育梦”的最佳路径,2023年以来,部分省份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解决有生育意愿家庭“不能生、不敢生”的困扰。

数据来看,中国正面临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和育龄夫妇不孕症发病率的上升。据《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有超过5000万的不孕不育患者,平均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面临此问题。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被认为是治疗不孕不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国内辅助生殖技术迅速发展,每年治疗周期数超过100万,出生婴儿数超过30万,占总出生人口的3%。然而,根据泽平宏观的《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辅助生殖的高治疗费用超出了全国六成家庭的承受能力,导致部分需求难以满足。

具体来看,在无医保或保险报销的情况下,第一代试管婴儿,每周期花费大约在3万-4万元,第二代则是5万-7万元/周期,至于可以排查基因缺陷、成功率更高的第三代试管婴儿,一个周期至少需要8万元以上的花费。

而大多数人需要2-3次尝试才能成功,中间需要重复从胚胎移植或促排卵开始的步骤,费用则还要更上一个层次。

来源:腾讯新闻

近年来,公众和政策层面一直在呼吁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以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2022年7月,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适宜的辅助生殖技术逐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目前,北京、广西、内蒙古、甘肃、山东等省市已经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湖南、浙江、安徽等地也在积极探索中。业内专家也认为,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符合当前国家提振生育率的大方向,从医保基金占用和技术层面考虑,已经具备全国大范围推开的条件,后续会有更多的省份跟进。


行业发展现状


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数量不断增长,最近几年达到高峰期,2018年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数量达到峰值。

来源:智研咨询

国际环境来看,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也实施了上述类似的政策,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经济援助。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辅助生殖技术的普及率,也促进了相关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国内政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上海的这一政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相比之下,国际上的政策更为成熟和全面,覆盖范围更广,提供的服务也更为多样化。

对于二级市场,国联证券表示,受医保政策推动,辅助生殖技术逐渐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各细分品类龙头公司凭借其领先的市场地位、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引领行业的发展趋势。建议关注各细分品类的龙头公司。

平安证券认为,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将进一步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后续更多地区有望跟进,将推动行业快速增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