惦记了20年,四川首富憋不住了!

光伏

作 者东木褚

华商韬略出品ID:hstl8888

回望通威四十二年的经营之路,外界每每对刘汉元的“短线操作”啧啧称奇时,都忽略了他始终坚持的“长期主义”,做鱼饲料时如此,做太阳能电池片时如此,做电子级多晶硅时还是如此。

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其中,连续5年担当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的民营企业,进出口5.53万亿元,增长10.7%,占进出口总值的54.3%, 继续发挥外贸“强引擎”的关键作用。

一家来自四川的民企被央视“表扬”,该企业一季度的表现堪称亮眼,不仅接连拿下非洲、欧洲的大单,还发布了全新的产品。

这就是连续7年保持太阳能电池片出货量全球第一的通威集团。2023年,通威营收1391.04亿元,归母净利润135.74亿元,继续蝉联光伏行业最赚钱企业。

通威的主营业务横跨农业和光伏两大产业,把这两个看似遥远的事物连在一起的,是通威的创始人刘汉元。

2022年,刘汉元以1250亿元的身家成为四川首富,2023年蝉联,今年被刘永行反超。

有人说,刘汉元是“中国最被低估的500强企业家”,因为他干出了水产、光伏领域的两个全球行业龙头,却行事低调,不为大众熟知。

但是,如果在学术平台搜索他的名字,你会发现一个“高调”“敢言”的刘汉元。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他累计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和科技成果。这既是通威集团一路走来的路标,也是中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回响。

刘汉元的第一篇论文发自《水利渔业》,题目是《金属网箱式渠道流水养鱼及网箱结构》,作者单位写的是“四川省眉山县水电局”。

1981年,刘汉元从四川水产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眉山县水电局当技术员。他从小就爱钻研无线电技术,痴迷拆装电视机、收音机等一切他能接触到的电器。

虽然没能考上电子专业的学校,刘汉元依然没有放下对技术的狂热。到水电局工作后,他从日本、德国的工厂化养鱼中得到启发,构思了一种渠道网箱式流水养鱼法。

他在论文开头写道:

“我国溪河纵横,沟渠交错,多年来由于没有一种合适的养殖方式,其渔业潜力一直未能很好地开发利用。有鉴于此,笔者设计并尝试了‘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 。”

在水电局领导的支持下,刘汉元搞了个试验基地,他自制网箱放在水流缓慢处,投入鲤鱼苗146.5斤,日夜守在金属箱旁,对比水流、水质、水温等数据,每天观察鱼儿的长势。

几个月后,为了鉴定刘汉元的发明,县里召开“流水养鱼验收会”,来了好多人,省里市里都派了专家,岸边挤满了远乡近邻的村民。

经过验收员的捕捞、过秤和记录,刘汉元设计的网箱收成鱼1437公斤,每平方米产成鱼22.2公斤,创造了全省单位面积鱼产量的纪录,全场沸腾。

“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法”获得全国推广,刘汉元在论文里写道:“1987年四川省已推广2.5万平方米,眉山县永光电站尾水渠1987年金属网箱养鱼产值和利润已达电站年产值和利润的6-8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此后,“网箱养鱼热”使得鱼饲料供应紧张,刘汉元辞去公职,创办科力饲料厂,投身到民营经济的大潮中。随着配方的不断优化,“科力”牌饲料口碑远扬,供不应求。

迈入1990年代,“科力”正式更名“通威”,并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刘汉元发表文章时的作者介绍也变成了:通威集团总裁。

这一时期,刘汉元开始就社会议题发声,呼吁为民营企业减负,比如在发表于《中国渔业研究》的《开发三峡渔业,安置库区居民》中建议:“渔业开发经营模式,必将开辟一条三峡地区渔业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置的新途径”;

在《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一文中则呼吁:“每增加一个环节的‘管理’、‘审批’都将消耗一部分社会资源,降低运行效率……尽快实现小政府大社会……让企业能够将资源用于改进管理、开发产品。”

2002年,刘汉元到北大读EMBA,毕业后连读了工商管理博士(DBA),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各种新能源比较研究与我国能源战略选择》。

在此期间,他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究竟用什么能源驱动,才能取得稳定持久的发展?

学生物出身的刘汉元,结合自己热爱的电子领域,把想到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光伏发电,作了横向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光伏发电可能是人类未来永续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本低廉的清洁能源。

恰逢德国在2004年修订《可再生能源法》,包括制订收购清洁电力能源的法规,点燃了整个欧洲的能源转型,导致光伏发电重要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暴涨,而通威旗下的四川永祥正好身处化工领域,具有生产多晶硅所需的人才和产业基础。

于是在2006年底,通威进军光伏产业。2008年9月,年产1万吨的永祥多晶硅项目一期顺利投产。

那几年,光伏行业迎来爆发,多晶硅供不应求且价格疯涨,涌现出一个个造富神话。然而好景不长,不期而遇的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市场需求大减,多晶硅价格暴跌,几个头部企业都倒下了。

金融危机的寒冬过后,美国和欧盟又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使得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回看这段日子,很多人都对刘汉元的“逆周期”操作津津乐道,比如在多晶硅价格从400万元/吨降到40万元/吨时,通威投入20个亿,启动3000吨的多晶硅项目;又比如在美国发起“双反”时,投入260亿建设光伏一体化项目。

那么,通威为何敢在至暗时期加大投入呢?原因就在刘汉元赋予企业的“性格”之中。

刘汉元说过:“通威是一家既老套又充满活力的公司”。

技术员出身的刘汉元,对自身及企业的要求是传统和规范的,甚至有些死板,但老套并不等于老化,通威也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

