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净收入原地踏步,徽商银行如何回A

利息净收入原地踏步,徽商银行如何回A

ece706094f7b4c5bbbdf2e4b958ebb23_noop.webp.jpg

作为安徽地区唯一上市的银行、国内首家由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徽商银行,不负众望地成功于2018年突破万亿规模,并在2023年世界银行1000强榜单里,取得了排名123位的好成绩。然而在冲刺两万亿资产总额的路上,徽商银行却放慢了脚步。最新年报显示,徽商银行2023年营收与上年相比几乎原地踏步,然而房地产业不良率却同比将近翻倍,对比2020年,更是暴涨超100倍。

历年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3年,徽商银行行的营业收入依次为322.9亿元、355.14亿元、362.3亿元、363.65亿元,近三年的同比增幅分别为9.98%、2.02%、0.37%,增速呈明显放缓趋势。作为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商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在近三年分别为268.6亿、287亿、287.2亿,增长同样明显放缓。

净息差和净利差的持续收窄成为利息净收入下降的主因,2023年徽商银行的净息差跌破2%,仅有1.88%,同比下降了23个基点,同时,净利差也下降23个基点至1.65%。

资产质量方面,徽商银行2023年整体不良率实现“双降”,不良贷款余额为110.22亿元,同比下降2.98%,不良贷款率1.26%,同比降低23个基点。然而,从不良贷款的具体分布来看,徽商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13%,同比上升了23个基点。另外,该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规模在2023年达25.41亿元,同比2022年的11.12亿上涨128.5%。同时,房地产业不良率也飙升至7.33%,相比2022年的4.01%,几近翻倍,相比2020年的0.07%更是暴涨百倍。

快速增长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不仅受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的影响,也在侧面展示出徽商银行贷款内控能力的短板。事实上,贷款合规问题已成为徽商银行挥之不去的阴影,不仅给其带来大量罚单,还让多位高管因此落马。

据不完全统计,徽商银行及其相关责任人在过去半年内收到了27张来自监管的罚单,大多数处罚理由都与“贷款管理问题”有关。以金管局官网4月15日公告的一则罚单为例,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黄山市分行因违规发放项目贷款被黄山监管分局罚款150万元。

另外,今年1月,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委员、副主任高广成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违法发放贷款罪一案。值得注意的是,高广成的违法行为多发生在其担任徽商银行副行长之时。

在高广成之前,徽商银行还有三任董事长落马,分别是首任董事长戴荷娣在退休近9年后被开除党籍;上任董事长吴学民在徽商银行仅任职三年,但在2021年辞职后被查,22年11月被“双开”;同月,吴学民“前辈”李宏鸣又被查,他曾于2013年7月至2017年12月担任徽商银行董事长一职。

业绩的萎靡和一把手接连被查导致微商银行回A之路愈发波折。公开资料显示,徽商银行早在2013年底就赴港上市,2015年提交了A股上市招股书。但经历排队、终止审查、恢复审查后,该行于2018年2月上旬撤回A股上市申请。但同年12月该行又披露了建议A股发行的议案。两年后,在2020年上半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徽商银行在股东大会上指出:要延长A股发行议案。时间顺后延期12个月,到2021年6月29日终止。可当3年时间过去,截至2023年10月,中介辅导机构中信证券和国元证券关于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已经更新到了第十六期,徽商银行还是没有成功上会。(内容来源|华博经纬)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