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3月的社融及信贷?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李奇霖,作者:杨欣

在消费和购房意愿未明显修复的背景下,居民部门存多贷少的特征依旧突出

2024年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0.3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信贷和政府债券同比明显少增,是社融增速偏弱的主要原因。

第一,信贷是主要拖累项。3月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新增3.29万亿元,较去年的高基数有所回落,同比少增6561亿元。此外,这也与央行要求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等因素有关。

第二,对公信贷同比少增,不过规模仍然不低,票据冲量力度减弱。3月企业部门的人民币贷款新增2.34万亿元,同比少增36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9800亿元和1.6万亿元,在近6年中新增规模仅次于2023年。此外,3月表内票据融资减少2500亿元,同时表外票据新增3552亿元,表明企业部门的融资需求尚可。

第三,在消费和购房意愿未明显修复的背景下,居民部门存多贷少的特征依旧突出。3月居民贷款新增9406亿元,较去年少增了3041亿元,也低于2021年的1.15万亿元和2020年的986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4908亿元,同比少增1186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4516亿元,同比少增1832亿元。居民存款新增3.2万亿元,一季度合计增加了8.56万亿元。

今年以来,尽管政策面持续优化,但市场信心不足,购房需求低迷,“小阳春”成色不足。据克而瑞公布,百强房企3月销售操盘金额同比降低45.8%。

第四,政府债券融资是第二大拖累项。一季度政府债发行整体偏慢,3月新增4642亿元,同比少增1373亿元。二季度来看,地方债发行可能会进一步加速,特别国债也有望开始落地,政府债融资对社融的拖累效应或会减弱。

第五,企业债券融资加快。3月新增4608亿元,同比多增1251亿元。当前利率处在低位水平,企业发债成本偏低,债券融资意愿增加。不过,城投债融资仍承压,万得口径下,3月城投债融资同比少增2627.5亿元。

第六,M2和M1同比增速双双回落。3月末M2同比增长8.3%,较上月增速下降0.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1.1%,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M1和M2同时下滑可能与两个线索有关:一是信贷扩张步伐放缓,派生能力减弱;二是随着内外需回暖,实体经济部门将部分定期存款活化。3月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07万亿元,同比减少5330亿元;居民存款增加2.83万亿元,同比由多增转为少增77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500亿元,同比由多增转为少增4550亿元。

从社融及信贷数据来看,虽然3月份信贷和社融数据不及市场一致预期,但其实主要是受到去年高基数和今年政府债发行偏慢的影响。不过,居民部门的信贷整体还是偏弱,实体经济的资金活化速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往后来看社融及信贷增速有望迎来改善。一是今年的赤字规模和专项债规模都比去年高,同时1万亿元的超长期国债还未下发,增量财政的影响有待释放。二是目前各地“白名单”上房企的实际融资落地速度偏慢,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加快落地有望带动信贷投放增加。三是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对实体经济部门的影响有望持续增加。

注:本文来自红塔证券发布的《如何看待3月的社融及信贷》,报告分析师:杨欣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