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敢说啊

杀个股

股海VS泛舟|加关注吧!

大盘状态

  • 周五大盘高开低走反弹再回落宽幅震荡走势,假阴线收盘,报收3154点,沪深共计成交9200亿左右,成交量还是小幅放大状态。

沪指

       明日反弹压力3177点,强压力3200点。

              调整支撑3123点,强支撑3104点。

创指

       明日反弹压力1900点,强压力1907点。

              回调支撑1863点,强支撑1853点。

股海研判

昨日又是一日游行情,今日指数是稳住了,但个股又回去了,现在的热点轮转太快,成为电风扇真是一点不为过,真要是节奏把握不好,妥妥吃大面,所以没有那高频节奏的能力,就坚定管住手为好,不然这行情别看指数在缓涨,但钱却很容易缩水。

    昨日盘后看到惊人消息。在2024中国投资年会,教授刘继鹏表示现在的注册制是伪注册制,是失败的,前任村长任职五年上了将近2000家公司,什么样的企业都往上推,大家心里都有数,上市不就是抢钱嘛。

讲真,股海看到这言论是佩服的,刘教授是真敢说啊,这种投资年会,竟敢如此直言,堪称勇猛,要说刘教授是真勇士,为了股民说过很多得罪人的话,这回火力全开,批评A股缺陷,甚至直接点名上任村长。真是牛X大了,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自行去看视频。

   昨日说过大摩最新观点是中国资产短线有调整压力。不过又有利好预期,据传中国考虑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在取得股息红利时所需缴纳的20%所得税。相关计划的草案已上报,但最终是否实施以及施行日期仍存变数。这无疑是港股潜在的巨大利好,如果落地,对高股息率个股是比较大的催化,今日港股高股息资产集体大爆发。港股分红税过高,是压制港股牛市核心原因之一;很多AH股都有的公司,港股比A股起码打6~7折才有人买!原因就是交易成本高+流动性折价。所以一旦港股走出调整,要积极对待,调整后大概率还会走出主升态势。毕竟在国际资金的回流,以及美联储降息始终未落地下,港股还是投资洼地。

    这种情况下,股海建议大家可以重点关注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和恒生互联网ETF(513330)。恒生互联网ETF(513330)持仓全部是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美团,快手,网易,京东,阿里,百度,哔哩哔哩和商汤,基本把国内头部互联网公司一网打尽了!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除了一众互联网头部公司,还增加了小米,理想和联想等硬件巨头,持仓更加均衡一些。而这些国内的核心科技,新能源产业在A股没有上市,所以也更能吸引更多资金去投资。这些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中长线配置价值突出。最后简单总结就是,想要搭车分享我国科技创新产业上升期红利的投资者,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和恒生互联网ETF(513330),是值得关注的,不妨等个短线回调,然后逢低吸纳。

   今日大盘高开低走弱势下跌后再反弹回落宽幅震荡走势,盘中再创反弹新高3163点,还是在之前预期的3152-3177点区间,这里3177点强压很重要,没突破前,这里就有形成高点的风险,但凡走出跟实体阴线,就可能大概率形成,时间上下周一二重点注意。

    这个高点形成风险想要解除,就必须来跟放量大阳线加速突破,只有加速才能干掉一切高点结构,而放量突破后,预期高点目标就可以看到3219点以上位置。

    如果这里不能大阳线突破,那就要注意本周缺口3123-3125点回补的风险,而且大概率支撑不住,应该会回踩年线3078点位置,也顺便回踩确认30日线。

     到底怎么走,我们尽量别猜,也别先入为主的去操作,这里不追高加仓,也别着急减仓,等个确认信号。

     而创指这里任务也比较重,需要快速突破1926点,否则也有回踩1826点的短调风险。

   1,昨日上午,杭州宣布全面解除限购,然后是昨日盘后西安跟进也宣布全面取消住房限购。业内人士预测,除了京沪深外,其他城市均有可能会取消限购。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底以来,已经有25个城市宣布全面取消限购,目前全国仅剩6省市执行限购,除海南省外,核心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政策仍较为严格,广州、天津等城市部分核心区仍有限购政策。

自2023年以来一年多时间里,全国各地共发布调整限购政策超过80次,但从产业现状来看,数据还在往下,在数据没好转之前,工具箱就不会关上。政策密集落地,对地产板块对整体市场都是好事。对于经济来说,房地产是托底作用,对于市场来说,也是这个理。房地产的止跌企稳有情绪托底的作用,尤其是当前外资的思维,只有房地产止住了,市场才能转好,所以近期外资持续流入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而A股利地产主线近两日表现强势,但最终还得看效果-最终销售数据。

