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临床安评龙头「挺进」科创板

科创板即将迎来一家背靠国药集团的CRO公司

在资本市场,自带“闪光点”的企业往往备受关注,非临床安评龙头益诺思生物便是这样一家企业。

现阶段,CXO公司的业绩增速出现放缓,而背靠国药集团、专注细分领域的益诺思不仅实现了逆势增长,据近日消息证监会已同意其在科创板上市,或将成为“央企CRO企业上市第一股”。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继2023年9月以来,沪深两市难得迎来的可以上市的CRO企业。

这不禁让人好奇,益诺思究竟有何魅力?

 

01

非临床安评龙头,

背靠国药集团

 

益诺思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提供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为主的综合研发服务(CRO)企业,与国内安评龙头昭衍新药、美迪西处于同一赛道。

从业务类型上看,非临床CRO业务是益诺思的主要收入来源,近三年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均超过94%。其中,药物安全性评价收入占比最高,近三年的总营收占比均超过82%。

除主营业务收入外,益诺思还从2021年开始经营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样品及档案储存、饲养动物等。

图片1.png

1 益诺思主营业务毛利率情况

图片来源:益诺思招股说明书

 

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益诺思在国内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仅次于药明康德、昭衍新药,已处于行业龙头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益诺思是国药集团下属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的控股子公司。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国药集团直接持有益诺思622.3318万股,占据5.8858%的股份,再加上国药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医工总院和国药投资间接持有益诺思4053.7843万股,占股38.3392%。

这意味着,国药集团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方式合计持有益诺思44.225%的股份,实际支配的股份表决权超过30%,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图片2.png

2 益诺思的股权结构

图片来源:益诺思招股说明书

 

今年5月,证监会同意益诺思在科创板上市。这也是继2023年9月以来,沪深两市难得迎来可以上市的CRO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益诺思计划募资16.02亿元,其中:10.45亿元用于益诺思总部及创新转化中心项目,3.57亿元用于高品质非临床创新药物综合评价平台扩建项目,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据招股书披露,“益诺思总部及创新转化中心项目”的实施将升级和优化公司CRO领域上下游技术和服务水平“高品质非临床创新药物综合评价平台扩建项目”将有效缓解公司即将面临的动物设施服务能力不足问题,解决公司即将遇到的设施规模瓶颈,进一步扩大公司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能。

上述两个项目的实施,实际上透露出了益诺思向上游和下游延伸、成为“一站式综合CRO服务公司”的战略布局,以及围绕“实验猴”做生意的商业模式。

 

02

“实验猴”的生意?

 

药物安全性问题是导致药物研发失败的重要因素,也是上市药物出现撤市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意义重大,而且安全性评价行业门槛较高,需要严格的GLP资质认证。截至2023年底,国内仅有6家CRO企业同时获得NMPA、OECD GLP认证及通过FDA GLP检查,益诺思是其中之一,竞争壁垒较高。

由于实验动物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设施面积尤其是动物房面积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市场的高速发展,头部非临床安评企业纷纷加大动物房设施投入,持续扩大产能规模,抢占未来市场份额。

实验用猴等实验动物是益诺思的主要原材料。据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益诺思涉及使用实验用猴的业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2.6亿元、4.14亿元和5.4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77%、48%和52.59%。

过去三年,正是得益于主要原材料实验用猴的价格上涨,推动服务价格上涨,带动公司收入增加。2021-2023年,益诺思实现总营收5.82亿元、8.63亿元、10.3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452万元、1.18亿元、1.82亿元。

图片3.png

3 益诺思实验用猴的采购单价

图片来源:益诺思招股说明书

 

为了保证公司上游原材料实验动物的供应稳定性,益诺思一方面联合安徽鹏盛(从事实验动物的生产和经营)和黄山文投出资设立了控股子公司黄山益诺思,并由黄山益诺思收购安徽鹏盛的经营设施、生物资产等。

另一方面,通过股权绑定上游实验动物供应商,既向金港生物、华珍养殖采购实验用猴,也向其提供参与认购公司新增股份的机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验猴供应关系。

那么,围绕“实验猴”做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生意,市场空间还有多大呢?

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数据,中国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21.2亿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103.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48.77%,预计2027年将达408.5亿元,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增速高达31.51%。

另外,2017年至2021年,我国非临床CRO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金额从133亿元增长到313亿,年复合增速为23.9%,预计2026年将达到841亿2021-2026年的复合增速为21.9%。其中,2021年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非临床药效学评价和非临床药代动力学评价业务的市场规模,占整个非临床CRO服务市场的比例分别为25.5%、17.5%、10.2%。

 

03

成长能力几何?

 

从往年业绩看,通过聚焦非临床CRO业务,尤其围绕实验猴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生意,让益诺思在CXO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实现了业绩的逆势增长。

截至2023年底,益诺思已累计服务国内外770余家制药公司、新药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而且公司每年90%以上收入均来自不同类别的I类创新药物研究服务,与国内知名的Biotech和制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包括以细胞及基因治疗产品为主的公司、AI药物研发公司,以及以创新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研发为主的公司。

图片4.png

4 益诺思的服务能力优势

图片来源:益诺思招股说明书

 

不过,益诺思披露的2024年未经审计的一季度业绩,也让公司的快速增长态势受到了挑战。

2023年,CRO行业受投融资热度减弱、医药市场增速不及预期等多方因素影响,需求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叠加行业竞争加剧、实验用猴价格下降等因素,益诺思的新签订单价格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有所下降,使得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同比下滑8.11%,导致扣非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2.9%。

但益诺思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服务质量,承接更多订单,业务量并未减少,2024年一季度收入规模同比增加17.12%,新签订单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0%。不过,受订单价格下降的影响,益诺思预计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较2023年存在20%幅度以内的下滑。

为了实现业绩的可持续性增长,近年来益诺思也在顺应CRO行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布局一站式综合CRO服务。

图片5.png

5 益诺思未来布局一站式CRO服务

图片来源:益诺思招股说明书

 

在非临床CRO环节,除已从事早期成药性评价业务外,益诺思未来可开拓药物发现、靶点功能研究、潜在药物筛选与优化等业务;在临床CRO环节,除已从事临床检测及转化研究外,益诺思未来也可开拓临床阶段研究、后续药品审批与药品上市等研究服务。

通过涉足临床检测及转化研究业务,2021-2023年益诺思的临床CRO业务实现营收3483.56万元、3936.64万元、3691.14万元,保持稳步发展,并逐步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04

结语

 

当前CRO行业呈现出两种发展态势:“一站式布局”和“海外业务拓展”。

近年来,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国内CRO一些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正逐步实现一站式布局。目前,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已完成“CRO+CDMO”一体化布局。

此外,为了加速国际化布局,获得更多国际市场份额,国内CRO通过整合和并购,海外建厂等方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横向整合扩大企业产能和规模,包括康龙化成、昭衍新药都有收购海外企业,以求提高公司海外市场占有率。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益诺思登陆资本市场后,也将继续往这个战线挺进。

 

 

参考资料:

1.益诺思招股书

2.各家公司的财报、公告、官微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话题

#CRO、创新药板块继续活跃#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