通威的“老套”,让他们在决定进入光伏行业时,有足够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对研发重视的“死板”,使其能够将高纯晶硅生产工艺升级为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九代永祥法”。

而通威的“活力”,又让他们看到了光伏行业的终局,无论多晶硅的价格是400万元/吨还是40万元/吨,只要世界不放弃碳中和,价格的波动就是正常的市场调节;反过来,如果没有国家使用清洁能源,多晶硅的价值就跟沙子一样。

这就是刘汉元带领通威穿越周期的“秘密”:不为暴利,只为价值。

▲通威江苏龙袍“渔光一体”基地

从2020年开始,通威的超前布局终于得到回报,高纯晶硅产量位居全球第一,营收也实现了从442亿、648.3亿到1424亿元的三级跳。

正如他自己总结的:

“通威刚进入光伏行业时,世界光伏市场的大玩家是欧美和日本,直到2010年左右,中国的多晶硅产能在人家眼里是忽略不计的。”

“今天形势逆转,中国之外的产能可以忽略不计了,2023年全球90%的多晶硅都是中国生产的,预计今年将达到95%。”

刘汉元不但对通威赢得光伏市场的最终胜利充满信心,也对整个中国光伏行业赢得未来充满信心。

他说:“通威和其他几家光伏企业,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活了下来,在逆境中迭代出全产业链配套的发展模式。时至今日,欧洲、中东或者东南亚如果想复制,我是要打问号的。”

2023年5月,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在上海召开。

会上,一位德国从业者分享观点:“欧洲要整合中东的能源资源,再加上东欧的人力成本优势,在欧盟补贴的加持下,就能打造一个中国之外的全球供应链。”

刘汉元反问:“你说得很美好,但是欧盟的补贴用完之后怎么办?我跟你说句实话,欧洲要实现制造业回归,比美国难得多,如果美国都回流不动,欧洲几乎没有可能,你觉得对吗?

德国人忐忑地点了点头。

多年以后,面对高纯晶硅生产线,刘汉元可能会想起小时候拆装收音机的那个遥远午后。

让他再想起收音机的,是他目前正在布局的下一个产业:

半导体。

2001年,在上海APEC工商峰会上,刘汉元五味杂陈地对当时的“网络英雄”张朝阳说:“我们辛辛苦苦干了20年,你3、4年就跨越了。” 

作为企业家,刘汉元不敢冒进,没有前三名的实力,他不会轻言跨界;但作为一个天生的电子爱好者,刘汉元内心从来就没放弃过发展更高新科技产业的追求。

这个更高新的科技产业,就是半导体。

2002年,通威曾打算投资25亿,与德国MCT微电子公司组建全国首个6.5英寸、0.5微米锗硅模拟芯片生产线。不过,据华西都市报的报道,这次合作“在悄无声息中分道扬镳”。

那年,刘汉元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三大心愿:第一,通威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集团;第二,能够参与到未来的集成电路产业中,成为国内市场的一个重要角色;第三,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上有大的作为。

后来,刘汉元又多次重启,然后多次暂停了芯片项目,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我们在芯片的大门前绕了三十年,始终没有进门。因为我知道,贸然跨界的话,企业的‘一条胳膊或一条腿’可能就没了。”

2018年,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芯片能否突围成为关乎国运的问题,刘汉元再次唤起造芯的渴望。

这一回,刘汉元已经不是那个考场失利,没考上电子院校的少年,他创立的通威也历经多重周期的挑战,有能力在高新技术领域搏上一搏。

毕竟,从光伏用的硅片到半导体用的外延片,只有一步之隔。

2023年11月,有投资者向通威提问:公司在芯片级晶圆方面研发进展如何?在晶圆业务方面有哪些规划?

通威的回答是:“公司是泛半导体产业链中高纯晶硅环节的世界级龙头企业,现已顺利生产用于半导体产业的电子级多晶硅,并实现海外出口供货。”

还有投资者提问:“通威股份旗下有没有电子级硅的产能,有的话产能有多少?”

通威回答:“公司拥有年产1000吨可用于半导体产业的电子级多晶硅产能,目前已通过相关客户验证,成功实现海外出口供货。”

这两个回答让很多人展开遐想,但这并不是通威的“心血来潮”,而是早有布局。

2021年,通威旗下的永祥新能源就启动了高纯晶硅的生产项目,项目中1千吨电子级高纯晶硅的启动,意味着在电子级多晶硅国产化上的巨大突破。

▲永祥股份高纯晶硅精馏塔

何为巨大?光伏用多晶硅纯度要求99.9999%,芯片用电子级多晶硅的纯度要求是99.999999999%。 

一直以来,世界范围内能够生产电子级多晶硅的只有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少数企业。而通威的突破,源自2008年成立的多晶硅技术中心,以及其后十几年的技术攻坚。

有了自主生产的电子级多晶硅,对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具有非同一般的战略意义。

去年7月,刘汉元在专访中表示:“我们现在生产的是电子级多晶硅,用来制造几纳米的芯片,质量上没有任何问题。如果真有大集成电路芯片的订单,需要多晶硅,不管是一万吨还是两万吨,只要你把订单拿来,我们随时给你保供。通威现在一个月的产量,就是全人类一年的芯片用多晶硅的总量。

如果这一计划成真,刘汉元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搞饲料,养鱼”的,就更是要让人刮目相看了。

[1]《通威刘汉元》 财新时间

[2]《刘汉元和他的千亿光伏王国》 南方人物周刊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