   2,昨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助力制造业企业扩大销售、盘活设备资产,发展新能源船舶、新能源汽车等绿色租赁;支持财务公司参与能源行业、汽车行业等绿色减碳项目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绿色金融专项债。鼓励资管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乡村振兴、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投资。近期大盘是每天都有新题材,但昨晚这个利好,今日反响不大,主要还是宽泛提了很多,而且都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里边挑的话,银发经济、健康和养老产业,这几个算是医药的分支,而医药目前为止显然不高,所以短炒机会倒是可以关注。

   3,近期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叶邦策表示,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非粮碳源的利用、农业领域、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等领域更具应用潜力。目前合成生物学技术正快速向实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各国政府政策支持、资本市场融资火热、传统行业巨头布局等加速了这一趋势,在生物制造“降本+减排+创新”的核心逻辑下,行业基本面长期向好,相关公司新产品和新产能逐步落地,收入和利润有望维持稳定增长的态势。遂今日人造肉概念表现强势,主要还是合成生物题材。        

   4,昨日,通义千问2.5大模型发布,阿里云智能集团首席技术官称,在中文语境下,文本理解、文本生成、知识问答&生活建议、闲聊&对话,和安全风险等多项能力上赶超GPT-4。现在国内每个大模型发布,都说自己多项能力赶超GPT-4。这回轮到阿里的通义千问,很多人不信了。不过,国内的AI模型和应用进步还是挺大。主要是GPT-4推出这么久了,GPT-5迟迟不推出,也给了我们追赶的机会!从当下的水平看,我们跟美国差距就是1年的时间,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但对于AI智能主线利好效应越来越小,主要是现在AI主线一直短线调整周期内,尤其硬件CPO方向连续调整多日。眼下又有新题材,所以想抄底还需观察一下。

   5,有消息,《成都市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将于近日出台。要求,2024年,全市新增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0万辆以上,新增充(换)电站不低于300座、充电桩不低于4万个,新增路侧充电设施500个。另外,南京市人民政府日前印发《南京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提到,加快交通运输设备转型,推动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新增公交车辆实现新能源、清洁能源全替代,持续推进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到2027年,城市公交新能源比例力争达到95%。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到2027年,新增公共充电桩5000个。遂今日充电桩概念强势上涨表现。

   6,5月9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表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可以和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购车金融信贷支持、企业配套优惠等叠加享受,形成组合包。

   7,今日国务院国资委开展第二批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建设,结合实际加快推进“鼓励关注类”策源地建设,深入实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行动计划,力争在量子信息、6G、深地深海、可控核聚变、前沿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成果,推动中央企业持续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对于接下来题材炒作无疑又是利好催化。

    地产一只独秀,其他热点快速轮动,节奏把握不好,赚钱难度不小。指数已经到目标压力区间,下周要多注意了。

  • 沪指:短线     中线 

  • 创指:短线     中线 

  • 盘面风格:今日大盘高开后全天宽幅震荡走势。盘面二八格局。

  • 个股涨跌:跌多涨少             涨停数:43只  

  • 盈亏效应:亏钱效应较强            中位数:-1.29%

今日短线选股展示:

后市建议关注热点:短线下周还是注意题材方向的机械,化工,化学原料,国防军工板块继续重点关注。中期看好的非金属,有色,电气设备,生物医药板块。

今日盘面热点再度切换,最强是地产和旅游主线方向。园区物业,地产板块继续反弹,主要是租售同权,房屋租赁,城市规范,物业管理概念表现强势,随着限购的放开,地产政策利好推动,接下来就看实际销售数据,如果好在,地产主线就回还有大幅炒作。景点旅游,酒店餐饮板块表现强势,上半年最后假期就是端午节了,这条线持续大涨有点难。电力板块强势大涨,主要是水电,火电,电力改革,电力物联网概念强势大涨带动,对于电力就不多说了,一直提示,今年夏季还没到,用电需求增大下,电力炒作可以继续重点关注。今日保险,证券,银行,多元金融板块小幅上涨,接下来降准降息预期增强,对于大金融会有利好预期。题材上人造肉概念强势主要还是合成生物逻辑。整体盘面热点轮动太快,操作难度较大,昨日强势的新能源主线今日没能持续,这对做多情绪影响很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